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点灵

欢迎来到壹点灵心理咨询服务平台专业的心理服务·放心的隐私保障

客服热线 400-626-0852

EAP热线 0571-28089956

服务时间(早8:00~凌晨1:00)

心事随笔

就算是我死了,也没有人在意

等天晴  
于涛的回答
于涛心理咨询师

朋友你好,我是于涛。
看了题主的问题描述,感受到题主可能近期遇到了生活的挑战,导致的的情绪低落和心里困扰。

很理解题主目前的感受,心理学家说,我们穷尽一生都在寻求被看见,希望遇到能够真正理解和爱我们的人。相信题主,也是在寻找这样的支持性的关系。

最一开始看到您的提问的时候,虽然想给你一个回应,希望告诉你,只要你愿意去发现,总有愿意给你支持的人存在。
但仔细读了题主的问题,内心隐隐约约又有些担心。

因为,一个人用自己的死亡,去引起别人的注意,如果恰好想要给他支持的人在这时候出现,会不会让他产生一种感觉:‘只有在我最无力的时候,才会有人在意我’。
那有可能会让他,陷入到这种模式里面出不来,人生会陷入悲惨期望被拯救的循环里。

但最后,我打消了自己的念头,决定给到题主回应。我相信题主只是暂时遇到了人生的挑战,也相信题主未来会有力量应对自己的生活。

死有一千万个理由,而题主之所以还活着,肯定是内心是有渴望的,是有光的。我觉得正是我感受到了这束光,才让我有勇气给到题主回应。

同时,在这里我也尝试帮助题主做一个简单的分析(因为题主提供的信息较少,可能会有较大的出入,请见谅。)

精神分析理论强调,人的童年早期的与抚养着的关系模式,对我们的成年后的关系有很大的影响。
题主说‘就算我死了,也没有人在意’。这句话给人的感觉,有很深的绝望感。可以想象,似乎题主在生命早期时候,可能经历过被严重忽视,所以,才对他人有深深的无法信任感。

当然,往往我们有这样的感受时,可能意味着我们早期的照顾着,可能也是一个缺爱的匮乏的人(多数是母亲)。
试想,一位缺爱的母亲,在她的生活里,从来没人看到过她,也没有人愿意在意她的感受。再加上学习认知的受限,那大概率她会被孤独无意义感包裹。
而孩子的出生,可能会让她觉得抓到了一根救命稻草,一个能够理解体会她的人。如果一个孩子,在这样的情况下长大,与母亲过度融合共生,与母亲过度共情且付诸行动。
那大概率,母亲的这种绝望感,会传递给孩子。

让别人理解我们的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把对方变成我,他就能够理解我的感受。
第二个层次:做出一些行为,让对方体会我体会的事情,对方就理解了我。
第三个层次:真诚的与对方语言沟通,说出自己真实的想法感受和需求。

而上面说的这种情况,匮乏且缺乏学习机会和觉察的母亲,很容易因为自己无意识的影响,把孩子‘变成’她自己。


【怎么办?】
有了上面的理解,我们可以尝试:
1.保持觉察
我现在的这种感觉,可能是我们过度共情认同了外在客体的感受。如果母亲渴望的拯救者是孩子,那现在的我好像也在期待一个人来拯救我?
那个人是谁呢?

2.认知转换
当我意识到现在这个感觉,是我用来理解抚养着的。以前我没有这个觉察,所以被这种感觉带着走。现在我意识到,父母有父母的人生,那此刻我自己想要什么样的人生呢?(不用着急给自己确定的答案,带着觉察去拓展自己的人生。)

3.与现实互动
精神分析说,想要健康的状态,请去爱人,去工作,去娱乐。这是很有道理的,当我们以前处在无意识,为别人而活时,自我的发展是受限的。就像胎儿待在胎盘里,不与外在真实世界触碰,虽然安全,但也会失去自我。

自我力量的发展是在与现实的互动中不断被增强的,越是能够展开自己,越能够体会人生的自在与圆满。当你在冒险中出现‘错误’,现实会提醒和指引你成长,你自我也会越来越丰盈。


上面我提到我看到一束光,我觉得题主和自己养育者最大的不同是,父母可能受制于自身的局限,影响了我们。而题主却愿意向外在,寻求专业的帮助,正是这种有觉察的意识之光,让题主注定和养育者会有不一样的更精彩自由的人生。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祝好运,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