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点灵

欢迎来到壹点灵心理咨询服务平台专业的心理服务·放心的隐私保障

客服热线 400-626-0852

EAP热线 0571-28089956

服务时间(早8:00~凌晨1:00)

心理杂志

拒绝“完美妈妈”焦虑:妈妈的松弛感,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作者:林萌   2025-04-28   1281次阅读   0个赞

#01

 

 

在养育孩子的漫长道路上,许多妈妈经常被所谓的“完美妈妈”苛责着,不自觉的在内心审视评判自己的做法,担心自己的行为给孩子带来不好的影响,却因此错失了和孩子相处的珍贵体验。

 

这样的理智思考,也让自己陷入了持续的焦虑与疲惫,既无法享受当下,也难以轻松前行。

 

其实,只有妈妈轻松的时候,孩子才会体验到轻松愉悦的感觉。

 

关于“完美妈妈”的困局,你是否也感同身受?

 

  • 压抑情绪:即便孩子调皮捣蛋让自己心力交瘁,也强行克制情绪,不敢发火。明明内心委屈又疲惫,却还在不断告诉自己“好妈妈不应该生气”,把负面情绪全部憋在心里。

     

  • 过度满足:学习了心理学知识后,力求100%满足孩子的所有需求。孩子想要某个玩具,即便家里玩具堆积如山,也担心拒绝会伤害孩子,立刻买下;孩子稍有哭闹,就马上放下一切去安抚,完全忽略自己的需求。

     

  • 盲目表扬:对孩子的行为一味给予肯定,哪怕孩子出现明显错误,比如撒谎、不尊重长辈,也不敢批评指正。美其名曰保护孩子自信心,实则让孩子无法正确认识自己的行为。

     

  • 模糊边界:不忍心给孩子立规矩,担心会让孩子觉得自己不够爱他。孩子毫无节制地看电视、吃零食,也不加以约束,导致孩子养成不良习惯。

     

这些看似“为孩子好”的行为,实则让妈妈们身心俱疲,也不利于孩子心理成长。

 

它们的共同点在于:将“完美妈妈”的标准当成唯一目标,试图通过满足所有期待,消除育儿过程中的一切潜在问题。

 

但现实是,育儿本就充满不确定性,过度追求完美只会让妈妈们越努力,越痛苦,也会让孩子陷入过度满足的状态中,对挫折变得特别敏感。

 

 

#02

 

追求“完美妈妈”的背后,是妈妈们对抗育儿焦虑的一种行为模式,本质是想通过“完美”的行为,减轻内心对育儿的不安与恐惧。

 

为什么我们会陷入“完美妈妈”的困局?

 

  • 社会期待内化:被“完美妈妈”标准绑架

 

社会文化中对“完美妈妈”的宣扬,让许多妈妈将外界的期待内化为自我要求。

 

网络上“完美育儿”案例的刷屏,在无形之中给妈妈们施加压力,让妈妈们觉得只有做到事事完美,才是合格的妈妈。

 

这种观念让妈妈们不断自我苛责,忽略了自己的真实感受和能力边界。

 

  • 自我价值迷失:将孩子表现等同于自身价值

     

部分妈妈把自己的价值完全寄托在孩子身上,认为孩子优秀、没有问题,才意味着自己是成功的妈妈。

 

一旦孩子出现状况,就会陷入自我否定。为了维持“好妈妈”的形象,她们拼命追求完美,试图通过孩子的完美表现证明自己的价值。

 

却忘了妈妈首先是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需求和感受。

 

  • 对失控的恐惧:害怕“不完美”带来的后果

     

育儿过程充满未知和不确定性,这让许多妈妈感到焦虑。

 

妈妈们会将“不完美育儿”等同于“会给孩子造成伤害”,陷入灾难化思维:“如果我对孩子发火,他会不会留下心理阴影”“要是没满足孩子需求,他是不是就感受不到爱”。

 

这种思维放大了负面结果的可能性,让妈妈们误以为只有做到完美,才能避免糟糕的后果,却忽略了适度的不完美也是孩子成长的养分,会增加孩子的韧性。

 

#03

 

那么,如何摆脱“完美妈妈”的焦虑,成为轻松自在的妈妈呢?

