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点灵

欢迎来到壹点灵心理咨询服务平台专业的心理服务·放心的隐私保障

客服热线 400-626-0852

EAP热线 0571-28089956

服务时间(早8:00~凌晨1:00)

抑郁症有关

抑郁症什么程度会导致情绪失控,会对周围人发脾气。忘记一些事情,最开始是近两个月的事不那么快忘记其他那些放生了比较久也就三四个月的事情容易忘记。到后来忘记了卡里剩下的钱,手机号,人名之类的事情记不清。有些时候出现一些记忆错乱有些时候我本人也不相信一些事情发生过。上课听了背了到后来又忘记了。我这个抑郁症算不算很严重啊。

滔滔不断的瀚昂  
高家玮的回答
高家玮心理咨询师

看到了你的描述,能感受到你在一种焦虑之中,有一些失控感,主要反应在认知和记忆方面的功能下降。而且你把它放在抑郁症的范畴内进行理解,这的确会挺令人慌张的。

我不知道你是否真的去医院诊断了抑郁症没有,但是换个方向去想,用一个特定的对象去解释“症状”多少还是能让我们心安一些的。如果是无缘无故忽然就感到自己情绪失控、记忆下降,恐怕现在的情绪会变得更加恐惧。

所以第一个建议是去医院精神科做检查,让我们的心更安一些。
结果一:假设真的是抑郁症,我们就可以把这些“症状”归咎于抑郁症的本身上,这并不是你的错,然后再看看怎么让自己更舒服一点地去生活。
结果二:如果医院诊断你不属于抑郁症,而是其他精神障碍,我们也可以迅速调整,尽快治疗干预,也能让你恍然大悟——原来这些“症状”是这个原因啊。
结果三:要是医生研究了半天,告诉你“年轻人别操心了,一点毛病都没有,自己吓自己的”,我们不是更能放心吗,原来我一点都没事。
所以,无论哪个结果,去做检查都能令你放心,何乐而不为呢?

第二,我把关于我国的《精神障碍诊疗规范2020年版》中关于抑郁症的一些描述列举出来,你可以比较一下,但是最后的诊断一定是由精神科医师来下的。罗列出来的目的是,先让你有个大致的了解,抑郁症和普通的抑郁焦虑情绪最大的区别点在哪里。

一、概述
抑郁障碍是最常见的精神障碍之一,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类心境障碍,伴有不同程度的认知和行为改变,部分患者存在XX、XX行为,甚至因此死亡。抑郁障碍是一种高发病率、高复发率及高致残率的慢性精神疾病。2019 年中国精神卫生调查(CMHS)的数据提示,大陆地区抑郁障碍的终生患病率为6.8%。
抑郁障碍单次发作至少持续 2 周以上,有反复发作的可能。经过规范治疗多数患者的病情可以缓解,部分可有残留症状或趋向慢性化,造成病程迁延。患者可存在严重的社会功能损害。在整个临床相中,不应出现符合躁狂、轻躁狂发作诊断标准的症状群,一旦出现,应诊断为双相障碍。ICD-10 中抑郁障碍包括:抑郁发作、复发性抑郁障碍、持续性心境障碍(包括恶劣心境)等。
抑郁障碍多数为急性或亚急性起病,平均发病年龄为 20~30 岁, 几乎每个年龄段都有罹患抑郁障碍的可能,女性多于男性(1.5:1~ 2:1)。单次抑郁发作的平均病程约为 16 周,发作后痊愈平均需要
20 周左右。若不治疗,病程一般会持续 6 个月或更久。
经过抗抑郁治疗,大部分患者的抑郁症状会缓解。首次抑郁发作缓解后约 15%~50%的患者不再复发。第 3 次以上发作,治疗缓解后未接受维持治疗的患者,复发风险几乎是 100%。抑郁症状缓解后,患者一般可恢复到病前功能水平,但有 20%~35%的患者会有残留症状,社会功能受损。

