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点灵

欢迎来到壹点灵心理咨询服务平台专业的心理服务·放心的隐私保障

客服热线 400-626-0852

EAP热线 0571-28089956

服务时间(早8:00~凌晨1:00)

一直很焦虑怎么办

一直很焦虑怎么办
不知道为啥无论在哪儿无论在干什么就会有不好的想法然后开始焦虑,比如坐车感觉会出车祸然后就很不安开始感觉无力,晚上门一定得锁着不然感觉自己很不安,晚上也很难入睡,经常就觉得下一秒会有不好的事情发生,就开始不安呼吸困难 无力甚至发抖
已经持续很久很久了

Anna♡  
朱庭欣的回答
朱庭欣心理咨询师

你好,我是壹点灵心理服务者朱庭欣。
焦虑在我们当今社会很常见,似乎总有焦虑不完的事情,经常焦虑会让人感到坐立不安,对未来未发生的种种不确定结果充满担忧和恐惧,让自己身心俱疲,也没有精力和能力去关注其他事物。
很多时候,负面情绪并不一定来自于眼前的事情,是因为激起了一些过去情境中的糟糕体验,虽然这些感觉是真实的,但来龙去脉可能与当下事件关系不大,如果陷入其中,反而更加无法自拔,失去了检验现实情境的机会。
经常焦虑的人一般对自己要求很高,希望事事都在自己的掌控范围内,不允许出现一点差错,认为不确定性会导致灾难化的后果,引起躯体不适和不良行为应对,甚至会伴随一些强迫行为,如反复检查、反复确认、反复寻求保证等。
无论是说话还是头脑中的声音,总离不开“全部、所有、一切、一定、肯定、每次、从没”等以偏概全的词语,我们不妨觉察一下,自己什么时候会用到这些词,使用时的感受如何,不好的想法产生时会联想到怎样糟糕的后果或画面,对自己的“威胁性”有多大,相信程度如何,发生的可能性怎样,对自己的日常生活造成了什么程度的影响呢?
心理学中有个“战斗–逃跑–冻结反应”,遇到危险时我们会本能的想要战斗或逃跑,但如果觉得危险过于巨大、过于恐惧时,会过度激活副交感神经,关闭感知,不去思考,出现冻结、麻痹或恍惚的状态,就像小动物会“假死”一样,这是当时我们保护自己不去感受、体验那些无法承受的痛苦和折磨的一种策略,其实我们平时都会出现短暂的冻结现象,比如我们在屋内聊天,突然传来一阵强烈的敲门声,大家第一反应都是停下一切动作,屏住呼吸,去听听门外发生了什么,再做下一步动作。
如果焦虑程度有些高,可以准备一个小小的笔记本,不要用手机,每天有焦虑时就直接写下焦虑或担忧什么东西,专门记录下来,一页就是一天,写出来后,象征性地把情绪倾倒于纸上,大部分焦虑会明显降低,在写的过程中就已经把事件、情绪梳理了一遍,前因后果也更加一目了然。
或者也可以开辟一个固定专属的焦虑时段,10-30分钟都可以,这个时段什么都不做,专门留给自己焦虑,看看自己最担心什么,白天焦虑什么可以先记下来,晚上就把它好好焦虑到底,焦虑够了就出来,因为越控制自己不去想某些事情反而想法和画面越清晰强烈,这也是我们的思维反弹,此时不如反向操作,避免理性思考,故意去焦虑,反而会不再想那些糟糕的后果,注意力自然而然地会转移到其他事物上,并且把焦虑延迟到专属时段也可以让我们产生对焦虑的忍耐力和耐受力。
焦虑、兴奋时会激活交感神经,冷静、平静时会激活副交感神经,两者互相拮抗、抑制,而启动副交感神经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深呼吸、腹式呼吸。
镇定自若是相对的,只要我们在意某些东西就会一定感到焦虑压力焦虑不全是坏事,我们是可以焦虑的,适度焦虑可以鞭策我们把事情做得更好。很多时候,左右我们的可能不是焦虑,而是对焦虑的态度和认知,同时,焦虑也是一种信号,提醒我们可能出现的潜在危险自己是否有能力应对,也许我们要做的不是太快地把焦虑消灭掉,而是停下来,去听一听我们内心的诉求,那些让自己不安的究竟是什么呢,这种模糊的不安全感是怎么来的呢,从我们曾经的经历中能不能找到一些影子呢?
感谢你对壹点灵平台的信任和支持,希望我的回答能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