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点灵

欢迎来到壹点灵心理咨询服务平台专业的心理服务·放心的隐私保障

客服热线 400-626-0852

EAP热线 0571-28089956

服务时间(早8:00~凌晨1:00)

好讨厌自己的三分钟热度

好讨厌自己的三分钟热度

N小乖.  
高家玮的回答
高家玮心理咨询师

你好,我是壹点灵心理咨询师高家玮,很高兴在这里遇见你。

你的这个提问被摆在了壹点灵公益解答热门问题的第一位,我做答复的时候已经得到了516人的关注。为什么仅仅十个字的求助会让这么多人产生共鸣?我想你所讨厌的“三分钟热度”是在绝大部分人的身上也会存在,而且我个人认为广义上的“三分钟热度”肯定是每个人都存在的,不信你去观察一下婴儿和儿童。

讨厌的背后肯定有某种诉求,这种诉求我认为不是“战胜自己的三分钟热度”,而是“面对自己的三分钟热度”。简单分享一下:

一、那该死的探索欲
存在主义的一个重要观点就是“存在即探索”。那所谓的“热度”其实就是好奇心,好奇心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好的方面就是能促进个体和种群的进步发展,没有第一个跳下树的猴子、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哪有今天的你我相隔千里时空的对话。不好的方面是过于热衷执着于某一个事物,既可能会给个体带来伤害,也不利于其全面发展。比如我们经常看到的“民科”,为了证明自己的某一个理论是前无古人的,倾家荡产也要做实验、出书、宣传,结果不仅在学科的领域里得不到实际成果,反而在生活上还给自己和家人带来许多伤害。同样,如果任何事情只有一接触就醉心忘我投入,那么就根本没有精力去探索专研其他领域。所以“三分钟”可能就是一个机制,让你先浅尝辄止,试试看,如果感到有威胁或者收益代价不能成正比,就及时止损退回来。
“三分钟热度”,“三分钟”是保护,“热度”是探索,辩证统一,阴阳相和,互为补充。这样看的话,不知道你还讨不讨厌它。
所以从积极的一面来看待“三分钟热度”的话,我觉得应该是这样:那是一个充满好奇心的人对这个世界进行探索的方式,如果你在寻觅过程中,发现一生所热爱,那么恭喜你获得了一种不断挖掘人生深度地力量;如果你一生都在寻觅,那么也恭喜你,始终保持着拓展人生广度的动力,这远比做什么都没有热度的状态要好太多了。

