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怎么去接受这件事 如果问“缺爱怎么办,我感觉我心里有个大洞”。 有人会说“你要试着接受它” 我知道接受意味着疗愈,但是, 我要怎么去接受这件事?被父母爱不是再平常不过的事吗?我要怎么接受不被父母爱,被抛弃这件事? 怎么接受?
我要怎么去接受这件事
如果问“缺爱怎么办,我感觉我心里有个大洞”。
有人会说“你要试着接受它”
我知道接受意味着疗愈,但是,
我要怎么去接受这件事?被父母爱不是再平常不过的事吗?我要怎么接受不被父母爱,被抛弃这件事?
怎么接受?
朋友你好,我是于涛。
看了题主的问题描述,感受到题主因为内心的伤痛,导致的情绪困扰。
很理解题主目前的感受,现在网络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声音,大家都很强调接纳和原谅,都在告诉我们这才是出路,这才是让自己成长的必须要经历的。
但有时候,说的也并不是那么的清楚,会让我们理解为‘要去原谅父母所做的事情’。
可是正如题主所说的,我就是没有感觉到父母的爱啊,这怎么接受?
题主提出的质疑没有错,事实就是事实,接不接受都是发生的事实。
网络上的那些文章说的,可能也没有错,确实需要学会接纳和原谅。
但这个接纳和原谅的理解有所不同,我倾向于认为,这里的接纳是指接纳你自己最真实的感受。
我喜欢告诉别人要向孩子学习,例如,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个孩子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他们会大哭会伤心,但哭完后,他们往往就会比较快的投入到其他自己喜欢的活动上去了。
从孩子身上我看到了接纳,接纳自己的感觉,允许自己因为没有得到而感到伤心失落,允许自己的情感流动。
和很小的孩子不同,成人往往已经内化了匮乏严苛指责的父母的形象和声音,形成了‘我不够好’的核心信念,
这种‘我不够好’,往往让我们产生很大的内耗,让我们很痛苦,甚至觉得它让我们没法选择我们自己想要的生活。因此,我们希望有一个人能够为我们没法做自己负责,这个人往往是父母。因此,我们放不下对他们的愤怒,因为一旦放下,就要直面‘我不够好’的‘现实’。
与其说我们放不下对父母的愤怒,其实是无法原谅自己的‘不够好’。这也是原谅最终要的部分,不是原谅父母,而是原谅自己。
‘我不够好’怎么来的?
婴幼儿时期,个体在各个方面都依赖着养育者(父母),父母的一个疏忽可能就会让我们丧命。如果生命早期,遇到的是严苛匮乏的父母,没法给我们合适的照顾。个体就会把养育者(客体)分化为照顾自己的【好客体】和忽视自己的【坏客体】。
当体验到【坏客体】时,婴幼儿会很恐惧(试想你身边一直有一只饥饿老虎,估计可能会被吓死)。为了保护自己内在不过于焦虑,婴幼儿通常会隐藏自己体验的【坏客体】。
当【坏客体】被隐藏,那为什么【好客体】会表现出不爱我呢?这时,婴幼儿为了保护自己和母亲之间理想化的关系,会认为自己是不好的。
即【客体】母亲是爱我的,之所以对我不好,是因为我不够好。这样就降低了自己的焦虑,获得了掌控感。即只要我变得足够好,父母就会对我好。
所以,个体就形成了‘我不够好’的核心信念。
所以,所谓的原谅,其实是告诉我们要原谅自己。
父母没有给到你适合的爱(即使那样做他们有着充分的理由,穷,忙,烦等),但那都不是你的错,‘我不够好’只是你为了保护自己,保护内心理想化的妈妈形象做出的智慧选择。它让你看到了生的希望,让你成为了一个幸存者活了下来。
所以,如果你觉得委屈,请接纳自己情绪,允许自己与自己的委屈待在一起。
也请你原谅,原谅自己善意的谎言(那句我不够好),它其实是希望你能够有希望的活着,它也成功帮助你成了一个幸存者。试着与它待一会,给它一个拥抱,告诉它‘我现在长大了,有能力保护自己,谢谢你的保护,你其实是值得被爱,值得拥有这世上美好的一切的’。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你值得拥有这世上美好的一切,因为你是独一无二的,祝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