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心理服务
平台承诺 免费退改
32岁,女。
近期我们不愉快的事情很多,上周我记了一下能有三次不愉快,我是焦虑型依赖型那种,现在就是我感觉他对我是很厌恶那种,不会管我任何情绪任何感受。
他可能没有爱情了,但是我还有爱情,还对他有期待,我想问如何降低期待,不在意他的情绪及态度,专注在我和孩子身上。
能感觉到你现在心里一定很难受吧——明明自己还抱着期待,对方却像关上了心门,连你的情绪都懒得回应,这种落差真的太熬人了。
其实你已经在试着往“专注自己和孩子”的方向走了,这本身就很勇敢呀。降低期待这件事,或许可以从“把注意力放回具体的生活里”开始:比如每天给自己留一点只属于自己的时间,哪怕只是睡前看10分钟喜欢的书;或者和孩子一起做点小事,比如拼拼图、读绘本,在这些具体的互动里,慢慢积累属于你们俩的温暖。
至于他的态度,我们可以试着悄悄“降级”对他的关注——比如他今天语气冷淡,先别急着往心里去,告诉自己“这可能是他的问题,不是我的错”。刚开始可能会反复,但每一次你能把目光从他身上移开一点点,就是在给自己松绑呀。
你愿意多说说吗?比如和孩子在一起时,有没有哪件事让你觉得特别踏实、开心?
你好呀,我是心理咨询师戴小诗,很愿意跟你一起探索内心世界。
你跟丈夫的婚姻关系已经持续了以年为单位的一段时间,目前丈夫的种种行为持续让你对他感到失望甚至无奈,你对他还有爱的期待,却又隐隐觉得这份期待只会一次次落空。这种在婚姻关系里累积起来的“求而不得”,真是让人无力又痛心吧!
你想把注意力转向自身,也对自己进行了一些探索——这样的尝试很棒!你没有把改变的动力全部让渡给对方,你在这段关系里也是有力量的。在关系中有期待,尤其是在亲密关系中有情感的渴求,这不就是当时步入婚姻的重大因素之一吗?时间流逝,你跟丈夫都在发展变化,你们的婚姻关系也在经历着变化。原本你期待的婚姻是什么样的?这样的期待是如何产生的?你们之间又发生了什么?……
如果你愿意,可以私聊或者预约咨询进行进一步的探索。
晚上好呀~
说实话,当我听到你说与爱人上周有三次明显的不愉快,丈夫表现出厌恶感,甚至完全忽略你的情绪,心里真的感到心疼。我想,这种持续被拒绝、被冷落的体验,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一种沉重的负担…
同时,对于焦虑型依恋的你来说,可能更需要在关系中感受到对方的关注与回应,用来确认自己是安全的。当情感连接断裂时,那种不安会像海浪一样不断冲击着内心。你现在的感受确实不容易呢~
我感受到,即使你已经如此疲惫,但仍承认自己对他怀着爱意与期待,这份坦诚本身就是非常珍贵的。有期待本身是健康的,它说明你心里还有温度,而这份期待带来的心碎和不安同样也是真实的…
你希望降低对丈夫的期待、专注自己和孩子,这个愿望很清晰,它不只是自我保护,更是负责任的去爱护内心。并且需要很大的勇气,尤其在习惯性寻找对方情感线索的情况下。
还有,我也想和你一同探索,当你说他对你『』厌恶』时,你能具体描述那个感受是从哪些行为或瞬间感受到的吗?比如他的语气、眼神、回避动作等?了解这些细节,是为了能帮助我们看得更清晰一些。另外,当感受到被厌恶时,你的身体是否有某些特别反应呢?是胸口紧绷,还是手心冒汗?
