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点灵

欢迎来到壹点灵心理咨询服务平台专业的心理服务·放心的隐私保障

400-626-0852

0571-28089956

服务热线(早8:00~凌晨1:00)

心理杂志

帮助孩子形成规则意识

作者:李云   2018-11-14   4708次阅读   1个赞

1c09c38b58b07e40d0851ce4d6272717.jpg

小孩子有意无意的会做一些让他人比较伤心的事情,该如何教导他们,才能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有问题,并且以后不再这样呢?
有些时候,孩子犯了错,可能会受到威胁、命令或者身体的暴力,以被督促改正,然而,这样的后果可能适得其反,孩子可能会当下被迫变得顺服、听话,但是过后可能会倾向于变得经常违背常规标准并且在伤害他人以后很少感到愧疚。
就爱的失去而言——例如,父母拒绝同孩子讲话或者实际上讲的是令人讨厌的事时——孩子在错误行为后用高度的自责作为回应,他们可能自己想到:“我不好”或者“没有人喜欢我”或者“我很差劲”。你把这几句话放在自己心里默念几遍,感觉怎么样,不舒服对吧,很令人难过的。那么,这类令人十分难过的情绪,一旦出现,人们就倾向于防御它们,不让或者尽量少的感觉到它们,以免自己会崩溃。那么现实中,接着在之后的时间里,孩子们做错事的时候,他们会通过否定这种情绪来保护自己,以免被强烈的罪恶感压倒,因此他们也发展了淡薄的道德心。
所以,那些对孩子的训导,如果让孩子感觉到的仅仅是“我不好”、“我很糟糕”等等负性的自我否定的情绪,以及不配享受家人爱的这样的一种感觉,那么,并不能帮助到孩子真正的去建立好的规则意识。
那么,能起到作用的帮助是什么呢?
诱导的力量。
一种被称为诱导的特殊类型的训导支持了道德的形成,就是什么可以做什么不该做等等。
这种诱导包含有很多成分,它涉及了指出孩子的错误行为对他人所造成的影响,并且以一种与孩子年龄相当的、孩子能理解的方式进行。
比如对年龄小的孩子,指出简单直接的结果效果最好,就像:“如果你继续推他,他会摔倒并哭起来”。
后来,父母可能继续解释或指出这个孩子的行为为什么不合适,可能会指出他人的意图:“不要喊他,他仅仅想提供帮助”。
随着孩子进一步的认知进展,可以给出更多的、更微妙的心理解释:“她对她堆积出来的塔感到自豪,但是你却撞到了它”。
只要解释与儿童的理解能力相配,并且儿童的注意力被养育者所引起,诱导对2岁的儿童来说是很有效果的。
在一项研究中,经常使用诱导性推理的母亲,她们的孩子更有可能对自己的错误行为做出补偿,他们也表现出了更多的亲社会行为,也即对他人的友好行为。
诱导又是如何发挥了作用的呢?
首先,诱导告诉了儿童他该如何做,因此在将来如果发生了一些事情,他们就能记得使用这个有效的策略,清楚自己的方向,这样的途径也是一个宣泄情绪的过程,不会让过度的情绪积累而最终爆发成脾气,去针对别人或者针对自己。
第二,通过指明孩子的行为对其他人的影响,在这个过程中,孩子能够意识到自己对他人是有影响力的,他人并非草木,并非机器人,也是会受伤难过的。父母的这个行为就鼓励了孩子去发展换位思考能力,同情心,共情能力等,这些能力是朝向友好的。
第三,提供给了孩子改变他们行为的理由会使他们判断父母期望的合理性,这样就会促进他们对标准的接受,因为他们理解了其含义。
相比之下,主要依靠惩罚的威胁和失去爱的训导会使得儿童产生高度的恐惧和紧张感,以至于他们不能够清晰的思考来弄清楚它们应该做什么,这些做法肯能会暂时停止那些不能被接受的行为从而让孩子看上去很听话、服从,但是从长远来看,它们并不会使儿童内化道德准则。
然而,温和的警告和不赞同对于儿童听到那些诱导性的信息来说有时是必要的。

另因创作需要,个别图片引用自网络,若有侵权,版权个人或单位不想本网发布,可联系作者或本站,我们将立即将其撤除


扫码关注壹点灵官方微信公众号

新注册用户回复【优惠卷】可获得50元倾诉优惠卷1张

另外还有精华版测评资料、治愈群等福利可以领取


1个人已点赞

评论(0)

期待你的评价哦~

心理咨询案例更多

心理咨询问答更多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