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盲症又称为“面孔遗忘症”。最新研究发现,过去被认为极为罕见的脸盲症实际上在全球范围内较为普遍。该症状表现一般分为两种:患者看不清别人的脸;患者对别人的脸型失去辨认能力。20世纪40年代,德国斯图加特附近的温浓达尔疗养院里,神经病学家约阿希姆·博达默检查了两名在二战中头部严重受伤的病人,提出了短回路能够有选择性地存于大脑的面部识别系统中。博达默注意到,尽管病人可以看到人脸,却认不出来是谁,最终得出结论:看到和认出人脸代表着两种不同的大脑功能。在1947年的论文中,博达默首创了“prosop-agnosia”这个词,这是由希腊文“prosopon”(脸)和agnosia(意思是认不出来或不知道)构成的。在随后的许多年里,医生们在中风病人和其他患神经疾病的病人,特别是那些枕叶和颞叶之间的组织受损的病人中观察到了这个现象。然而直到1976年,先天性的面容失认症才出现在医学文献中。你每天常说的脸盲,到底是不是真的脸盲呢?部分参考文献:[1]Sigmund.PsychologyOfLove.[2]TongHJ.SurveyingandExpecting:ThreeMajarTestTechnologiesInPsychology[J].JournalofNanjingNormalUniversity(SocialScienceEdition),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