婚姻中的困扰,我们都会经历,我能感受到你现在正经历着一段非常艰难的情绪波动,你的痛苦和困惑是如此真实而强烈。
首先,我想告诉你一个重要的认知重构:"当我们把别人的态度当作自己情绪的晴雨表时,就像把遥控器交给别人来控制自己的内心天气。" 你现在经历的,其实是焦虑型依恋在亲密关系中的典型困境——我们太习惯用伴侣的反应来定义自己的价值了。“痛苦”很大程度上源于对伴侣反应的过度解读和情感需求的未被满足。以下是我通过你的表述的分析和建议:
1. 识别并修正「灾难化思维」
你提到"他对我很厌恶"、"不会管我任何情绪",这可能是焦虑型依恋的典型思维陷阱。事实有可能是:他近期态度冷淡,但"厌恶"是你的主观推断
2. 处理依赖型焦虑的实用技巧
替代满足:用朋友/心理咨询师填补情感支持的需求,而非仅依赖伴侣。
自我肯定:每天写下3件你独立完成的事,重建自信。
3. 关于「爱情」的认知重构
区分事实与执念:你对"爱情"的期待是否基于现实,还是理想化的?执着于"爱情"可能加剧痛苦。
你已经在做一件非常勇敢的事——在爱情退潮时,仍然选择做自己和孩子温暖的灯塔。这个过程刚开始会有些不适,但每次进步都在增强你的情绪韧性。
如果需要,我们可以继续探索更多适合你的具体练习。记住,你现在的每一次小努力,都在为未来更平静的自己铺路
您好,我是壹点灵心理倾听师刘建燕,很高兴为您解答。
“听到你描述这些,特别是那句‘他可能没有爱情了,但是我还有爱情,还对他有期待’,心仿佛被轻轻攥了一下。那份在不对等的感受中,依然独自燃烧着的爱意和未灭的期待,混合着被他冷漠和‘厌恶’对待的刺痛,这种拉扯和煎熬,真的太沉重了。你清晰地感受到他的疏离(‘不会管我任何情绪任何感受’),这份清醒本身,就伴随着巨大的失落和孤独。
同时,能感受到你内心那份强烈的觉察和渴望改变的力量——你想要‘降低期待’,想要‘不在意他的情绪及态度’,想要‘专注在我和孩子身上’。这不仅仅是一个提问,更像是你在疲惫的风雨中,努力想要为自己和孩子撑起一把伞的宣言。这份在伤痛中依然想要保护自己和孩子的决心和清醒,是如此珍贵,也让人心疼。
你好,我是壹点灵的心理服务者徐泠玲,看了你的描述,我能感受到你的失望与无助。
焦虑型依恋确实更容易让人经历紧张的人际关系,要改善这种状况需要一些技巧。
一、首先可以从了解焦虑型依恋形成的原因入手。通常来说这与童年经历有关,父母或其他养育者回应方式的不稳定,孩子无法预测外界的反应而逐渐形成焦虑-矛盾型依恋,成年后容易过度关注他人的情绪,需要反复确认不会被抛弃。
二、改善途径
1、自我觉察,通过日记的方式,记录焦虑情绪的触发点(例如不回信息)。
2、识别非理性思维(不回信息≠不在乎)。
3、改善沟通模式(用“我需要你看见信息时能回复我”代替“你就是故意不回信息”)
4、发展适合的兴趣爱好、或实现职业成就,提升独立的价值感,减少对单一关系的过度依赖
5、寻求专业帮助,建立安全型思维模式。
希望以上这些内容能对你有所帮助。
能感觉到你现在心里有多熬——明明自己还揣着对他的感情和期待,却只感受到他的冷淡甚至厌恶,那种热脸贴冷屁股的滋味,换谁都得揪着疼。
焦虑型依赖的人,本来就特别在意对方的态度,他稍微冷一点,你心里就跟猫抓似的。可现在他连你的情绪都懒得管,你还得强撑着,心里肯定又委屈又不甘吧?
