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点灵

欢迎来到壹点灵心理咨询服务平台专业的心理服务·放心的隐私保障

客服热线 400-626-0852

EAP热线 0571-28089956

服务时间(早8:00~凌晨1:00)

心理杂志

“卷不动” 又“躺不平”,卡在内在风暴的人要何去何从?

作者:魏娜   2025-08-25   440次阅读   0个赞

在咨询室中,很多人们心中的冲突和矛盾来来往往,最常见的就是“卷不动又躺不平”。

比如:“实在是冲不动了,可做的普普通通又心慌得不行,感觉自己被掏空,可休息一下内心却很慌张,于是咬着牙爬起来继续硬撑……”

这种卡在 “卷不动” 和 “躺不平” 之间的煎熬,相信不少人都感同身受。

这绝不是一句 “意志力薄弱” 就能解释的,而是内心超我、本我与自我冲突和爱恨情仇激烈博弈的外在投射。

 

 每个人内心常驻的 "内在法官"—— 超我,往往源于童年严苛规训。

那些 "考不到 90 分别想出去玩" 的呵斥、"不进年级前十没前途" 的警告,如同带刺的种子,在成长中内化为永不满足的自我审判机制。它持续在耳畔低语:"别人升职加薪时你没资格休息"" 这点压力都扛不住太脆弱 "。

为躲避批判,我们如永动齿轮般高速运转,甚至无暇质疑标准的合理性,直到身体亮起红灯,才惊觉自我攻击已伤痕累累。

与之对抗的,是渴望自由的 "内在小孩"—— 本我。它像春日急着破土的嫩芽,本能地追逐快乐与舒适。但在超我的价值体系里,这份本能需求常被烙上 "堕落"" 羞耻 "的印记。每当本我想停下喘息,超我便以" 不上进 ""没前途" 的指责将其淹没,让片刻休憩都沾满罪恶感。

夹在中间的 "自我",如同风暴中掌舵的船长,既要压制超我的苛责,安抚本我的委屈,还要应对现实浪潮的冲击。

一旦自我功能薄弱,这场内心拔河就会失控:当本我渴求休息,超我的批判让人躺得心慌;当超我要求冲刺,本我积累的疲惫和抗议又令人寸步难行。

在这样的撕扯中,我们既无法全心投入,也难以安心放松,只能在焦虑与无力间反复打转。

 

那么,什么样的情况会导致一个人成长中的“自我”协调者比较弱呢?

1、婴儿与主要照料者的互动模式,是自我发展的基石。

如果婴儿在早期未能得到稳定、及时的回应,比如饥饿时迟迟得不到喂养,哭泣时无人安抚,就会产生强烈的不安全。

这种不安全的母婴关系,会让个体在内心无法形成心理功能的基础--安全感。

2、遭受过情感忽视和情感否定的孩子,自我难以建立健康的边界,既无法有效抵御外界的不合理要求,也难以清晰表达自己的需求。

3、在成长过程中,个体承受了过度严苛的教养方式,超我就会变得异常强大且苛刻,当完不成要求时,就会自我攻击,挤压自我发展的空间。

自我功能是一个健康内心世界的庞大系统,它还掌管着心理防御,较弱的“自我”中包含的心理防御也是较强副作用的,同时掌管着对现实的认知,情感耐受,冲动控制等,我们现实中的卡点都需要TA的帮助。

 

当比较弱的“自我功能”遇到“反馈落差”会发生什么?

通常来讲,一个能“卷”的人,起初往往是努力的幸运儿。

努力带来的正向反馈,就像持续不断的掌声,自我价值感一点点垒砌起来,但生活从来不是一条笔直的坦途,人生的无常乃是常态,若有一天曾经屡试不爽的努力突然失灵,就像陷入沼泽,越挣扎越下沉,当现实和理想的差距越来越大,“卷” 带来的不是成就感,而是无尽的挫败。

可一旦选择 “躺平”,又像是亲手撕碎了那个理想的自己,无望和疲惫让他逐渐失去了继续冲刺的动力,可他的大脑还停留在 “必须不断奔跑” 的模式里,于是,他卡在 “躺平不甘心,努力又很无望” 的中间地带。

同时因为自我功能的现实部分功能较弱,让他很容易被想象的“躺平一下”的可怕吞噬,,是掉进自我否定的深渊又难以找回当初全力以赴的热情,在矛盾与煎熬中反复拉扯。

 

 当比较弱的“自我功能”,遇到自恋受损的养育者,会发生什么?

