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点灵

欢迎来到壹点灵心理咨询服务平台专业的心理服务·放心的隐私保障

400-626-0852

0571-28089956

服务热线(早8:00~凌晨1:00)

心理案例

一例青少年人际关系困扰的案例报告

2017-04-11   3019次阅读   3个赞

咨询次数:7

咨询费用:0元

案例类别:人际关系

运用的技术:合理情绪疗法

案例简述:

本文通过对一例青少年同伴交往困扰求助者的咨询案例研究,结合咨询过程,运用合理情绪疗法对求助者心理问题的形成原因与发展过程进行了解释和分析,节选部分咨询过程说明了合理情绪疗法相关技术的使用和咨询效果评估的有关问题,最后结合该案例总结了作者对合理情绪疗法的应用体会。

咨询经过:

摘要: 本文通过对一例青少年同伴交往困扰求助者的咨询案例研究,结合咨询过程,运用合理情绪疗法对求助者心理问题的形成原因与发展过程进行了解释和分析,节选部分咨询过程说明了合理情绪疗法相关技术的使用和咨询效果评估的有关问题,最后结合该案例总结了作者对合理情绪疗法的应用体会。

 

主题词:合理情绪    信念    咨询   

  

一、求助者的一般情况   

刘某,女,汉,16岁,07级机电专业学生。她一共来做过七次咨询。刘某在2008年4月份因为人际关系问题由母亲带来找学校心理咨询师。刘某在班上几乎没有朋友,还总是被同学取笑。刘某的交友困难已经有几年了,在初中时就是如此。去年8月来到工业财贸学校,从新生入校以来,刘某就只有一个好朋友小琴,最近班里新转来一个女生,与她唯一的朋友小琴变得很要好。这个新来的女生为了与小琴的友谊,和刘某形成了竞争。她取笑刘某,还叫其他的女生也这样做。刘某经常伤心地一个人在宿舍里落泪。

 

刘某的同学喜欢看到她难过的样子,而她不成熟的行为以及情绪的爆发都强化他们对她的消极的观点。当刘某看到新来的同学与小琴聊天时就会感到沮丧。她有类似这样的无意识的想法:“现在她再也不是我的朋友了。”“没有人喜欢过我。”“我肯定有些地方错了。“当受到嘲笑时,刘某变得很难过,甚至会哭。当平时遇到欺负她的人的时候,她通常是低下头,以避免与她们发生接触,或是对她们发出威胁的信号置之不理。她的行为显然会使状况陷入恶性循环中。

 

当问她是否知道如何与班里其他的女孩交朋友的时候,或如何在受到取笑的时候对方的攻击变得无效时,她报告说她“没有任何办法。” 刘某不能很好地与别的学生一起相处,并被认为是自私的。她不与同伴分享听音乐的快乐,总是将教室里电视的频道调到自己喜欢的节目。

 

当母亲讲述一个她不能分享的例子的时候,她爆发了,“但是他们应该让我那样做,我应该没必要靠分享让他们成为我的朋友。”她还报告自己这样的想法:“我无法忍受按顺序相处,而且也应该没必要那样做。”

 

于是母亲就带她到了咨询室。咨询师经全面收集求助者的临床资料并评估后,发现该求助者的问题主要源于其不合理的认知。因为认知和行为之间有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作用,要改变认知需要行为训练的配合,改变行为也要认知的指导,所以选用合理情绪疗法来解决该求助者的问题。

 

二、合理情绪疗法概述:

(一)RET的理论要点:情绪不是由某一诱发性事件本身所引起的,而是由经历了这一事件的个体对这一事件的解释和评价所引起的。这一理论又被称作ABC理论。ABC来自 3个英文字的字首。在ABC理论的模型中,A是指诱发性事件(Activating events);B是指个体在遇到诱发事件之后相应而产生的信念(Beliefs),即他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解释和评价;C是指在特定情景下,个体的情绪及行为的结果(Consequences)。   

 