其实“降低期待”不是硬逼自己不爱了,而是慢慢把放在他身上的那根“关注神经”收回来一点点。比如他今天态度好不好、回没回消息,试着告诉自己“这是他的事,跟我好不好没关系”。
你还有孩子呢,那可是实实在在需要你、能给你回应的小家伙。多看看孩子的笑脸,给自己做点爱吃的,哪怕只是每天留半小时完全属于自己的时间——不是为了谁,就为了让自己放松一点。
这过程肯定不容易,毕竟心里那点念想不是说放就能放的。但你已经在想办法了,这就很勇敢了。慢慢来,先把自己和孩子照顾舒服了,比啥都强。
能理解这种“我还在期待,对方却已退场”的落差有多熬人。焦虑型依赖的人,心里像有个总在喊“被在乎”的小闹钟,对方稍微冷淡,闹钟就响个不停——但想降低期待,或许可以试试“把闹钟调静音”的小办法:
1. 先给“期待”划个具体的圈
以前可能期待他关注你的情绪、主动哄你、记得细节,但现在可以试着把“期待清单”换成“基本线”:比如他能按时回家、对孩子尽到责任。超出这条线的关心,算“意外惊喜”;没达到,也告诉自己“这是目前的常态”。把模糊的“被爱”,变成具体的“能合作”,心里会少很多拉扯。
2. 把“看他的目光”转回来
焦虑的时候,很容易盯着他的表情、语气猜心思。试着每天留10分钟“自我时间”:哪怕只是敷面膜时听首歌、睡前写三行自己今天开心的小事(比如孩子笑了、喝到一杯好咖啡)。慢慢会发现,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时,他的态度没那么容易搅动你的情绪了。
3. 对“不在乎”做“脱敏训练”
他忽略你的情绪时,别逼自己“要个说法”,反而可以在心里默念:“他现在就是这样,我改变不了,但我可以照顾好自己和孩子。” 就像面对冷风,与其抱怨风大,不如裹紧自己的外套。次数多了,他的冷淡就不会像针一样扎你了。
你对孩子的在意,本身就是很强的支撑。当你把精力放在“和孩子一起过好当下”上——比如陪孩子做游戏、规划一次小小的亲子出行,那些对他的期待会慢慢被更实在的温暖代替。
您好,我是壹点灵心理咨询师韩俊林,很高兴能回答您的问题。刚刚看到你的留言,能感觉到你现在心里一定又痛又累吧?明明自己还抱着爱情和期待,却感受到对方的厌恶和冷漠,这种“我还在坚持,他却已经退出”的落差,加上焦虑型依赖带来的不安,一定让你每天都像被情绪拖着走,特别消耗,对吗?
其实“降低期待”并不是要你硬生生掐灭自己的感情,而是在关系暂时失衡时,先把能量收回到自己和孩子身上,给自己留出喘息的空间。焦虑型依赖的人往往习惯通过对方的回应来确认自己被爱,但当对方的态度变冷,这种“确认感”的缺失就会让你更焦虑——就像你现在这样,越在意他的情绪,越容易被他的冷漠刺伤,反而陷入“期待-失望-更焦虑”的循环里。
或许我们可以试着从这几个小步骤开始:
1. 给情绪“贴标签”:当你又因为他的态度难过时,试着在心里说“我现在感到失望/委屈,这是因为我期待他能在意我,但这只是我的期待,不代表我不好”。先把“他的态度”和“你的价值”分开,减少自我否定。
2. 建立“微小掌控感”:每天留10分钟只做自己喜欢的事(比如听首歌、敷面膜、甚至发发呆),把注意力从“他有没有回应我”转移到“我今天有没有好好对待自己”上。对孩子的陪伴也可以变成你的“能量来源”,比如和孩子一起读绘本、做游戏,感受那份纯粹的被需要和温暖,这会让你慢慢找回内心的支撑。
3. 给关系“降速”:暂时把对“爱情回应”的期待放一放,先聚焦在“共同养孩子”这个最基础的连接上。比如和他沟通时,尽量用“就事论事”的方式(比如“明天孩子要带校服,你提醒一下”),减少带有情绪的试探或抱怨,避免自己因为得不到情感回应而更受伤。
你要知道,期待本身没有错,只是当对方暂时无法承接时,把期待收回来一点,不是妥协,而是对自己的保护。你现在最需要的不是“立刻不在意他”,而是先让自己不被他的态度牵着走,慢慢在“自己和孩子”的世界里找到踏实的感觉。你平时和孩子在一起时,有没有哪些瞬间会让你觉得“很治愈”?或许可以多去创造这样的时刻呀~希望我的回答能对您有所帮助,如有疑问欢迎私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