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点灵

欢迎来到壹点灵心理咨询服务平台专业的心理服务·放心的隐私保障

400-626-0852

0571-28089956

服务热线(早8:00~凌晨1:00)

心理杂志

父亲的名义

作者:宋杨   2018-10-14   3142次阅读   4个赞

  母婴关系之所以为母婴,源自第三方的见证——父亲

  胎儿尚未出生前,母亲与胎儿为一体,经由脐带联系两方,于胎儿而言这个阶段可称为一元共生阶段——胎儿存活完全依靠母亲。当母亲将胎儿生出,从一元一体发展成母亲、婴儿两个机体,脐带剪断共生的连接通道,一元共生发展成二元融合——婴儿存活部分依靠于母亲。由母亲生出的婴儿,与母亲之间的联系是无与伦比的紧密。从动物性的角度来说,这个不同于其他动物刚出生既能站立、快速学习“自理”技能的早产儿来说,母亲对婴儿的照料在此显得尤为重要。直到婴儿开始咿呀噢啦学话走步,此刻婴儿踏出的第一步同时意味着他开启了迈入了他自身路程的第一步,走向母亲之外的其他,人、事、物…  他好奇地将注意力从母亲转移到第三方——父亲。二元融合转向三元社会(三角)甚至多元关系之中。

  当然,主体的发展并非如上呈线性发展,其过程随着时间线呈不可预测的变化形态运作。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从主体诞生的时间历程维度来看:

  母亲产道生出婴儿主体,正如盘古劈天之前混沌一片。婴儿被称之为婴儿,他自己是不知的,乃是先在于婴儿主体的秩序、文化、规则、语言、社会、家庭、父母等,对婴儿主体的命名。——可谓一(实在)

  婴儿主体尚且不存有基本自理能力,婴儿主体需倚赖母亲(养育着)的照料才可以存活,从混沌不知,发展到感知到主体之外存有喂养他的乳房、安抚身体的手掌、回应不适感觉的声音、带来轻微快感的摇晃等满足或不能带来满足的外在于婴儿主体的其他。这里的满足或不满足更多与情感连接感有关。婴儿主体以碎片化的感知对外在于他的各种局部印象区分外在于他的,母亲的形象借由这些碎片化想象加工的形象在婴儿主体处形成印记。——一生二(想象)

  婴儿主体想象中,免不了自发性(他者欲望)地向外进行探索以便进入社会(规则),学步学话作为婴儿主体学习进入社会的门槛。婴儿对能够用身体接触去感知的,尤其感兴趣。可见的是,当主体试图学习、模仿他者做某个动作、抓取某样物品时,他者给到他一定限制,如某样东西是危险的,可主体没有实际接触过“危险”仍然好奇,触碰火苗或者其他,主体身体感知到痛感。这种痛感产生界限,逾越过痛感之外的其他,被视作危险。而这过程之中,“禁令”出现,主体由对之外任何都好奇有所收敛,这样的过程阉割了主体无所不想尝试的全能感。这个让他在印象中“痛”起来的男人,经由“痛”的感觉象征性地和“不”联系起来,真正进入他的视线及感知。 ——第三方出现(象征)

  为什么要论述什么是一元什么是二元什么是第三方三元的不同呢?

  正如当代精神分析或者心理学圈正流行的,大家更多在谈母婴关系。

  母婴关系对现有关系的影响:边界不清、情感黏着、依恋关系的种类、母婴关系的重要性、巨婴的形成、足够好(及格)的母亲、抑郁与母婴关系、母婴育儿、甚至说什么母婴关系决定孩子的一生、现有亲密关系是母婴关系的翻版、母婴关系与母乳喂养….

