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发现?
- 每次吵架,他/她要么一声不吭躲开?(像在“逃”)
- 或者你总忍不住想追问、甚至查手机?(像在“追”)
- 当压力山大时,有人会用喝酒、出轨来麻痹自己?
这很可能不是故意的! 而是我们不知不觉在“重播”原生家庭的剧本。小时候看爸妈怎么相处,我们的大脑就默默记下了“解决问题(或逃避问题)的套路”。
通俗版解读:
想象一下,从小看到爸妈:
- 一个不停吵/追,一个总是躲/逃 ➡️ 你长大后可能也习惯当“追的人”或“逃的人”。
- 家里遇到难题就吵架或憋着 ➡️ 你面对压力时,也可能用吵架、冷战,甚至找外人(出轨/成瘾)来暂时“止痛”。
这就像一种“自动播放”的习惯! 但好消息是:习惯可以改!
3个简单工具,帮你“改写剧本”:
1. 画个“家族树”小地图:
- 想想爸妈吵架时通常谁先开口?谁先闭嘴?
- 家里发生过什么特别难过的大事(比如亲人离世、欠债)?
- 这些事最后怎么处理的?吵翻天还是憋心里?
- (了解过去,才能看清现在为啥这样反应)
2. 揪出爸妈的“小声音”:
- 当你又想“逃”开争吵时,问问自己:“这感觉,是不是像小时候妈妈追着爸爸吵时,我躲在房间里的样子?”
- 当你控制不住想“追”着对方问清楚时,想想:“我这么着急要答案,是不是怕像妈妈当年那样被冷落?”
- (认出那个藏在心里的“爸妈的影子”,你就拿回了主动权!)
3. 给“老习惯”按暂停键:
- 当你感觉要被对方“追”得喘不过气(想逃),试着说:“我现在有点乱,给我20分钟冷静下,我们等会儿再聊好吗?” (代替直接消失或爆发)
- 当你心里焦虑得想“追”着对方问清楚,先深呼吸,问问自己:“我能先给自己一点安全感吗?等ta平静点再谈。”
- (用新的、更健康的方式按下“暂停”,打破恶性循环!)
婚姻不是注定重复父母的模式。 看见它,就是改变的开始!一起努力,写出属于你们自己的、更幸福的新剧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