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点灵

欢迎来到壹点灵心理咨询服务平台专业的心理服务·放心的隐私保障

400-626-0852

0571-28089956

服务热线(早8:00~凌晨1:00)

心理杂志

镜映-做足够好的妈妈

作者:谢玉梅   2018-11-19   5937次阅读   6个赞

镜映是什么?是一种所有人的需要,每个人在婴儿时期发展的需要,一种渴望被记得,被看到,被注意,被欣赏的需要。

心理学家会把这种感觉,比如成在精神层面上有人替自己伸了一次懒腰。

而当我们在一次次的镜映中如果获得了这种好的感觉后,那么我们就不会停留在这个需要(这个需要就是强烈被镜映的渴望)这里,我们就会顺利的进入到了,下一步的心理发展阶段,这种被镜映的需求每个人发展的过程中正常的需求,就如同我们要吃奶身体才能长大同等重要。如果小时候我们营养不够,体质不好,就容易生病,那么精神层面也一样,小时候营养不好,同样心理的体质不好,易感染疾病。比如失恋,有的人就抑郁了,有的就可以翻篇。泛的来讲,对于孩子心理体验到的所有东西,妈妈给予的反应,或者说给予的确认和映证。但在自体心理学中,被镜映的那种核心的感觉,是感觉到好像自己的主观经验在另一个人那里引起了相应的身心反应。比如:我悲伤他也难受,我喜悦他也雀然,我愤怒他也感到替我抱不平,我有恨,他也有点牙痒痒的。。。这些他可能不一定明显表现出来,但我却能感受到,你想想,我们被这样对待的时候啥感觉?妈妈和小孩感觉到心有灵犀,有种被推了一把的感觉。这感觉就是那种被镜映的核心感觉,这种感觉就又不仅仅止于被确认和映证了,似乎是有一种自己的情感体验被温柔的推动着往前走了一小步的感觉,而被推动的这小一步是我可以向前的.

精神分析自体心理学家科胡特的经典表述“没有敌意的坚决,不含诱惑的深情”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着重强调了父母/早期照顾者的人格对于孩子心灵发展的重要性,也对童年创伤的产生给出了一种解释。如果父母在表达禁止或拒绝时带有可能充满愤怒的严厉,可能使孩子对拒绝与禁止产生过分的恐惧和焦虑,以至于很长的时间会因为避免拒绝而对外界停止创造性的探索;如果父母在表达关爱与深情的同时过于带有诱惑性,或许会使孩子对父母产生并不是成长所需的那份依赖,反而在分离与个体化阶段难以形成自己独立的人格

 

「足够好的妈妈」最早是由英国心理学家温尼科特提出的概念。 它指的是,当一个婴儿来到世界,母亲要竭尽全力的让他觉得舒服、安全,要尽量快速的反馈孩子的需要。这个语境下的「足够好」,是指「足够的及时」,它跟妈妈是否权威、为孩子报什么样的学校、会不会给孩子买昂贵的玩具,没有关系。”温尼科特在其著作《父母——婴儿关系的理论》中这样注解:“足够好的母亲……起初几乎完全能适应婴儿的需要,随着时间的推移,她逐渐难以适应,婴儿的能力不断增长,她开始面对自己的失败。”我国心理学者曾奇峰对这句话的解释是:“一个妈妈越是能够面对和接纳她逐步被抛弃、失败的命运,就越能做一个好妈妈。”

“现如今这个时代,妈妈的高焦虑基本上是从怀孕的那一刻就开始的——营养够不够,胎教够不够,孩子出生后母乳够不够,早教够不够,营养品够不够,孩子的营养、光照、运动、认知学习够不够等等,像汪洋一样的「够不够」就砸在妈妈身上。”

“一个焦虑着的妈妈,一个整天担心自己被审判着的妈妈,没有办法把一个舒服的环境传递给孩子。”

 

那么,如何做一个足够好的妈妈?如何做一个智慧的父母呢?