  哦no,不清楚是否和之前巨婴类的说法带来的冲击太大有关,各大市场:教育、心理咨询业、母婴相关行业趁势迅猛增长。

  这种增长确实提高了人们对母婴的关注,而弊端在于:

  一来利用焦虑捞钱:

  众所周知女人的消费能力如何,女人的生理特性,母性的部分在成为母亲后被激活,由于身份变更,加上未处理的童年部分情结残存,情绪感受的变化上巨大,身份变更带来的焦虑值已经不少,还得去面对一个新生儿,初为人母去学习如何对待婴儿,面对小家伙时自己被引发的某部分童年感觉同时交替,身份变更的焦虑、身体变化的焦虑、面对婴儿的焦虑、要是运气不好还得加上家庭矛盾带来的焦虑。几种焦虑混杂在一起,难免造成感觉上的混乱。花钱从某种程度上可以缓解一部分焦虑,也就是付出可以承受的代价去换取带来部分愉悦的物品。我们很容易发现的是,为人母的女人们有些自己舍不得花的钱,在孩子身上是相当大方,一部分基于母性推动、一部分基于缓解焦虑的心情、一部分出于补足一些莫名心慌的缺口。捞钱的部分,在于有的商家夸大了母婴关系的重要性,把这种重要性妖魔化与各种事件关联起来。在我看来各种事件之间有相对联系,并无绝对联系。“女人和小孩子的钱最好赚”这种话,我觉得是挺讽刺的。

  二来固着人们的眼光对母婴关系的过多关注而排开父亲:

  恰当消费的能力,基于理解自身需求的真实性和恰当评估,两相增益,宣传母婴关系的重要性,确实提高了人们对其的关注,但是过多夸大,那么就会造成天秤的倾斜。以家庭为例,当市面上过多将注意力集中于“母婴关系”,于文化背景而言,男人们本就很难回归家庭,太多的执着就会变成偏执,偏执使人眼中目无其他,男人的位置正在渐渐被消隐。几十年前或者早年出于社会进步、经济需要大背景的前提要求,男人们进入社会去拼搏,故那时整个时代更加肯定男女各自的角色功能,男人养家糊口挣钱,女人相夫教子贤惠。

  而现在的我们仍然在延续传统的错误,时代提倡男女平等,时代进步了,我们的精神并没有进步多少,这种没有进步在家庭中体现出来。

  固着于母婴关系的绝对重要性,就是其一表现,为什么这样说呢? 固着于母婴关系,在传统社会时男人(父亲)是在家外的,回到家中这个男人的地位虽有,却很缥缈。男人的孩子跟他是不太有情感连接的。母亲的无地位感,促使她将孩子紧紧握在手中,情感联系过度紧密。 比如当代依然可见的,儿子跟母亲关系过好,父亲在外与其他女人欢愉。 看似出轨,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也有儿子母亲双方连接过于紧密将父亲这个男人排除于外的意思。当代母婴关系重要性的过度曝光的另一个潜在危险,男人(父亲)的位置变得可有可无。这是非常可怕的。肯定父亲的在场,是非常重要并且需要去施行的。

  结婚了的男孩依旧没有办法完成与其母的分离,反观,其父不在父亲的位置上的可能性是非常高的。

  另一部分正成为父母的人群伴随着网络时代的崛起对曾经自己的遭遇有所感受,而这些感受不够清晰,某部分推动了他们的焦虑,以至于过于焦虑地想要找到一个出口,理解自己的痛苦是相对困难的,但是投入到下一代的培育,以此缓解自己的焦虑和痛苦来得相对容易,很多父母受着文化要求、自身焦虑、合群的压力、文化倡导、知识冲击等鞭子的抽击,迫不及待地对自己的孩子进行补足,补足他们曾经没有被满足的黑洞。

  目前可见的现象揭示了父亲不在场的缺憾,崇拜某个明星,评论他是好男人的标准与“好爸爸”联系起来,譬如吴彦祖、吴尊、邓超、文章。离开好爸爸这个标准之后,很多人陷入迷茫,好男人是什么呢?

