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详情

欢迎来到壹点灵心理咨询服务平台专业的心理服务·放心的隐私保障

客服热线 400-626-0852

EAP热线 0571-28089956

服务时间(早8:00~凌晨1:00)

我和我的老师的恩怨

星河光芒  

我从初中开始遭到了同学的霸凌,老师也管不住。那时候我的班主任是大城市来的人,为人很正直,她好像不太喜欢我,她好像挺讨厌我的,但是她没有表现出来,我觉得她很多的话都好像在含沙射影的,好像总是在暗示我什么,有一次家访完了她故意在我面前说我的同桌很善良,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说,我就是觉得她在点我,然后还有一次我同桌在一次比赛里面得到了第一名,那是学生手册问题比赛,我和我同桌都是抄了答案,我的同桌就得了第一名,我觉得特别的不甘心,当学校领导抽到我同桌的明字是全班同学在都很开心,除了我,那时候我很不开心一来是我觉得我不如我同桌,二来我觉得同桌都是因为她运气好,我心里面很委屈,装作很开心,不想让人看见我不开心,否则就是我嫉妒我的同桌了,没想到我的不开心全都记在老师心里了,老师在课堂上表扬了我的同桌,然后含沙射影的说有没有人觉得自己很不甘心啊,觉得别人都是运气好,觉得为什么第一名不是自己呢,有没有觉得不开心啊,看起来她知道我嫉妒我同桌了还在课上故意点我。这个老师很严厉,可是我也没觉得她人像别人说的那么好,后来她要回老家教书了,大家都不舍得给她买了个大蛋糕,送别她,而且给她写了小纸条说说自己的心里话,我也给她写了。之后我不知道为什么那么喜欢看她的qq空间,我只看我自己的照片,我不知道为什么我那时候点进去就看自己的照片,不敢看别人的照片,也许是因为那时候我们班有一个班花,她长的很漂亮,我就想偷偷和她比,老师应该知道这件事情了,也不愿意别人看她的隐私空间,于是就把空间关了。老师在我初二就回老家教书去了,我对于老师对我的教育一直耿耿于怀,我说句犯上冒昧的话,我觉得她那么积极都是她装出来的,她让我当了她的课代表,可是她依旧很不喜欢我,我其实在整个初中也没有特别的喜欢她,也许我在她眼里就是个桀骜不驯的人,讲讲不听,她对我是恨铁不成钢,虽然她没有当面的讲这些话但是我能感受到,我觉得我对她还是有心结的。有一次我在微信搜她后来上任学校的公众号,看到了有关她的优秀事迹,因为她有责任心她救了她的学生一条命。我对她的怨气消了一些,我开始胆小害怕,害怕如果我是她我会不会像她一样有责任心,我很怕,找不到答案,感觉就像掉到无底洞里了,现在想起来我的班主任想起她的严厉也是害怕,她要求很严格,要求我们要慎独,努力学习,我仿佛看到了她对我恨铁不成钢的样子,我很害怕万一我是那个事迹里的老师,我会不会那么有责任心,

回答
最佳答案
韩俊林心理咨询师

您好,我是壹点灵心理咨询师韩俊林,很高兴能回答您的问题。刚刚看到你的留言,能感受到你对初中班主任的感情像一团缠绕的线——有被她“含沙射影”的委屈,有对她“不喜欢自己”的敏感,有看到她优秀事迹后的动摇,还有现在想起她时的害怕与自我怀疑,这些情绪攒了这么多年,一直没处安放,一定压得你挺沉的吧。尤其是那种“明明她很优秀,却总觉得她针对自己”的矛盾,还有现在“怕自己做不到她那样有责任心”的恐慌,就像心里有个解不开的结,既想靠近答案,又怕触碰到那些没被善待的回忆。

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这段回忆里藏着几个值得慢慢梳理的心理线索:

首先,“她的话像在针对我”,是青春期自我中心”的放大

青春期的孩子(尤其是正在经历霸凌、内心敏感的孩子)会有一种心理学上的“假想观众”效应——觉得自己是所有人关注的中心,别人的一言一行都在指向自己。你提到老师说“有没有人不甘心”,其实可能是她观察到班级里普遍存在的竞争心态(比如比赛后的微妙情绪),但你因为内心对同桌的嫉妒已经很强烈,就自然把这句话“投射”到了自己身上。加上她平时严厉,你对她本就有距离感,这种“被针对”的感觉会被进一步放大。那不是你的错,只是青春期的敏感让你把外界的信号都和“自我”紧紧绑定了。

