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点灵

欢迎来到壹点灵心理咨询服务平台专业的心理服务·放心的隐私保障

客服热线 400-626-0852

EAP热线 0571-28089956

服务时间(早8:00~凌晨1:00)

真的当断不断

今日日记
今天在平台微信公众号上浏览关于断亲的文章,里面也聚了很多断亲之后心理疾病逐渐好转的案例,其实从我十多年前大学出来实习去广州不适应一线城市的生活节奏,回到五线城市的家与父母同住一段时间后,我有点后悔从广州回来了,一直以来我都很多机会离开父母,因为有时候父母真的好没有边界感,尤其是对工作上的干预,比如说查我有没有买社保,过早的午晚饭时间与下班时间的不协调,购买衣服的颜色等等都要进行干预,我原先是想和父母住可以省一些一日三餐以及住房方面的支出,省是省了,但各种掣肘然后我觉得这样是属于假节约,哪怕我还在在五线城市,找份包吃住进流水线工厂的工作,都比与父母在一起住要好,现在有负债了,似乎还要继续“无奈啃老”

君阀  
王易安的回答
王易安心理咨询师

我理解您的困扰和提到断亲的复杂感受。和父母一起居住带来的边界模糊确实容易引发压抑感,尤其是当他们过度干预你的生活细节时。这种“假性节约”消耗的心理能量,可能远远超过了经济上的节省,您提到的“假节约”非常敏锐。

在血缘关系无法真正切断的前提下(法律上自然血亲关系不可解除),您渴望的其实是重塑健康的心理边界,而非彻底切断亲情。

建议尝试一下物理分离,同时温和地与父母设立边界。即使同在五线城市,也可以考虑独立租房,物理距离能自然削弱过度干预,为自己重建心理边界创造空间。

若暂时无法搬离,可以尝试从小事上逐步这里边界,从最小冲突点开始尝试,如:“爸妈,我知道你们关心我,但穿什么衣服这些事,我自己能处理好。你们放手,我才能更自信地处理负债问题。”

当父母的干涉非常强硬,设立边界,屡屡受挫时,可能会感到无力感和窒息感。这不是你的失败,而是面对根深蒂固的控制模式时,暂时的困境。建议使用“应急逃离计划”、“降为沟通话术”、“情感记录本”、“寻求替代性父母支持”等“小技巧”应对。

成年子女与自己父母有经济往来是常态,重点在于关系是否健康平衡。察觉的问题已经是改变的开始,不必为负债状态下的“无奈啃老”感到自责,但可以尝试将“啃老”转化为明确契约(如按月记账、制定未来偿还计划)。

您已经在用自己的觉察来照亮改变的路,改变不会一蹴而就,但每一次你守护自己边界的微小胜利,都在重塑着这段关系的权力平衡。加油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