二、病因、病理及发病机制
抑郁障碍患者存在多种神经递质水平或相关神经通路的功能异常。比较公认的是单胺假说,即 5-羟色胺(5-HT)能、多巴胺(DA) 能和去甲肾上腺素(NE)能系统在抑郁障碍的发病中扮演重要角色。5-HT、DA、NE 系统并不是独立运作,它们之间可通过多种配体-受体间的作用而相互影响。
抑郁障碍还可能与神经内分泌功能异常、免疫功能异常、脑电生理异常、脑影像学异常、个体的遗传素质及心理社会因素密切相关,目前研究结论尚不明确。
三、临床特征与评估
(一)临床特征
抑郁障碍的主要临床表现包括核心症状及其他相关症状。可大体分为情感、躯体和认知症状等多个方面的特征。
1.情感症状
情感症状是抑郁障碍的核心特征,包括心境低落、兴趣减退甚至丧失,愉快感缺乏。低落的心境每天大部分时间都存在,一般不随环境变化而好转。症状在一天之内可呈现节律性变化,如有些患者晨起心境低落最为严重,傍晚开始好转。
2.躯体症状
ICD-10 中的“躯体症状”,即临床上传统所认为的“生物学症状”或“内源性抑郁症状”,包括体重、食欲、睡眠和行为活动等方面的异常。典型表现包括:①对通常能享受乐趣的活动丧失兴趣和愉快感;②对通常令人愉快的环境缺乏情感反应;③早晨抑郁加重;④ 存在精神运动性迟滞或激越;⑤早上较平时早醒 2 小时或更多;⑥食欲明显下降;⑦1 个月中体重降低至少 5%;⑧性欲明显减退。通常中、重度抑郁发作的患者都存在上述 4 条或以上的躯体症状。此外,部分患者还存在疼痛、心动过速、便秘等症状。
3.认知症状
抑郁障碍患者大多存在思维迟缓、注意力不集中、信息加工能力减退、对自我和周围环境漠不关心等表现,这类认知损害往往是可逆的。严重抑郁障碍的患者往往还存在悲观自责、消极厌世、XX的风险,需要认真评估和预防。
4.其他临床特征
抑郁障碍患者除了出现上述主要症状外,还可能具有某些特定的临床特征。
(1)焦虑特征:抑郁发作的同时还存在显著的紧张不安,担心失控或发生意外等。常常因过度担忧而加重注意力不集中。严重的焦虑往往增加XX的风险。
(2)混合特征:在抑郁心境背景下,患者出现心境高涨、自我评价过高、思维联想加速、精力充沛、参加高风险的活动、睡眠需要减少等表现(但症状的数目、持续时间均不能达到双相障碍的诊断标准),需考虑存在混合特征。混合特征是双相障碍的发病危险因素之一。
(3)忧郁特征:患者愉快感完全丧失,即便有愉快感也至多是数分钟,对日常愉快事件刺激缺乏反应,症状晨重夜轻。同时伴显著的精神运动性激越或迟滞、早醒、明显的厌食或体重减轻。需要注意的是,这类抑郁障碍患者往往抑郁严重程度较重,XX风险高,多伴有精神病性症状,常需要住院治疗。
(4)不典型特征:患者表现为有正性事件时心境可以变得愉快并持续较长时间;睡眠增加或过度睡眠;食欲大增;全身沉重、肢体如灌铅样感觉;对外界评价比较敏感,人际关系紧张。对于具备上述特征的患者需要鉴别双相障碍的可能。
(5)精神病性特征:抑郁障碍有时会伴有幻觉或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可以与抑郁心境协调或不协调。与心境协调的精神病性症状内容多涉及无能力、患病、死亡、一无所有或应受到惩罚等,与心境不协调的精神病性症状则与上述主题无关。
(6)紧张症性特征:患者须符合以下至少 2 种表现:①不动( 有亚木僵或木僵证据);②极度激惹;③极度抗拒;④怪异的自主运动(有特殊姿势、刻板运动、做作或怪相证据);⑤模仿言语或模仿动作。
(7)围产期起病特征:围产期抑郁是指在整个妊娠期间至产后4 周出现达到诊断标准的抑郁障碍,可伴或不伴精神病性症状。一旦患者产后有伴精神病性的抑郁发作,后续每次分娩的抑郁复发风险为30%~50%。
(8)季节性发作特征:这类患者比正常人对环境的季节性变化更加敏感。该症状发生常与光照的季节性减少有关,冬季型较夏季型多见,常在秋季和冬季(10 月初至 11 月底)出现抑郁发作,而在次年春季和夏季(2 月中旬至 4 月中旬)缓解。与非季节性抑郁相比, 季节性抑郁患者的职业和认知功能损害较少,且多数具有不典型特征,如食欲/体重增加和睡眠增多。

第三,我想和你讨论一下如何带着“病症”去生活。不论最终诊断结果如何,有可能是抑郁症,有可能不是,还有可能是其他的精神障碍。你现在描述的“病症”可能依然会留存在你的身上,可能是暂时的,可能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最好的应对方式就是先从承认你的局限开始,通过一些训练,比如正念、CBT的思维记录等把情绪和问题目标分离,让自己能够达到“顺其自然,为所当为”的状态,尽量维持社会功能的正常运转;然后包括通过认知行为治疗、家庭系统治疗方式,让自己的人际关系得到改善,在关系中能更感受到来自他人的善意,学会合理处理拒绝和指责;在积累足够正面经验基础上,再慢慢开始寻找自己生命的意义。

有句话不知道你听过没有: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名师指路,名师指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最后要自己顿悟。从我的理解,落实到你的身上就是:
读万卷书——做心理教育,对抑郁症和一些负面情绪有正确的认识和了解。
行万里路——做行为试验,究竟我的“症状”是不是症状,是大家普遍性的感觉还是个体选择性的关注,去试一试,问一问。比如你对认知这部分,认为自己记不住事情,那么用你同样的方式来学习、复习,其他人的记忆效果如何;或者你用他人的方式来记忆效果会不会又有什么区别。
名师指路——做心理咨询,如果是确诊的精神障碍那就需要做心理治疗。
自己顿悟——做反省修炼,吾日三省吾身,克己复礼修欲望,尽量做到“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

如果觉得自己的力量还不够,或者还需要一些支持,可以通过心理咨询的方式,由专业的老师帮助你。不管过去如何,未来怎样,希望你首先关注自己的当下,就像有句话说的那样“让人疲惫的不是遥远的路,而是我们自己鞋子里边小小的沙粒”。学习与生命一起流动。

希望我的答复对你有所帮助,如还有疑惑欢迎私信咨询,祝一切顺利,每一天都充满了爱和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