其次,“反复看她空间里自己的照片”,藏着未被满足的“自我确认需求”

你说只看自己的照片、不敢看班花的,其实是青春期“自我认同”正在形成的表现:你想知道“自己在老师眼里是什么样子”,又害怕和别人比较后发现“自己不够好”。这种矛盾背后,是对“被看见、被认可”的渴望——哪怕只是从自己的照片里,确认“我在这个集体里是存在的”。而老师关闭空间后,这种未被满足的确认感就变成了心结:你既想证明“自己在她心里有位置”,又怕发现“其实并没有”。

再者,“对她的怨气与动摇”,源于“认知失调的和解过程”

你一开始觉得她“积极是装的”,看到她救学生的事迹后怨气消了些,这其实是心理学中的“认知失调”在起作用:当“她对我不好”和“她是个有责任心的好老师”这两个认知冲突时,你会忍不住想调和这种矛盾。而现在“怕自己做不到她那样有责任心”,本质上是把对她的复杂情感,转化成了对“自我价值”的拷问——你不是真的怕“不如她”,而是怕自己内心深处也藏着“不够好”的声音,就像当年觉得“她不喜欢我”时的自我怀疑一样。

或许我们可以试着换个角度看待这段关系:

1. 承认“她的严厉里,可能藏着你没读懂的期待”
她让你当课代表,其实是一种隐性的认可——老师很少会让自己完全不看好的学生承担责任。她的“恨铁不成钢”,可能是因为看到了你身上的潜力(比如你对“公平”的敏感、对“被关注”的渴望,其实都是内心有力量的表现),但她的表达方式太硬,没让你感受到善意。就像你说她“要求慎独”,这种严格背后,或许是她觉得“你值得更自律的人生”,只是当时的你,还没能力接收到这份期待。
2. 接受“当年的委屈是真实的,她的优秀也是真实的”
人本来就是多面的:她可能确实在教育方式上忽略了你的敏感,让你觉得被针对;但她也确实在关键时刻展现了责任心。这两者不矛盾——优秀的人未必完美,让你受伤的人也未必全是恶意。承认这一点,不是为了“原谅”,而是为了让你从“非黑即白”的评价里走出来:你可以保留当年的委屈,也可以认可她的闪光点,这两种感受可以同时存在。
3. 把“怕自己不够好”,变成“允许自己慢慢来”
你现在害怕“做不到她那样有责任心”,其实是给自己设了一个过高的标准。责任心不是“必须像谁一样伟大”,而是“在自己能做到的范围内,认真对待该做的事”。就像当年你明明委屈,却还装作开心,怕被说嫉妒,这其实已经是一种“在意他人感受”的责任感了。你不必和任何人比,包括她,你只需要和当年的自己比——现在的你,是否比那时候更能接纳自己的情绪,更清楚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这么多年过去了,你依然能清晰记得这些细节,其实是因为当年的你,太需要一个“被理解”的答案了。现在或许可以试着对那个初中的自己说:“你感受到的委屈、敏感、嫉妒都很真实,不需要装作没事;老师的态度里有她的局限,也有她的善意,你不必强迫自己完全原谅或完全否定。” 当你能这样看见过去的自己时,那个“无底洞”般的恐慌,或许就会慢慢有了底。希望我的回答能对您有所帮助,如有疑问欢迎私聊。

3个回答
郭燕君心理咨询师

通过你的描述老师能感受到同学你对自己的行为有些不满意,想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可和赞扬,但又不想服从老师的命令。想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自己喜欢的事。你有些认可老师的行为,但又不想服从老师的安排,因此心理有些矛盾。听从老师的安排不代表你就失去自己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和优势,认为正确的行为就可以大胆的学习,让别人的优势变为自己的。自己原有的优势也是可以保留继续提升。你不需要成为和老师一样的人,你想成为怎样的人可以一边学习一边探寻。
目前的你大脑还在发育阶段,你疑惑自己能否做到老师那样很正常,不单单是你,与你同龄的人可能也有类似疑惑。你的能力和经验都不足以让你很好的去处理老师所面对的事情。若你想谈谈自己没有过去的心结可以关注和私信老师喔
不知道是否有解答到你的疑惑。