 

1、觉察情绪,理解自己的情绪感受

 

每个人都有自己成长经历带来的各种体验,这些体验成为我们看待世界的态度和原则。

 

那些关于成为“完美妈妈”的期待、担心孩子成长的恐惧,是不是也是自己的成长中最想要解决和处理的议题呢?

 

当我们陷入完美妈妈的焦虑时,可以觉察是自己成长经历中的哪些感受引发了这些内心渴望和恐惧。

 

这部分是需要更多的自我觉察和探索来发掘的,可以通过阅读个人成长类书籍、沙盘游戏咨询、心理咨询等方式与自己的无意识进行链接,理解自己的感受,情绪强度才会下降,才能具有现实检验力。

 

2、区分“完美”是孩子的需要,还是妈妈自己的需要

 

  • 接纳不完美:世界上不存在完美的人,妈妈也不例外。每个完整的人都有优点和不足,允许自己的“不够好”,不要过分苛责自己。

     

    比如,偶尔没有给孩子准备好物品,这是很正常的小失误,不代表你不是一个好妈妈。

     

  • 重新定义 “完美妈妈”:摒弃传统观念中对完美妈妈的刻板定义,根据自己和家庭的实际情况来定义适合自己的 “好妈妈” 标准。

     

3、增加爸爸陪伴孩子的时间

 

  • 有助于孩子建立安全感:爸爸作为家庭中的重要角色,其稳定的存在和积极的陪伴能让孩子感受到安全感。

     

    爸爸带孩子的时候,会更陪伴孩子向外探索,这种勇气和安全感会伴随孩子成长,帮助他们在面对生活中的挑战时更有信心。

     

  • 促进孩子的认知发展:爸爸通常会以与妈妈不同的方式与孩子互动,这种独特的互动方式对孩子的认知发展有益。

     

  • 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爸爸在社会交往方面的经验和行为模式会对孩子产生影响。

     

    爸爸带孩子参与户外运动、社交聚会等场合时,孩子会观察爸爸如何与他人交流、在运动中合作和解决冲突。

     

  • 提升孩子的情感韧性:在生活中,孩子难免会遇到挫折和困难,父母共同的陪伴和鼓励能帮助孩子更好地应对这些挑战,提升情感韧性。

     

4、妈妈们的要照顾好自己的心情

 

  • 寻找适合的放松方式:妈妈们要给自己留出一些时间,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来放松身心。

     

    这可以是阅读一本好书、听音乐、做瑜伽、散步或者和朋友、家人聚会等任何你自己喜欢的事情,给自己留一个“属于自己的快乐时间”。

     

  • 保证充足睡眠:睡眠不足会影响人的情绪和认知能力,更容易让人产生焦虑情绪。

     

    妈妈们要尽量保证自己有足够的睡眠时间,让身体和大脑得到充分的休息,这样才能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 这是我之前写的一篇文章,也分享给大家:

    失眠压力下的自我关怀小方法

 

 

#04

 

写在最后,追求“完美妈妈”的本质,是我们在用理想化的标准对抗育儿的焦虑与不安。

 

但育儿从来不是一场追求满分的考试,而是一段充满爱与成长的旅程。

 

在这段旅程中,允许自己不完美,接纳育儿中的不确定性,才能让我们变得松弛从容。

 

成长,不仅是孩子的,也是妈妈的。带着真实的自己和适度的不完美,勇敢地陪伴孩子前行,或许我们会发现,那些不完美的瞬间,同样闪耀着温暖而珍贵的光芒。

 

#亲子关系

#育儿焦虑

#新手妈妈必读

 

咨询请私聊

 

 

另因创作需要,个别图片引用自网络,若有侵权,版权个人或单位不想本网发布,可联系作者或本站,我们将立即将其撤除


扫码关注壹点灵官方微信公众号

新注册用户回复【优惠卷】可获得50元倾诉优惠卷1张

另外还有精华版测评资料、治愈群等福利可以领取


0个人已点赞

评论(0)

期待你的评价哦~

心理咨询案例更多

心理咨询问答更多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