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难过的事 前几天元旦,1号那天我乘车决定去最近的一线城市买点东西,我爸要陪我去,理由是怕我路上把买完的东西不小心给丢了。我和他一起去了,一路上就不停的催促我赶紧回家,我当时想逛一下,他也不高兴。说实话过节,我想了一下合计吃个饭,他这一路就不停的说自己累,我让他坐一下也不坐。让我想起了,以前去杭州到灵隐寺,走一半问我不去了行不?我说都来了,告诉我太累了,我说那你在门口坐着等着我玩完出来。每次都是这样,去杭州那次我压根没理他。我不知道我去买东西是花钱,他不开心吗?花的都是我的钱,出门过节也没说合计和孩子出来问问吃个饭,就算不问也不用这么催促,我有些时候真是觉得说不明白
生活中难过的事
前几天元旦,1号那天我乘车决定去最近的一线城市买点东西,我爸要陪我去,理由是怕我路上把买完的东西不小心给丢了。我和他一起去了,一路上就不停的催促我赶紧回家,我当时想逛一下,他也不高兴。说实话过节,我想了一下合计吃个饭,他这一路就不停的说自己累,我让他坐一下也不坐。让我想起了,以前去杭州到灵隐寺,走一半问我不去了行不?我说都来了,告诉我太累了,我说那你在门口坐着等着我玩完出来。每次都是这样,去杭州那次我压根没理他。我不知道我去买东西是花钱,他不开心吗?花的都是我的钱,出门过节也没说合计和孩子出来问问吃个饭,就算不问也不用这么催促,我有些时候真是觉得说不明白
你好,我是壹点灵心理咨询师高家玮,很高兴在这里遇见你。
从你的描述中,能看到你因为在和父亲相处的时候,父亲没有照顾到自己的想法和情绪,导致自己心情不好,觉得没有得到父亲的理解,是这样吗?有时候老师自己也会遇到类似的情况,当自己的想法没有被最亲密的人识别并理解的时候,心情的确会很糟糕。
所以,我们不妨反思复盘一下,你的需求是什么?可能是有逛街的需求、在外面吃饭的需求、一起过节加强亲密联系的需求。父亲的需求是什么?你自己分析的可能是保证你安全的需求、防止东西丢的需求。不同的需求导致不同的行为模式,你想多走走,父亲想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早点回家,双方就形成了冲突。
那么我们能得到什么启示呢?一是不同角度看问题得出的方向是不同的,换位思考更容易理解和沟通;二是提前设置很重要,做事情之前需要大家把目标列清楚,都明确,减少沟通成本,如果出发前和父亲已经商量好了今天的行程,并且他也同意,那我相信矛盾可能就没那么大了;三是自我边界要清晰,随着我们逐渐长大,和父母的关系不再像以前那么紧密,彼此逐渐走向分离,这个时候我的哪些方面需要被信任、被肯定,最好能让父母明白,如果父母对你足够信任,相信你自己能办成买东西,可能你自己也能享受美好独处的一天,如果边界模糊,互相依赖,但是往往步调不一致,那就可能引起沟通交流上的障碍了,也会影响互相间的亲密关系。
所以不妨针对这件事现在有什么情绪困惑不解的,干脆在合适的机会和父母沟通交流一下,最亲密的关系中相信父母也能理解你的想法,你或者下次可以再做个约定,证明自己的能力。
关注自己的当下,及时排解负面情绪,就像有句话说的那样“让人疲惫的不是遥远的路,而是我们自己鞋子里边小小的沙粒”。学习与生命一起流动。
希望我的答复对你有所帮助,如还有疑惑欢迎私信咨询,祝一切顺利,每一天都充满了爱和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