一让孩子形成健康自恋

形成健康自恋的艺术可以分为三个步骤:

摄像机技术(客观的行为描述):“我看到你从很远的地方给妈妈采到一束野菊花”。

感性的回应:“这个花很漂亮,妈妈很喜欢、很开心”。

身份的肯定:“你给妈妈送花,可见你是一个有爱心同时愿意传播快乐的人”。

知道了孩提时妈妈的重要性,做足够好的妈妈与镜像,足够镜映与恰好的挫折,让我充分认识到孩子在小的时候,自尊来自他评,要给孩子足够好的关注,婴儿需要他的母亲,母亲眼中的光芒,需要在母亲看到自己。用温和坚定的方式跟你的孩子形成规则。良好的亲子关系建设也是形成健全人格必不可少的条件。父母需要蹲下身来看见他,听到他,感到他和度到他,给予他充分的情感回应和身份肯定,用稳定、坚决、温和、有力的方式坚持去爱,爱他如是而非我所愿,让他真正成为他自己。从生命的点滴细节做起,引导孩子去发现生命、领悟生命、探索生命,从而热爱生命,拥抱梦想。

“孩子理想的的成长环境,像闹钟的摆荡。随着年龄的成长,摆荡的幅度也越来越大。一边是爱一边是挫折,健康成长的过程是在爱和挫折中摆荡,而成为一个心智健康的人。”

“挫折教育不是人为的给孩子增加挫折感,而是孩子在每一次经历挫折时,能完整的感受到有力的自己和支持的环境。

“挫折是一个事件,孩子能在挫折中去获得勇气看到希望。 

父母对孩子恰当的反应,反应了孩子价值的感受,并逐渐灌输内在的孩子尊重,这样镜映反应的结果,儿童能发展并维持自尊和自我肯定和健康的抱负。

我身边有很多人提出了各种各样的困惑和问题,让我作为一个旁观者看到了大多数家长对孩子、对教育,缺乏一个持久而深入的理解,自身更是缺乏安全感,对于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做得够不够,自己心里没底,对孩子更是存在着无穷无尽的担心和忧虑。而这个忧虑本身,就会容易将父母的意志强加给孩子,让孩子无法轻松做自己

我们回忆一下,当我们还很小的时候,我们在学校考好了,受到表扬之类的,都特别希望第一时间马上告诉爸爸妈妈。而且想很有声有色的描述那一刻是怎么发生的,足够好的妈妈应该如何回应呢?

“看到你好开心,我都替你感到开心,你怎么做到的啊?”同时语言和表情都会去贴合孩子当时孩子的表现。

在这里,这个妈妈做了几个连续动作,就是先看到并且肯定了孩子情感表达的存在,而且又以孩子为中心的回应,就是,看到你开心,我都替你感到开心,还做了一个动作,就是强化孩子如何得到了好的体验的过程,所以给了一个提问,你是怎么做到的啊?

 

二成为自己,活出自己,就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著名的催眠大师吉利根说: 大自然是很有耐心的,你所有不愿療愈的,都会传给你的孩子。

如果我们抗拒成长,就会把成长的任务转嫁到孩子身上

有人说,孩子是天使,也有人说,孩子是父母的老师。说得真好啊!我们的情绪和成熟度,我们对生命的理解和态度、处理亲密关系的能力,都被这个小生命映照得一览无余。他来到这个世界,督促我们把从前忽略的课补上,不断完善自己的人生。如果不是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遇到了困难,我们又怎会去探索,去反思自己的成长历程和思维模式?

为了修复自我的创伤,我顶着各种压力参加了一个自我成长的小组治疗,参加心理学的学习,去阅读各种自我疗愈的书籍。通过学习我知道自己,一直站在不正确的位置上,过度承担父母的责任,企图去拯救父母的命运,慢慢的我逐渐变得不再过度承担;我曾经因为父母做的事情而不断责备他们,曾经因为他们的不够好而想改变他们,现在我知道,我的生命因他们而来,我知道父母是大的,我是小的,因认清自己情绪的真正来源,对该发火的人发火自己;尤其是能宽容的对待我的孩子,允许孩子跟我表达不满,跟孩子承认,我自己也有不对的时候。

因此,我们应该学会正确的“一个人的疗癒”方法,可以一个人进行,也可以找个伴,但必须一个人进行疗癒的部分包括:

一、拿出纸笔,诚实而详细回顾你感到失落的几件事,大多数人会找出三到四段“未了结的”关系。

二、挑出一段最痛或一直无法化解的情绪,回想你跟这个人之间曾发生过、一起做过哪些事情,至少要回想起十件。每一段关係都有好有坏,你不能只想起坏的,也得写下好的,至少要写两件正面的回忆。

三、所有你感到失落的情绪,你觉得该做而没做、或是可以做更多、更好的事情,不外乎你想要道歉或者原谅。

你要写一封信、一封疗癒的信,长短都可以,但不要超过三页,别寄出去,而是对着伙伴、对著谁或对着什么纪念物品念出来,感受那份疗愈的力量。

经常做这样的练习,自己可以得到很好的療愈!

