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暴型”父母对孩子的伤害有多大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就像父母的一面镜子。在镜子里,父母的行为特征都能找到蛛丝马迹,什么样的父母就会教育出什么样的孩子。中国式家长常挂在嘴边的“棍棒底下出孝子”就是粗暴教育的一种。粗暴养育是指父母对孩子的表现感到不满或者在孩子犯错时,对孩子采取的一系列身体攻击和言语攻击行为,也包括父母对孩子的消极情绪反应以及其他强迫/控制行为等方面。严厉的教养方式从孩子儿时的哭泣一直到少年时的考试失利,不停的打击着孩子的自尊心,损害着孩子的心理健康,严重则会使孩子做出一些极端的行为。著名心理学家阿德勒通过研究给出了这样的结论:孩子的行为模式在5岁时就已经形成了,并以此来面对外物。大人的暴力教育其实是给孩子树立了一个错误的榜样。孩子会在潜意识当中认为,谁的拳头硬谁就有道理。他们在遇到事情的时候不会理智解决,而是变得性情暴躁,采用武力手段,容易因小事酿成大错。参考文献:苗甜,王娟娟,宋广文.粗暴养育与青少年抑郁的关系: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J].中国特殊教育,2018(06):71-77.辛璐.粗暴养育对网络游戏成瘾的影响机制及其干预[D].华中师范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