通常,人们会认为人的情绪及行为反应是直接由诱发性事件A引起的,即是A引起。RET的ABC理论指出,诱发性事件A只是引起情绪及行为反应的间接原因;而B——人们对诱发性事件所持的信念、看法、解释才是引起人的情绪及行为反应的更直接的起因。   

 

人们的情绪及行为反应与人们对事物的想法、看法有关。在这些想法和看法背后,有着人们对一类事物的共同看法,这就是信念。合理的信念会引起人们对事物的适当的、适度的情绪反应;而不合理的信念则相反,会导致不适当的情绪和行为反应。当人们坚持某些不合理的信念,长期处于不良的情绪状态之中时,最终将会导致情绪障碍的产生。

 

(二)合理情绪疗法的治疗步骤:

治疗的第一阶段,首先要向求治者指出,其思维方式、信念是不合理的;帮助他们弄清楚为什么会变成这样,怎么会发展到目前这样子,讲清楚不合理的信念与他们的情绪困扰之间的关系。这一步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向求治者介绍ABC理论的基本原理。       

 

治疗的第二阶段,要向求治者指出,他们的情绪困扰之所以延续至今,不是由于早年生活的影响,而是由于现在他们自身所存在的不合理信念所导致的,对于这一点,他们自己应当负责任。       

 

治疗的第三阶段,是通过与不合理信念辩论方法为主的治疗技术,帮助求治者认清其信念的不合理性,进而放弃这些不合理的信念,帮助求治者产生某种认知层次的改变。这是治疗中最重要的一环。       

 

治疗的第四阶段,不仅要帮助求治者认清并放弃某些特定的不合理信念,而且要从改变他们常见的不合理信念入手,帮助他们学会以合理的思维方式代表不合理的思维方式,以避免再做不合理信念的牺牲品。       

 

这四个阶段一旦完成,不合理信念及由此而引起的情绪困扰和障碍即将消除,求治者就会以较为合理的思维方式代表不合理的思维方式,从而较少受到不合理信念的困扰了。    

 

(三)合理情绪疗法的技术    

合理情绪疗法的治疗过程中,最常用的技术就是与不合理的信念辩论的技术;其次是合理的情绪想象技术。认知 “家庭作业”以及为促使求治者很好地完成“作业”而提出的相应的自我管理方法。其他一些技术方法,或不作为主要的方法,而作为辅助的方法,或只在治疗的最后阶段如决断训练、社交技能训练等方面使用。  

 

三、案例分析

 

(一)   对来访者的评估:

第一次咨询中,咨询师运用合理情绪疗法的行为和系统的原则,对这个案例进行了分析。 刘某准备接受任何针对她的冷漠、批评,任何对她的直接拒绝和不欢迎。这样的刺激事件会引起的消极想法就是,她从没有任何朋友和她没有任何价值。她既感到焦虑,也感到抑郁。这样的情绪会导致她哭泣、生气、从成人那里得到注意和支持等行为。这些行为对降低她要成为同伴的朋友的愿望有循环作用。除了要改变她的这些核心的非合理图式,还要帮助她提高她那些不适当的社交技巧,以便让她能交到朋友。另外,她还缺乏挫折忍耐力的问题,这也会阻碍其社交技巧的发展以及与别的同学一起相处。

 

通过分析,找出出问题的关键点:刘某有两个主要的问题:应对由班里其他女生引起的取笑;交到新朋友并保持友谊关系。在咨询师的引导下,她把要达到的目标明确了下来:

认知目标:1、改变刘某在交朋友方面的焦虑,要变成关注。2、教会刘某应对被取笑和消除这些事件的正确认知。

 

情绪目标:改变刘某在受到同伴取笑时的情绪反应,要由抑郁变成难过和应对。

 

行为目标:1、教会刘某交新朋友的社交技巧,并保持和已有的这个朋友的友谊。2、教会刘某如何分亨,如何与同样一起做各种活动和游戏。3、增加刘某的挫折耐受力,要让她能够分亨,并与同伴们建立互惠互利的关系。