 

懂得爱自己,意味着懂得体察自己内心的感受和需要,并为之负责。我们越知道如何爱自己,就越能为自己的情绪负起责任,从而避免将自己的情绪转嫁到孩子身上,让我们的孩子成为我们情绪的奴隶。

心理咨询中有句话叫:咨询师能走多远,才能带领来访者走多远! 在育儿中也是如此:妈妈能走多远,才能带领孩子走多远。

 

三父母恩爱,是对孩子最好的教养

 

首先在一个家庭中,夫妻关系是第一位的,一个家庭最重要的是夫妻关系,父母珍惜对方是维系家庭的基础,当夫妻关系非常牢固的时候,就能给孩子很强的安全感,夫妻关系是一个家庭和谐幸福的核心,父母恩爱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孩子如果把一个家庭比作一个河流,亲子关系、亲密关系,还有亲己关系,那哪个究竟是上游呢?其实真正的上游是亲己关系,也就是自己和自己的关系,亲密关系是中游,亲子关系是下游。

如果我们上游的水足够的清澈、足够的充足,而且持续的有水,那么中游和下游才会得到持续的滋养!婚姻中:不再将自己的价值实现附着在爱人与孩子身上,也就是,我有我自己,并且我心中也有你,有你很幸福,没有你,我也不会很痛苦。就是我们内心会有那么一篇绿色地,是滋养我们自己的。并且也可以滋养他人。其次先爱自己再爱孩子,如果你是一杯水,不可能给孩子一片海,更何况有时杯中的水还是浑浊的,一定要先好好爱自己,让自己有一个好的心态,好的情绪,好的不断的滋养自己,让自己的水源变得纯粹清澈,这样孩子就会有持续滋养的源头的爱。尽量避免在孩子面前发生争吵,当夫妻双方有意见不和且小孩在场,我会跟小孩解释:宝贝,请给我们一点时间,我们在表达自己不同的意见.

与父母连接是孩子天生的心理需求,经常在小孩面前赞美另一半

”孩子你好棒,你和你爸爸一样聪明!”

”孩子你好棒,你和你爸爸一样讲义气!“

”孩子你好棒,你和你爸爸一样人缘儿好!“

”孩子你好棒,你和你爸爸一样孝顺!“

如果夫妻破裂,“请允许自己的小孩跟对方连接:”如果你像你爸爸(妈妈),我会很高兴。“尊重另一半是孩子的爸爸(妈妈),千万不要因为另一半的行为,否定他们是孩子父母的身份,因为事实不会因为隐瞒而改变,否认和隐瞒只会令孩子在无意识里被否认。

四接纳自己的不完美

引导孩子形成健康自恋,在相信自己足够好的同时也坦然面对和接受自己的不够好,孩子才会有足够的力量做自己,接纳自己。初为人母,大多数人都很担心自己在照顾孩子方面做得不完美,总是期待能够给孩子最好的。而这种渴望成为完美妈妈的愿望常常会导致我们在育儿过程中“太过用力,以致身心俱疲”,最终没有心力去给与孩子健康成长所需要的爱。如果母亲偶尔的不完美在孩子能够忍受的范围之内,而这种不完美将成为孩子正常发展的一部分,并不会阻碍其正常发展。

我们需要去允许自己不完美,承认自己的不完美,协助孩子建构一个真实的母亲形象,一个真实的世界。

通俗的说:一个足够好的母亲,不担心自己在孩子心目中不完美,而是会很坦然而坦诚的告诉孩子“妈妈也有犯错误的时候,也有偷懒的毛病”。这样以来孩子无需将亲子互动过程中产生的不愉快完全归咎于自己,也能更加轻松的做自己,因为他的母亲告诉他“妈妈是不完美的,我也可以不完美”。