于容心理咨询师

你好,你的这段描述中,我比较关心的是你一上来就说,你从初中开始遭到同学的霸凌。但是后面就没有看到这方面的内容,随后你立即转到了你和老师的关系。首先你挺无奈,老师也管不了你被霸凌,然后你敏感地洞察到老师好像在各种场合点你,在你的眼里老师也总是那个对你不太友好的人。我不知道你现在几年级,这个老师离开你们有多久了。你在这个平台上陈述这段关系是为了什么。下面是我的一点猜测,希望能够帮助到你。
首先,能够感受到你是个比较敏感的孩子,又有被霸凌的经历,想来你在初中这个群体中相对比较弱势,而且被霸凌的你一定很谨小慎微,虽然心中有很多不甘,但是也没有勇气去表达和维护自己的利益。在这样一个状态下,你揣摩周围人对你的态度,看法,特别是班主任,这个重要的角色的。我不敢说你的揣摩一定不对,但是也许不一定是事情的原貌或者全部。
你和这个老师的关系确实比较特别,她找你当课代表,一定是你在她的课程上表现很优秀,同时也说明你和她走的也比较近,她可能比较了解你,她说的被你认为“点你的”那些话,也许如你所料,也许确实有所指,这要看两个方面,一来是不是你的敏感让你更容易把这些话引向这个方向,有句话言者无意,听着有心;二来是这个老师的为人,我在你短短的文字中暂时无法判断。
你对这个老师的情感也非常复杂,她在你这里是权威,她的过去的事迹也让你肃然起敬,但她对你很严厉,你仿佛又达不到她的要求。你很想得到她的认可,却怎么也得不到。这是不是你在这段关系中最痛苦的点。然后,你甚至很想让她没有那么好,你说她的积极是自己装出来(其实这个是不是不重要)。
我觉得这个人和这个事情已经过去,是否它仍然困扰着你?这种困扰与你的其他与人相处的经验是否类似或者有关?这些是更好的回答你的问题,我们需要了解的。

钟羚升心理咨询师

你写的这些内容非常真诚,层层递进,也带出了你内心深处很多复杂又真实的情感——委屈、嫉妒、不甘、怀疑、渴望被认可,还有深深的不确定感。你很清楚地记得当时的细节,说明这段经历在你心里留下了很深的印记。

你从初中开始遭遇同学的排挤,又觉得老师不喜欢你,还被她含沙射影地“点名”,在那样的环境下,你的情绪其实是很自然的。对别人被表扬的不甘、对老师态度的猜疑、对自我的否定和遮掩,甚至是你后来偷偷去看老师空间,都是一个渴望认同、又在压抑自尊的孩子最真实的反应。你不是坏,也不是不成熟,你只是当时太孤单了,没有人能理解你正在承受什么。

你一边努力“装作开心”,一边反复在内心打转:我是不是不够好?她是不是故意在针对我?我是不是应该更努力才行?这其实也是你内心想“被看见、被理解”的方式。你其实也在追寻一种答案——“我到底哪里做错了?为什么我没有被好好对待?”

但有一点你也看得很清楚:你并不是完全讨厌这位老师。你感受到她“正直”“严厉”“有责任心”,甚至看到她后来救人,也会因此对她改观。这说明你其实是一个非常理性又有共情能力的人——你能放下偏见,看到别人复杂完整的一面,这很不容易。

你说你怕自己将来不如她那么有责任心,其实这个“怕”,恰恰说明你心里已经有责任感了,只是你对自己的评价一直很苛刻。

你对这位老师的心结,可能并不是因为她真的做错了很多,而是你那时候没有被好好理解,也没有人真正帮你处理那段孤独和委屈。你想要的,其实只是一个真诚接住你情绪的大人。

现在的你,已经在努力整理这段经历、尝试理解自己当时的情绪和判断,这是很有勇气的事。你不需要急着放下或释怀,只要继续和自己诚实相处,那些“耿耿于怀”也会慢慢被理解,慢慢变轻。

你已经在变得越来越清醒、柔软,也越来越强大了。

心理咨询案例更多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