人生中必然会遇到“卷不动又躺不平的”痛苦。父母无意识中会搞出一场“既要马儿跑,还得比主人矮”的荒唐戏码。

因为他们对平凡羞耻,又把孩子视为自己的一部分,心理会生出对一个完美全能的孩子的极度渴望,但是现实又常常打压和否定,“你要为父母赢得荣誉,但你又不能好到让我显得像个陪衬”。

孩子独立的意志、真实的才华、可能超越父母的可能性——这些对他们来说都是既渴望又恐惧。同时,孩子的感受不重要,孩子累不累、开不开心、真正喜欢什么、害怕什么难以被看不见。 

在这种扭曲规则下长大的孩子,他们“卷”的动力里掺着毒,因为努力不是为了自己成长,而是求生,又想证明自己真的是否会成功,无意识中对成功又充满恐惧;“躺”的念头里裹着刀,躺平意味父母对你的贬低是对的,意味自己毫无被爱的价值。

所以,就算身体实在扛不住想躺下,心里也像躺在钉板上一样难受,根本放松不了。休息一会儿,那种“我不配”、“我要完了”的恐慌感就涌上来,逼得他们又得爬起来。

 

 有时候,我们拼命 “卷”,其实是在逃避自己感受和思考。

很多人把自己埋在工作里,忙得连轴转,这样就不用面对 “我人生的意义是什么”“我到底想要什么”“我的感受有多痛苦” 这些问题。可当身体累垮,不得不停下来时,“躺平” 让我们有时间直面内心,但如果找不到生活的意义和价值,空虚感就会将人吞噬。

人们常常躺在沙发上刷着短视频,看着别人精彩的生活,再看看自己,只觉得人生一片迷茫,生活像踩在了虚无的云朵上。然而,当你有一天不需要用忙碌逃避感受时,那些痛苦会指引着你去寻找真实的自己和你生活的意义,能用真实的自己生活的人,无论是“卷”还是“躺”都是通透的。

那么,处在这种夹缝中冲突的人们,可以做些什么来帮助自己呢?

探索潜意识中阻碍你“卷”和“躺”的都是什么?将潜意识意识化,觉察自己将过往关系中的哪些期待与恐惧投射到当下。

你可以准备一本专属的 “心灵笔记”,每当内心因 “卷” 或 “躺” 而产生强烈波动时,停下手中的事,闭上眼睛,任由思绪自由流淌,把脑海中浮现的第一个画面、闪过的某句话,甚至模糊的情绪片段,都不加修饰地记录下来。

你无需总在高处来确定自我,无需时刻在锚定自己的排名。佛家所言“诸行无常”,生活本就是一场跌宕起伏的修行,没有永恒的顺境,也不存在永远的低谷。

可那些过度执着于高峰的人,你内心的不满仍然会驱使你去攀登另一座山,或者恐惧被下一个登山者超越,从而忘记“道法自然”—— 当浪潮涌来时,借势向前;当漩涡出现时,懂得迂回。

无论是“卷”时“躺”时,无论在登峰还是在山脚,都无暇欣赏和感受当下的风景,被虚妄的执着捆住,这才是生命历程中真正的失去和遗憾。

 

毕竟,人生从不是非此即彼的战场,而是一场需要张弛有度的行走——有时疾步追赶日出,有时停步等待花开,而脚下的每一道痕迹,都是属于自己的生命韵律。

 

另因创作需要,个别图片引用自网络,若有侵权,版权个人或单位不想本网发布,可联系作者或本站,我们将立即将其撤除


扫码关注壹点灵官方微信公众号

新注册用户回复【优惠卷】可获得50元倾诉优惠卷1张

另外还有精华版测评资料、治愈群等福利可以领取


0个人已点赞

评论(0)

期待你的评价哦~

心理咨询案例更多

心理咨询问答更多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