一个能够允许和接纳自己不完美的妈妈,也意味着能够允许和接纳孩子的不完美,尤其是接纳孩子的不足或所谓的“缺点”。因为在这样的母亲眼里,真实和完整才是最重要的。

。如果我们不能接纳自己,对自己不满,就格外需要一个令人满意的孩子。如果我们不能处理好亲子关系,心中就会有一个“理想小孩”的形象,希望孩子主动符合我们的期待。

五真正的母爱,是一场得体的退出

做父母,是一场心胸和智慧的远行。不仅仅是做父母,人生的许多时刻都应该懂得进退。

当孩子是婴儿的时候,需要妈妈无条件地,尽可能去满足他,给予的爱越多越好。然而随着孩子的成长,做妈妈的要逐步放手,要因孩子能力的增长而逐渐面对失败。如果妈妈总是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那么孩子就会压抑原本属于自己的本性。

 

前段时间,听了一个心理学教授的讲座,说对孩子最大的暴力,不是打、不是骂,而是父母到了跟孩子分开的时候还纠缠在一起,让我很是震撼,于是我决定跟孩子适时的分离,我决心晚上不陪儿子睡觉,儿子拉着我又哭又闹,情绪很激烈,我内心很纠结,并伴有害怕,我想起了心理学家科胡特的一句话:“不含敌意的坚决,不带诱惑的深情。”在儿子五岁的时候,先从分床开始,后逐步到分房间睡觉,当他哭闹的时候,我对儿子说:“我接受你有情绪,允许你哭闹,我今晚一定不会陪你睡的。”我说完后,他闹得更凶了,不停的摇晃我,那一刻,我的内心很慌乱,就像一个犯了错的孩子,我看到了自己小时候曾在妈妈面前哭泣的模样,仿佛被妈妈抛弃,我把拒绝当成了被抛弃,不被爱,这也是我害怕跟孩子分开的一个原因,那个当下,我内心告诉自己,现在我不是当年的那个孩子,我是一个妈妈,当调整以后,我用坚定而温暖的眼神一直看着儿子,几分钟后,他慢慢的哭声小了,情绪稳定了,我说:“儿子,去睡觉吧!”他说:“那你要给我讲故事。"讲完一个故事,我走出了房间,还隐隐听到他抽泣的声音,过程中我会有担心,也会紧张,但我想这是我需要去面对的,从那以后,孩子有很大变化,明显没那么粘我了,管理自己的能力也有提高。

英国著名心理学家西尔维亚曾说,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爱都以聚合为目的,只有一种爱以分离为目的,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父母真正成功的爱,就是让孩子尽早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从你的生命中分离出去,这种分离越早,你会越成功,只有不断探索和学习,才能不让孩子跟父母纠缠在一起,孩子也更独立!

愿意被抛弃,才是足够好的妈妈,亲子关系不是一种恒久的占有,而是生命中一场深厚的缘分

所以,教育孩子的王道,是执着地栽培自己,选择与孩子一起成长,重新审视人生最基本的关系,面对人生的问题,寻求答案,完善自我。

倘若孩子在成长的各个时期,所需的心理营养都能得到充分满足,那么孩子下一个阶段的成长就会很自然很顺利,也就是说孩子社会化发展、功课、情绪控制等方面都不会有太大的困难,这样,孩子整个人生的发展也就有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成长中错过了的时光,需要用更长的时间才能弥补。而那些过去被冠名以“爱”的初衷,终究成为一把利器,成为永久的殇。

如果我们能在成为母亲的那一天就明白,这称呼意味着新的开始,这开始意味着陪伴和共同成长,而成长意味着接纳孩子随时涌现的全部可能性,那么,爱,就成为流动在家庭里的滋养之泉,浇灌出每个人的生命之树!

母亲在被需要的时候应及时出现,同样关键的是,她在不被需要的时候,应适时退离。

一个懂得爱自己的母亲,更能胜任做一个给孩子“真正的爱”的母亲。非暴力沟通的创世人马歇儿曾说“你越是留意自己内心的声音,就越能听到别人的声音”。如果我们越能敏锐地察觉并照顾自己的感受和需要,我们才越有能力倾听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另因创作需要,个别图片引用自网络,若有侵权,版权个人或单位不想本网发布,可联系作者或本站,我们将立即将其撤除


扫码关注壹点灵官方微信公众号

新注册用户回复【优惠卷】可获得50元倾诉优惠卷1张

另外还有精华版测评资料、治愈群等福利可以领取


6个人已点赞

评论(0)

期待你的评价哦~

心理咨询案例更多

心理咨询问答更多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