壹点灵

欢迎来到壹点灵心理咨询服务平台专业的心理服务·放心的隐私保障

400-626-0852

0571-28089956

服务热线(早8:00~凌晨1:00)

心理杂志

钱背后的深层含义

作者:许仲贤   2018-10-17   4592次阅读   12个赞

  前几天,有个朋友找我,打听心理咨询的价格。

  她说,她的同事夫妻关系不太好,女方觉得丈夫毛病很多,两个人经常吵架,没有任何改善,都想要离婚了。

  我告诉她,夫妻关系有问题,一定要尽早解决。如果夫妻能一起来做咨询,效果会更好。

  她就立刻告诉了同事。

  同事也很高兴,但一听说心理咨询一次要四五百元的时候,她的态度立刻就变了:

  “咨询太贵了,还是算了吧,我觉得我老公不值这500块钱。”

  朋友告诉我这句话,我觉得有点哭笑不得。

  这几年里,遇到类似的事情非常多。有些人不会这么直接,但是,也觉得心理咨询太贵了,不值当的。

  这里面有国情和观念的问题,每个人的经济情况也不一样,不好评判对与错。

  但是,我发现,我们对金钱的态度的确是千差万别的,花钱的背后隐藏了很多心理活动。

  为什么你觉得买这个值,那个不值?

  为什么有钱不舍得花?

  为什么会有购物狂?

  为什么喜欢买奢侈品?

  我们对待钱的态度,其实,就是对待生活的态度。

  花钱绝不仅仅是钱多钱少的问题,它的背后隐藏了我们的情感、渴望和诉求。

  - 不舍得VS购物狂:一种深深的匮乏感 -

  先来做个小测试:

  现在,打开你的衣橱,看看你的衣服。

  你喜欢那些打折的,看上去很“值”的衣服,还是自己真正喜欢,可买的时候有点肉疼的衣服?

  很多人会不理解,为什么有些人买这么多便宜衣服呢?几件便宜衣服完全可以买一件好的呀?

  他们总是振振有词,我没有钱啊,我不能总穿一件衣服呀。

  后来我发现,这不完全是钱的问题。钱多一点了,我还是喜欢买便宜货。

  总觉得不太值得。贵的东西不值得,好的东西也不值得,反正花那么钱不值得。

  不值得,源于一种深深的匮乏感。

  匮乏感可能从童年就开始形成了。

  匮乏感,有客观的匮乏和主观的匮乏。

  客观的匮乏是家里没有钱,想买买不起。

  比如,

  我们的父辈,生活在温饱线上,没有能力满足额外的需要。这是客观存在的现实。

  而主观的匮乏是家里有钱有条件,但是孩子仍然不可能被满足。

  比如,

  很多家长教育孩子要节约,只能穿哥哥姐姐的衣服,因为衣服没有破,还可以穿。至于你喜不喜欢,好不好看,小孩子不应该讲究这些,这些都不在父母考虑之内。

  家里有钱可以买玩具,但父母觉得小孩子不能惯,就算孩子非常喜欢,父母也不给买。

  孩子没有和父母一样的觉悟,这样的情况多了,孩子就会觉得,不是家里没有钱,而是自己不值得。

  不值得被满足,不配得到那些好东西。

  久而久之,孩子就会有一种匮乏感。

  一般来说,带着匮乏感长大的孩子花钱时会有两种情况:

  · 一种是不舍得花,总觉得不值得。

  孩子已经把匮乏感内化到自己身上了。

  内心总有一种声音:它太贵了,太好了,我不值得。和我匹配的是便宜的,是不好的。

  往小里说,这是一种花钱的方式。

  往大里说,这是一种对待自己的态度。

  · 还有一种情况,很多人不会不舍得买,而会疯狂买,我们俗称“购物狂”。

  “购物狂”是与“不舍得”对立的极端。

  因为以前渴望被压制了,现在终于长大了,可以自己做主了,有钱有条件了。

  那些曾经被压抑的匮乏感全部活过来了,需要通过加倍的补偿来满足之前的亏欠。

  “购物狂”的需要,不是客观的需要,而是内心的需要。

  有人问:喜欢花钱买奢侈品,是一种什么样的心理?

