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点灵

欢迎来到壹点灵心理咨询服务平台专业的心理服务·放心的隐私保障

客服热线 400-626-0852

EAP热线 0571-28089956

服务时间(早8:00~凌晨1:00)

是边界的问题,?还是眼界的问题? 是认知...

以前我的性格很随和,愿意去帮些无关紧要的小忙,觉得举手之劳,不怎么影响自己,不用付出太多,闲着也是闲着,他人方便,自己也有了一份期待,期待他人也会这样帮助自己。

​这就会导致了两种走向,倾向大不相同;一是给了他人得寸进尺的机会,觉得你好说话,好利用,所以你结交的人都是抱着占便宜的心态来的。而且这大部分人都是得了便宜卖乖,不知道感恩的人。觉得你付出是应该的,不付出就是小气。

而自己呢,因为当时是抱着无所谓的心态,但还是希望自己能得到一句谢谢或是另眼相待或是自己在有困难时,别人拉自己一把。但是当这些事事与愿违时,自己就产生了一种失望,抱怨的心理。

看,一件小小的事,没有被认真对待,从无伤大雅到反目成仇,到底是经历了什么?
边界感?规则感?还是认知?还是眼界?

​性格随和,无所谓的心态,不差这一点的心态,导致自己劳神劳力,疲惫不堪。而且精神内耗。

想不透  
刘鎏的回答
刘鎏心理咨询师

你好!我是壹点灵心理工作者,你遇了一个困惑的问题,这个我也曾经遇到过,我们都是乐于助人的人,但是生活中乐善好施不能和得到世人尚待画等号,这方面我还遇到过更加糟心的事情,在别人的要求下帮助别人,最后别人把事情搞砸了,原因归结于有人帮助才能做这事,这样的例子很多,比如某人借钱做生意,结果亏了,最后归因于别人借钱给他,那么我们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就是影响我们情绪感知的关键,在我们的理想中希望是投桃报李的模式,然而现实中投桃是自己的事报李是别人的事,如果我们的认知中采第一种观点,那么世界时而美好,时而让人奔溃,而第二种观点就更加符合现实的实际,我们的信念与现实冲突的时候困扰就会出现,当我们的信念与现实符合的时候就不会有那么多烦恼,其实施与受并不是在局部强制关联的因果关系,我们在施与的时候我们已经得到了内心的平和此时也许已经得到了回报,施是每个人自己的事,至于回报是别人的事,界限划清了,心中的困扰就少了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