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寄人篱下,不会说话了怎么办? 父母从小就不在我身边,我是在亲戚家长大的,能感觉到这个环境不是属于我的,我就开始不怎么爱说话了,比较沉默,不敢表达自己,害怕自己被别人看到,有一次是因为我的东西不见了,我想问一下阿姨,但怎么都说不出来话,一直卡壳,我开始有心理阴影,然后我要询问别人的时候会紧张,想到要说的词却说不出来,感觉已经成为了我的一个缺陷。我该怎么办呀?
从小寄人篱下,不会说话了怎么办?
父母从小就不在我身边,我是在亲戚家长大的,能感觉到这个环境不是属于我的,我就开始不怎么爱说话了,比较沉默,不敢表达自己,害怕自己被别人看到,有一次是因为我的东西不见了,我想问一下阿姨,但怎么都说不出来话,一直卡壳,我开始有心理阴影,然后我要询问别人的时候会紧张,想到要说的词却说不出来,感觉已经成为了我的一个缺陷。我该怎么办呀?
曾经在亲戚家的成长经历对你影响很大,让你没有归属感,可能也感到了一些被抛弃、被忽视,似乎表达自己的需求会带来什么不好的后果,也影响了你以后与他人交流,是吗?
询问阿姨东西是你第一次卡壳吗,你面对阿姨时有怎样的担心和顾虑呢,阿姨是如何处理那件事的呢?这么多年,卡壳的严重程度和对你的影响程度是怎样变化的呢,你都是如何应对和改变的呢?这次又是因为什么让你重视你的卡壳呢,想要改变的契机是什么呢?
当我们过分在乎每句话每个字和说话的节奏就会很紧张,越紧张就越说不出话,说不出话又会更紧张焦虑更关注这件事,更想消除它,既要注意表达的内容又要注意卡壳,精力就不够用了,反而会更严重了,变成了习惯性地担心说不出话,陷入了恶性循环。
当我们不在乎这件事,不在乎别人的评价,不在乎头脑中的声音时,卡壳就卡壳,说不出话反而会消失,这也是心理学上的一个悖论现象。你知不知道疯狂英语的李阳呢,他曾经是一个口吃患者,他是如何克服的呢?就是大声地说、不停地说、敢于说,问题就消失了。有个《国王的演讲》电影就是越有意改变自己的语速反而越注意自己的卡壳,不如去习惯正常的语速,不断练习。还有个《叫我第一名》的电影,是把自己的问题当成一个伙伴,即使存在也没有关系,主人公最后成为了一名优秀的老师。
如果把头脑中那些担心被他人评价和嘲笑的念头当成一个广播,我们是反复听呢,还是让它说去吧,把它当成一个机械的声音呢,如果我们不能让它完全关闭,可不可以试着把声音调小一些呢?
我们来想象一下,假如你遇到了跟你有同样困扰的人,你觉得你会怎么跟他说呢,他的家人、朋友又会怎样对待他呢?其实很多人都会尊重、接纳和陪伴他,即使卡壳也没有关系,只关注那几个糟糕的人的看法和评价是不是很划不来呢?不妨试着在你在乎的人面前多做些练习和表达。
同时,心理咨询也是一个很安全的可以帮助你练习社交交流的渠道,也可以陪伴你一起去探索问题究竟出现在哪里以及怎样解决。
感谢你对壹点灵平台的信任和支持,希望我的回答能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