 

(二)   治疗过程:

第一阶段: 在第二次咨询中,咨询师向他介绍了合理情绪疗法的基本原理,特别用表格的方法介绍了合理情绪行为疗法(REBT)的基本理论模型(ABC)模型。对不合理信念进行了举例说明。 ABC模型: 上面以求助者的不合理信念为例,用表格的形式介绍了ABC模型。并让他试着把此不合理信念中的“必须”,“应该”替换为“希望”,变成“我希望她们喜欢我”,“我希望她们与我做朋友”,“我希望她们不再取笑我”。刘某随即说,经这样一改,她感觉轻松多了。后来的家庭作业中,我让他尝试着把他所有的问题按照这个表的模式划分成三部分即诱发事件A,不合理信念B,不适情绪与行为C。以期看出她的不合理信念与情绪、行为间的联系。并试着把“应该”,“必须”,“一定”,“就”“总是”等绝对化、极端化的词替换为“希望”,“也许”,“有时候”等词;对“我没用”等以偏盖全的信念进行具体化,如变成“我这件事没做好”。同时,也告诉他咨询的目标不是要消除所有的负性感受,只是学会使感受与事件相一致相符合。另外,要求他坚持每天至少半小时运动。

 

第二阶段:第三次的咨询中,求助者带来了他自己做的ABC模型表。一起进行了分析:以后的咨询就针求助者的问题,按照咨询目标,从改善求助者的认知入手,配合行为训练,合理情绪家庭作业展开了咨询。

 

在每次的咨询中主要针对该求助者的一个问题,对相关的不合理信念,不适行为与情绪进行具体的分析,并协助求助者找出对应的合理认知。根据具体问题,具体目标有目的地留一些家庭作业,特别增加一些行为方面的作业,一方面可以将在与咨询师互动过程中学到的知识加以练习应用,增强其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也是咨询过程的延续,同时也为下一次的咨询做准备。为了有效缓解求助者的情绪,咨询中也用到了一些放松的方法,也教给求助者一些自己可实行的放松方法。接下来的系列咨询过程要关注刘某以及她被取笑的经验。咨询师探讨了刘某自动化想法的本质。“取笑她的女孩是在班上最受欢迎的一些人”,咨询师挑战刘某“只有被这些女孩喜欢才是有价值的人”的观念。下面是这个问题的对话节选:

 

师:这些女生喜欢班里的每一个人吗?

求:当然不是。

师:你是说班里还有不是她们朋友的其他女孩?

求:是的。

师:那么,你认为那些不是这个小团体的朋友的女孩怎么样? 她们也是没有价值的人吗?

求:我从没有那样想。她们当然不是没有价值的。

师:那么,为什么呢?如果你因为不是他们的朋友而没有价值,那么所有那些不是她们朋友的其他人不也应该像你一样没有价值吗?

求:不,她们当中有些人是好学生。

师:尽管她们不属于这个小团体?

求:这想是的。

师:你能告诉我那些女孩都有谁吗?你为什么会认为她们是好学生呢?(刘某描述了一下那些不受取笑的女孩,以及她们的优点。)

师:那么,如果这些女孩可以是好学生,哪怕她们不是那个小圈子的成员,为什么你就不行呢?

求:哦,也许可以吧。

师:听起来你没有什么信心。也许你也有很多优点,尽管你不是她们的成员。

求:哦,我从来没有这样想过。

师:那就让我们好好想一想吧。你有优点吗?

求:我想我是有的。

师:别人会认为你有哪些优点?(刘某说了一下好这些年当中曾经交过的朋友,还有她们为什么喜欢她。她母亲则说了一些家里其他朋友和她的表姐妹对她的积极的评价。)

师:哦,我猜你并不是一无是处。

求:我想也不是。但这并不能让她们喜欢我。

师:你说得对。但是,他们必须喜欢你吗?