  陈赫爱情公寓名言:好男人就是我,我就是曾小贤。

  但是在出轨后人设崩塌,文章等人在出轨后也是人设崩塌,这所谓的人设崩塌的原因,看起来是出轨。另一部分潜在因素,多数人站在女人或者孩子的位置上对那个“缺位的父亲”的失望在那刻被点燃。

  由于大背景下,男人们多数时候在外打拼,在家庭中的情感投入相对较少,多数人把自己心中理想父亲的期望放在了明星、领导、帅哥、有能力的男人身上以填充缺失感。

  父亲的重要性,我们不可忽略。回到母婴关系上,谁是那个最强有力最重要的关系见证人呢?是的,父亲。父亲作为婴儿主体的生育另一方,与母亲婴儿主体最为亲密。母亲、父亲共同努力生下婴儿,母婴关系在父亲母亲关系之后,忽略父亲的重要性,于其中任何一方都是不负责任的。

  三者缺一不可,所以同等重要。生孩子并不是一个人的事情,组成家庭也并非一个人的事情。两者皆由母亲、父亲、孩子三方的努力才呈现目前家庭的现状。关键在于,母婴关系≠客体关系啊!客体关系包含母婴关系,而不是等于好嘛!于婴儿而言,重要客体不光是母亲,父亲也很重要的啊!

  耶稣的故事作为中国人可能我们部分了解。上帝让处女怀孕生下耶稣度众人。这其实和早年中国母子(女)之间的关系相似,上帝并没有作为实体出现过,耶稣被其母带大,全程上帝以“神谕”出现,中国的父亲们除开工作,偶尔说两句话出现。这里的相似,耶稣出现的时期,正值动荡期,需要信仰的出现以促进和谐发展,中国目前经济发展的迅速,与男人们全身心投入工作有一定关系。安顿好后方阵营,才好往前冲,这是曾经的社会流行趋势。男女双方各自完成各自的功能,以促进社会和谐。 这是上一时代所提倡的,而当代提倡“男女平等”。男女平等,首先需要扭转的意识落到家庭之中,女人就是要带孩子的、男人就是要工作等想法也需要改变。 当然,前面我们已经提到很多母婴关系的重要性,平等均摊,父亲参与到其家庭,承担其位置的责任也是时代所召唤的。父亲在位,才能让母婴之间没那么过度胶着。

  母亲的功能倾向于主体情感上的依托,父亲的功能倾向于给到主体规则。缺一不可,我想我们的眼光不能只是局限在“母婴”之中。过于情感化让人沉浸在感觉之中无法自拔,过于理性化使人有骨无肉缺乏真实感。情感为个人真实,理性为相对的客观真实。个人真实的感受与客观真实之间相互映照。

  “你妈觉得你穿少了”这类能够激起众人有所感觉的流行话语已然揭示了母亲的过多投注,这并非个人的责任,而是众多人都有的感觉,那么也就是时代的需要推动的结果。我们知道母亲、女性更倾向于情感性,父亲、男性更倾向于理性。对于新生的主体而言,重要他人父亲母亲的重要性是相当的。在某部分投注过多的情况下,必然失衡。当情感和理性共同参与,天秤才足以维持平衡。

  非常重要不能被忽略的是,母婴关系看起来有问题,实际的关联离不开父亲的功能,你能想象一个焦虑的母亲跟父亲的关系吗?你能想象溺爱孩子的母亲和父亲的关系吗?我想也不必再列举更多的问题来强调父亲的重要性。

  当代提倡男女平等,女性也可以工作挣钱,其实这也意味着在家庭之中腾出了一定的位置给到男性回归家庭。社会更加丰富多彩的同时,我们的生活也不应只是固定在某个僵化的位置上做单一乏味的重复。

  除开生理原有的差异,相对同等承担才算是做到“男女平等”,在原有的基础上,男人们温柔一些带点情感,女人们再刚强一些带点理性。


另因创作需要,个别图片引用自网络,若有侵权,版权个人或单位不想本网发布,可联系作者或本站,我们将立即将其撤除


扫码关注壹点灵官方微信公众号

新注册用户回复【优惠卷】可获得50元倾诉优惠卷1张

另外还有精华版测评资料、治愈群等福利可以领取


4个人已点赞

评论(0)

期待你的评价哦~

心理咨询案例更多

心理咨询问答更多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