  我们是奢侈品消费大国,现在到美国、欧洲去旅行,商场里全是中国人。

  奢侈品的确有奢侈品的好,比如设计,从配色到款式感觉都很高级。

  如果经济条件允许,我觉得买好的当然很好。

  钱对于不同消费能力的人来说,概念是不一样的。

  对于一些有钱的人来说,几万块钱的奢侈品不叫奢侈品,只是一种日常消费品。

  可如果经济条件一般,一味地追求品牌,喜欢大LOGO的东西,那就有点意思了。

  网上经常有这样的信息:

  某某网红,很喜欢在网上晒豪车,晒名牌包,晒各种奢侈品。

  我们都以为她生活不错呢,可没几天,又被别人爆出,车是租来的,包是借来的。

  为什么要租要借呢?

  似乎是想用奢侈品给自己加分,想要证明些什么。

  比如,

  我开得起宝马,说明我混得不错。

  我穿Dior,说明我很有品位。

  需要外在的东西证明自己,恰恰是一种自卑,没有底气的表现。

  觉得自己不够好,需要加点什么,才能更有价值。

  真正自信的人,不需要刻意贴金,他本身就是一个发光体。

  - “心理钱袋”:缺失的安全感 -

  最近上映的电影《金钱世界》讲述了一个跟钱有关的故事:

  世界首富保罗·盖蒂的孙子遭遇黑帮绑架,绑匪向他的母亲要1700万赎金。母亲没有钱,只能向盖蒂家族求救,但富可敌国的老盖蒂却不愿意为孙子支付赎金。

  想要帮助母亲的特工非常气愤,问老盖蒂,“你已经是世界首富了,你还要有多少钱才觉得够了?”

  老盖蒂说,“More!”他要更多。

  当金钱已经没有实用价值,只是一个数字的时候,为什么老盖蒂还要更多呢?金钱对他意味着什么呢?

  电影里有一个细节很耐人寻味。

  老盖蒂建立了一个家族基金,他把大部分钱都用来买艺术品。

  为什么买艺术品呢?

  他说,“因为它们不会背叛我。”

  关于背叛,电影里没有详细展开。但是可以看出,在老盖蒂冷漠的外表下,隐藏了想要亲密的渴望和一份不太安全的感觉。

  我们常常说,钱是可以带来安全感的。

  但是,只有钱,恐怕也不会有真正的安全感。

  有钱意味着有资源,有能力。

  在家庭关系里,安全感不足的人常常会用钱来控制对方。

  我认识一对朋友,是一对夫妻,两个人关系一直挺好,可一结婚就发生了一些矛盾。

  女的呢,曾经结过婚,前夫出轨了,这是她的第二段婚姻。

  她非常爱现在的丈夫,也非常希望第二段婚姻能够幸福地走下去。

  可她有一个习惯,让丈夫很接受不了。

  家里的钱都必须归这个女的管,丈夫基本上没有零用钱。就连去超市买菜,她也会要求丈夫把剩下的钱交回来。

  这让丈夫很受不了。

  妻子拿着钱,也很心累。她对数字不敏感,也不会做理财和投资。

  可是,如果钱在丈夫手里,她更难受。她害怕,男人有钱不好管,如果再在发生出轨的事,那怎么办呢?

  但是,手里有钱就有安全感吗?手里没钱就没办法出轨吗?

  你要的是婚姻幸福,还是牢牢抓住安全感呢?

  - 怎样花钱更有价值? -

  怎样花钱是值得的,怎样是不值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

  7,8年前,我刚刚学心理学的时候,问一个上了工作坊的朋友:你觉得花一万多块钱上工作坊值吗?

  他告诉我,到目前为止,这是我花出去最值得的一笔钱。

  我又问他,那你觉得哪里值呢?

  他说,我也说不清楚,就是觉得很值。

  后来,我学了心理学,我知道他说的意思了。

  钱花出去有两种:有形的消费,无形的消费。

  买衣服,买车,买化妆品,买吃的,用的,花了钱可以换来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这些都是有形的消费。

  而看电影,旅行,学习,打球,交友,以及做心理咨询,这些都没有一个固定的消费品,都是为体验买单,为成长买单,为我们的内在需要买单,这些都属于无形的消费。

  我以前会更注重有形的消费,但是,有形的东西,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买得多了,还常常成为一种负累。

  我们的心灵是需要营养的,内心想要更健康更有力量,就需要加大无形的消费。

  康奈尔大学教授告诫年轻人:别花钱买东西,花钱买经历。

  我也相信,这个世界上有一种只涨不跌的投资,就是好好学习,成长你自己。

  我常常觉得,赚钱体现能力,花钱体现格局。

  在咨询中,有一个年轻的妈妈给我印象很深刻。

  她通过网络联系到我,想要做心理咨询。她问了咨询的价格,然后问,能不能便宜点?我告诉她,这就是最终的价格。然后,她就预约了咨询。

  在咨询中,我了解到,她的经济条件不太好。她是一名会计,每个月三千块钱。有一个女儿,现在读小学。丈夫没有固定工作,从来不往家里拿钱。还有婆婆跟着他们一起生活。

  虽然在一个三线城市,但是,也可以想象,他们并不富裕。

  咨询的最后,我问她,你为什么会想到花钱来做咨询呢?

