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点灵

欢迎来到壹点灵心理咨询服务平台专业的心理服务·放心的隐私保障

客服热线 400-626-0852

EAP热线 0571-28089956

服务时间(早8:00~凌晨1:00)

心理杂志

怎样识别和远离生活中潜在的“家庭暴力施暴者”?

作者:龙舟   2025-08-07   153次阅读   3个赞

家庭暴力,通常指在家庭关系中出现的一切暴力(包括身体和精神上的)行为。根据全国妇联的统计,我国目前家庭暴力的发生率大约在29.7-35.7%之间,女性受害者占比约90%

在大多数家庭暴力案件中,施暴者在事后往往十分后悔,向受害者道歉,并承诺永不再犯。但下次面临同样的情境时,施暴者仍然会伤害受害者。这是因为施暴者已形成了一套固化的情绪反应模式,并用暴力的方式来发泄情绪。施暴者无法控制这种情绪的产生,也没有其它的方法来缓解,靠他们的自我约束,是不可能解决家庭暴力问题的,他们需要的是长时间的心理矫治。

对于受害者来说,家庭暴力不仅是身体上的伤害,更重要的是它会造成长久的心理创伤。所以,及早识别身边可能潜在的“施暴者”,是保护自己最好的方式。

施暴者的心理特点

1. 原生家庭的影响。

在家暴环境,或者是父母关系不和谐的环境中成长的孩子,长大后实施家庭暴力的几率是一般人的数倍。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没有体会过健康的人际交往模式,只能被动地接受和模仿家庭中有问题的行为模式,在潜意识中认可了“暴力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这一概念。

2. 生活境况不佳,低自尊。

这类人难以得到来自社会和人际关系中的认可和接纳,他们长期生活在压抑的情绪氛围当中。在社会上,他们害怕别人的眼光。但在相对“安全”的家庭环境中,他们就有可能把长期压抑的情绪释放到家庭成员身上。

3. 有精神障碍或酒精、药物滥用史。

这类人往往缺乏情绪的自我管理和控制能力。即便知道自己是错的,也难以约束自己的行为。他们在遇到事情的时候容易冲动,走极端,并以家庭暴力的方式表现出来。

4. 凡事以自我为中心,缺少共情别人的能力。

这类人不在意别人的想法和感受,即使是家庭成员也一样。他们的行为只考虑自己的想法和需要。对于给别人带来的伤害,他们没有心理负担。

5. 强烈的控制欲、占有欲、嫉妒心。

这类人有很强的焦虑,不能接受生活中一些正常的波动和失控。他们会想方设法控制家庭成员的自由,把对方完全束缚在家庭中,不让其超出自己焦虑的范畴。当家庭成员试图反抗时,他们就可能用极端的方式来回应。

6. 怨天尤人,漠视社会规则。

这类人经常抱怨自身的挫折、不顺,认为是社会或他人阻碍了自己。心理测量可能会表现出有反社会人格倾向。他们内心积攒了大量的负面情绪,随时会爆发。

7. 鄙视弱者,虐待动物。

这类人喜欢攻击更弱小的对象,除了发泄情绪外,还想获得一种虚伪的“强大”的感觉。心理学上把这种行为称作“情绪的转移作用。”

有这些特征的人并不代表一定会有家庭暴力,但他们实施家庭暴力的风险要显著高于一般人群,所以需要特别注意。

遇到家庭暴力怎么办?

寻找可信任的朋友诉说,寻求人际支持和帮助。

向当地居委会、村委会求助。

女性受害者可以拨打全国妇联妇女维权热线12338,或反家暴热线16838198求助。

紧急情况下,拨打110报警。

在家庭暴力面前,沉默不会解决问题,只会让它更加肆虐。只有勇于面对和解决它,家庭才能够冲破阴霾,回归温暖与和谐。

 


另因创作需要,个别图片引用自网络,若有侵权,版权个人或单位不想本网发布,可联系作者或本站,我们将立即将其撤除


扫码关注壹点灵官方微信公众号

新注册用户回复【优惠卷】可获得50元倾诉优惠卷1张

另外还有精华版测评资料、治愈群等福利可以领取


3个人已点赞

评论(0)

期待你的评价哦~

心理咨询案例更多

心理咨询问答更多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