二、让未来照进当下
我们之所以会有“讨厌”的感觉,并不是对好奇和探索的厌恶,更多的是对于当时满怀期待的投入和最后糟糕体验之间的落差的不适感。比如我想减肥,减肥当然知道对自己有很多的好处,但是几天节食运动之后,全身疲惫,饥肠辘辘,一称体重居然才下了一斤,心理当然不平衡:为什么受了这么多苦,轻得才这么点,好看的衣服依旧穿不上。所以你会发现,相比较一个更远却更美好的目标,很多人往往更在意于当下的体验和感受,身体的本能告诉你这么做会产生痛苦,而你又没有及时给自己奖励用愉悦的感受去中和平衡,时间长了自然不能坚持下去。也就是人们的行为往往受当下结果的影响,而不太受远期结果的影响。
所以,你不妨用一下心理学中的即使强化模型,让未来的预期更近距离地来到自己的眼前。有两个简单的步骤
1、把大目标分解成若干子目标,每完成一个子目标或者作出了某种行为上的努力立刻给予自己一定的奖赏。关键词是立刻,研究发现立刻反馈比延后反馈产生的动力要高得多。继续以减肥为例,我今天跑步了半小时,奖励自己晚上可以刷半小时的剧,与我这周累计运动4小时,奖励周末可以一口气看4个小时的剧,哪种更好?肯定是前者。不信你试试,用后面的方法,你既需要承受运动的疲乏感、追不了剧的焦虑感,而且即使是一口气看这么长时间的剧也会让自己很疲劳。
2、把后果想在前面,当你觉得要坚持不下去的时候,在脑海里就调出自己坚持最后成功的画面,身历其境地去想象一下那个时候自己给自己带来的荣耀和肯定。在人际关系当中,也会经常遇到这种情况,比如面对某人的指责,你正打算发火的时候,就可以再多想一些,发完火之后呢?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这种风险我能不能承担,有没有应对措施,对我想达到的与这个人的人际关系目标有没有影响。如果你都能接受,那发火也无所谓,如果你觉得有风险,那是不是换一个方法比较好。你看“路怒症”是怎么来的,因为路上碰到的都是陌生人啊,朝他发火风险比较小;你要是在单位停车场很不幸和领导的车子剐蹭了,还是他全责,你觉得你会不会发火。所以你去观察那些下棋高手,段位越高越是喜怒不形于色,越不容易激动,因为博弈之道首先就要求目标唯一——赢,每时每刻这个“赢”字都在脑海中,不论你的局势多危险;其次要求你不断地去分析后面的各种可能性,你看到更多的可能之后就既不会对现在大好局势沾沾自喜,也不会对现在的危机重重而垂头丧气。
综合一下,有这么几个小窍门,可以建议:一是做任务清单和项目进程表,给出每个子目标和分阶段的具体目标及对应奖励;二是把终极目标放在眼睛能看得见的地方,如在床头贴上模拟成功后的自己写给现在的你一段鼓励的话、画一幅想象中的十年后生活状态的画作为手机和电脑的屏保、买一件漂亮的衣服挂在餐厅里提醒自己少吃两口、在你常去抽烟的阳台上贴上一幅有点可怕的“吸烟有害健康”宣传画,等等。

三、不要被快感绑架
但是,你要小心一个陷阱,就是“上瘾”。有些人运动上瘾,每天风雨无阻跑全马,最后一身关节炎;有些人减肥上瘾,节食撸铁,最后得了厌食症;有些人挣钱上瘾,无时无刻与孔方兄形影不离亲密无间,结果妻离子散家破人亡。
这有点像什么呢?就是我们这个世界其实不是黑白两色,而是不同明度的灰组成的。人很容易走极端就是黑白思维,一方面可能和个体的核心信念有关系,另一方我们的语言文字也给大家形成了集体潜意识,比如是非、成败、善恶、好坏、聪明愚笨、希望绝望等,经常用这些对立的词语,无意间就好像告诉自己,这不是对的就是错的,不是善良的就是可恶的。其实不对,真实的世界是一个程度的问题,在某些条件下这是对的,在某些条件下这是错的;你有善良的一面也有讨人厌的地方,只不过程度多少而已。
不知道你的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明明经济条件还挺不错,依旧非常节俭,似乎有点囤积癖,旧衣服不舍得扔,旧厨具不舍得换,但是挣起钱来又很拼命,责任感也很强烈。虽然他想用物质给自己更多的保障,但是却永远看不到那条终点线。这种现象可以概括为:努力想战胜某样事物的人,奋战一生,也得不到完全的胜利。或许这位“没钱”的朋友是个聪明人,用“我是无能的、无价值的、不可爱的”这种核心信念来提醒自己不断奋斗,用焦虑感来趋势自己不能歇息。但是如果超出了某个阈值,就会让自己感受到每一次阶段性的胜利,都会带来一分的快慰,和十二分的紧张。
这也是我想提醒你的,我们要学会追求完美而不是要求完美。“三分钟”我就做腻了,或者压根坚持不到“三分钟”,那就别犟着了。

如果觉得自己的力量还不够,或者还需要一些支持,可以通过心理咨询的方式,由专业的老师帮助你。不管过去如何,未来怎样,希望你首先关注自己的当下,就像有句话说的那样“让人疲惫的不是遥远的路,而是我们自己鞋子里边小小的沙粒”。学习与生命一起流动。

希望我的答复对你有所帮助,如还有疑惑欢迎私信咨询,祝一切顺利,每一天都充满了爱和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