  她告诉我,她真的很迷茫,不知道该怎么办。

  她说,“我生活的圈子,别人都跟我想的差不多,给不了更好的建议。咨询对于我来说,是有点贵,但是,这对我很重要。”

  我觉得,这个妈妈很有格局,虽然暂时被困境困住了,但我相信,她会越来越好!

  心理咨询贵不贵?

  一方面要看你的经济情况,还要看你对咨询的认识,对内心世界的重视程度。

  很多人觉得去医院拿药五六百钱可以接受,可是一对一的心理咨询要四五百,这不能接受。

  这是一个观念的问题,毕竟心理咨询在中国的发展不过是二十来年。。

  PS:

  很多人觉得有钱一定比没钱快乐。

  其实,未必。

  美国心理学家曾对“乐透彩票”的中奖者做过调查发现,在中奖一年后,他们的快乐感并不比未中奖的人更强烈。

  由此,心理学家提出了“享乐适应”理论:

  花钱买喜欢的东西或薪水增加只能带给人短暂的快乐,对人的整体幸福感提升有限。

  这种感觉就像在水车上奔跑一样,永远在追求,快乐感却仍在原地踏步。

  这一理论又被称为“快乐水车”理论。

  尽管买东西不能使我们拥有真正的快乐,但把钱花对地方,却能提升我们的幸福感。

  1、花钱增加亲情与友情。

  研究表明,与所爱的人共度美好时光是幸福感的来源之一。

  不妨利用小长假的时间,花钱买张机票回家看看父母,或参加同学的婚礼,或组织朋友来家里聚餐,都会让你感到快乐。

  2、用钱解决家庭矛盾

  如果你的爱人常因厨房不整洁或者洗衣机故障多而与你闹别扭,那么何不花钱雇一位钟点工将厨房打扫干净,或者马上换一台洗衣机呢?

  相信爱人的笑脸与和谐的家庭关系会让你感到更加幸福。

  3、花钱去运动。

  心理学研究表明,运动能让人快乐。

  与其花钱换一台大电视,天天窝在沙发里,倒不如买条瑜伽毯或办张健身卡,让自己动起来,不仅能甩掉脂肪,更能抛开消极情绪。

  4、把钱花在健康食品上。

  许多人不愿意把太多的钱花在吃上,但身体健康才能有个好心情。

  不妨多吃些健康食品,比如三文鱼、坚果等,肚子充实了,心情也会跟着好起来。

  5、买经历或体验更快乐。

  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心理学系主任指出,在经历或体验上花钱,比如听演唱会、进修、旅行,甚至学做菜,要比买东西得到的幸福感更长久。

  简单地说,去度假比买一个名牌提包更值得。

  因此,与朋友去旅行或带孩子去游乐园,愉快的经历会永远珍藏在你的记忆中,永远不会变老、变旧,也不会令人生厌。多年之后,我们还可以美美地享受回忆,让记忆带给我们快乐。

  6、花钱帮帮别人。

  在《满足》一书中指出,满足折射出人类的一种特殊需求,即我们必须为自己的行为找到意义。

  “生活富足、彩票中奖等都会带来快乐,但人们只有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通过自己的行为赢得尊重和信任,才能获得满足感。”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也告诉我们,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人类最高层次的需要。为需要帮助的人做点事情也是自我实现的一种。不妨花钱帮帮别人或者做些公益事业,这样的幸福才是长久的。

另因创作需要,个别图片引用自网络,若有侵权,版权个人或单位不想本网发布,可联系作者或本站,我们将立即将其撤除


扫码关注壹点灵官方微信公众号

新注册用户回复【优惠卷】可获得50元倾诉优惠卷1张

另外还有精华版测评资料、治愈群等福利可以领取


12个人已点赞

评论(0)

期待你的评价哦~

心理咨询案例更多

心理咨询问答更多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