求:当然不是。他们可以不喜欢任何人。她们只有8个人。我们班里还有更多的女孩。所以我觉得她们不可能和每个人都是好朋友。

师:还有别的班和别的年级呢。那么所有的与这个小圈子不是朋友的那些人都是“不好的”吗? 求:我想不是。

师:那为什么你是不好的呢?你与其他那些不受她们欢迎的女孩有什么不同?

求:我觉得没有什么不同。但我所想的仅是我自己,不包括其她人。

师:这样有用吗?

求:没用。

师:为什么?为什么没用?

求:我不知道。我想这与我自己有关,与别人没有关系。

师:那么,如果她们尽管不被那个小圈子的人喜欢而可以很好,为什么你就不能呢?

求:我从来就没有这样想过。

师:那么试一下。你就大声地说出“我和其他的学生一样好。我不需要因她们喜欢我而成为一个好人”就行。

求:我记不住这么多。(咨询师又重复了一遍,刘某试着重复了3次)

师:那么,如果你真的这样想,你会有什么感觉? 求:我想我的感觉会好一些。

师:好,记住我们练习时你那样想。

 

连续3次类似这样的对话之后,刘某有关被取笑的感觉好了很多。7次咨询以后,我让她母亲像那些女孩那样取笑她,让她练习我们在以前的治疗中用过的应对的方法。这些可以实现情绪目标。

 

第三阶段:一旦刘某对自己的抑郁有了一个很好的控制,那么治疗的第三个阶段就要关注于学会对取笑她的女孩做出新的反应。每次咨询时,她、她母亲和我都要讨论那些女孩都做了些什么,分析她的自我分析报告(ABCDE),与不合理信念辩论,帮助她认清其信念的不合理性,最终找出相应的合理信念。

事件A:这个圈子的同学取笑我,情绪B:抑郁,自责,焦虑,自卑,信念C:我真没用,我没有任何价值。斥D:①我没用,是指我的一切都没用,包括呼吸,走路,吃饭,真是这样吗?事实显然不是这样。②她们不喜欢我,就能证明我所有的都没用吗?没道理。③她们这个小团体能代表一切吗?显然不是这样。④我不是她们的朋友,就决定我不是个好学生吗?不会这样。新信念E:①我只不过不是她们这个圈子的成员,不代表不是其他人的朋友。②她们不喜欢我,但我其他方面依然很好,我还有健康的身体。③交朋友只是我的一个方面,一个朋友圈子也仅仅是众多朋友的一个部分。④我现在不会交朋友,不能决定我以后也不会交朋友,通过改变我会交到好朋友的。

 

第四阶段:咨询的第四阶段,不仅要帮助刘某认清并放弃某没用感,无价值感的不合理信念, 而且从改变她常见的不合理信念入手,树立不再绝对化,不再以偏概全,不再糟糕化的合理思维,帮助她学会以合理的思维方式代表不合理的思维方式,以避免再做不合理信念的牺牲品。

经验感想:

通过咨询,刘某有了很大的改善。当她受到取笑时不再抑郁,在社交性对抗中能很好地控制自己。她总是有点不情愿交新朋友,但总算还能迫使自己那样做。她在班里和邻里中也有了新朋友,她与母亲也发展了一种新的亲密关系。她喜欢母亲询问她的情况,因为这样她可以从别人那里得到他人对自己行为的印象。后来她把这种行为推广到亲密的朋友中。她的父母对自己与女儿相处的能力也更有信心,他们更喜欢让她参与新活动。

 

在这个案例中,咨询师从搜集资料入手,着眼于求助者心理健康和人格的完善,紧紧抓住求助者不合理认知的改变这个中心,循序渐进,运用认知与行为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联系,综合运用,灵活把握,使咨询过程成为一个连续统一的整体,从而达到了良好的咨询效果。


扫码关注壹点灵官方微信公众号

新注册用户回复【优惠卷】可获得50元倾诉优惠卷1张

另外还有精华版测评资料、治愈群等福利可以领取


3个人已点赞

评论(0)

期待你的评价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