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纠结之中 我18岁时高考后想复读父母反对,好像是没魄力妥协了。 我27岁时想辞职考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父母加上一些亲戚反对,好像是多年思维定势又妥协了。 我28岁时还想考全日制硕士研究生,觉得年龄大了,想出国上一个没世界排名含金量低的学校的硕士研究生,父母和一些亲戚又反对,一年多之后还是去上了,但是耽误一年时间,不过意向学校和意向专业自己觉得比之前的好。 高考后上了一个全日制大专,当时自己报了一个本市的学校,一般来说人们都是出去上,能看看并且不少人不用打工,收到录取通知书后我后悔离家太近,但是父母也没表示不去报到复读吧或者报到后看能不能申请转学;在老家出生和长大无法选择,毕业后还在老家上班,工作之余一直考编制想离开老家,但是没考上,28岁的时候想辞职,父母和一些亲戚反对,一年之后还是辞了,但是误一年时间。 后来发现国外含金量低的学校文凭好像解决不了问题,觉得大专在本地上的好像等于没上,一直觉得后来取得的函授本科毕业证不是全日制是不好的,最后觉得自己没接受过高等教育。 2022年年底30周岁做总结,羡慕那些高考后能复读以及毕业后可以脱产在家考研考编的人,觉得当时没享受这个待遇。岁数大了有可能追求不到内容了,那就先追求形式,就辞去后来找的本省外市的工作待业。 但是可能客观上被反对了好几次,想重新参加高考,至今一直处于不知道考国内全日制研究生还是重新参加高考的纠结中。
在纠结之中
我18岁时高考后想复读父母反对,好像是没魄力妥协了。
我27岁时想辞职考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父母加上一些亲戚反对,好像是多年思维定势又妥协了。
我28岁时还想考全日制硕士研究生,觉得年龄大了,想出国上一个没世界排名含金量低的学校的硕士研究生,父母和一些亲戚又反对,一年多之后还是去上了,但是耽误一年时间,不过意向学校和意向专业自己觉得比之前的好。
高考后上了一个全日制大专,当时自己报了一个本市的学校,一般来说人们都是出去上,能看看并且不少人不用打工,收到录取通知书后我后悔离家太近,但是父母也没表示不去报到复读吧或者报到后看能不能申请转学;在老家出生和长大无法选择,毕业后还在老家上班,工作之余一直考编制想离开老家,但是没考上,28岁的时候想辞职,父母和一些亲戚反对,一年之后还是辞了,但是误一年时间。
后来发现国外含金量低的学校文凭好像解决不了问题,觉得大专在本地上的好像等于没上,一直觉得后来取得的函授本科毕业证不是全日制是不好的,最后觉得自己没接受过高等教育。
2022年年底30周岁做总结,羡慕那些高考后能复读以及毕业后可以脱产在家考研考编的人,觉得当时没享受这个待遇。岁数大了有可能追求不到内容了,那就先追求形式,就辞去后来找的本省外市的工作待业。
但是可能客观上被反对了好几次,想重新参加高考,至今一直处于不知道考国内全日制研究生还是重新参加高考的纠结中。
您好,我是壹点灵的心理服务者袁辉。
从您18岁开始您一直都在努力学习,想拥有一个好的学历,而这么多年来,因父母亲人的反对,自己的妥协,这件事一直还在影响着您,感受到您的难受和纠结。
感觉到您会比较在意父母亲人的感受,也比较孝顺,所以,当父母反对的时候,您会选择妥协。
但您想我拥有一个好学历这件事情一直让您想去完成(这种“未完成事件”,当时没有得到合理完成,会持续产生影响。),而我们面对未完成事件,会有懊恼,不甘心,遗憾。
心里可能会想,假如我18岁时,我选择复读,会不会就能读上全日制本科,现在也许就不一样了……
似乎当时不妥协就不一样了,不过“妥协”,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也许是让父母觉得你听话?你听话了,就会得到父母的认可?也许你真正需要的是认可,是肯定和赞美?拥有一份好的学历也是一样,不知道你们是否会觉得拥有好的学历才能被认可?
以下是一些建议:
1.从心理先去承受未完成事件的存在,试着去承认对我们的生活有所影响。
然后合理宣泄情绪,可以通过运动,倾诉等合理健康的方式减轻负面情绪带来的影响。
积极归因:学会面对、接纳自己的过去,未完成事件一定有它存在的价值。
2.尝试着与自我对话,认知到自己真正的需求,重新思考自己能够怎么做来改变现状。
试图满足自己真正的需求,也可以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
希望我的回答能对你有所帮助,祝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