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个关于羞耻感的问题。这个问题困扰我多... 这是个关于羞耻感的问题。这个问题困扰我多年。现在我有些自觉。 我印象中有几次羞耻得不敢见人的感受。第一次是我六七岁。我打破了小朋友的饭盒。我羞耻死了。当时家里经济不好,我不敢跟爸妈说。可怎么赔给小朋友呢?我害怕死了。晚上睡觉半夜惊醒。不知所措。现在回头来看实在是微乎其微。但是挣扎的感觉我一直记得。 第二次是写毕业论文。导师给每个人分了个题目。我想写自己的题目。导师不同意。我坚持。导师最后决定不管我。我还是开题了。开题时导师明确跟其他老师表明他不管我。其他老师围攻时,我孤立无助。后有个授课老师救了我。最后我也毕业了。论文写得不好也不差。我自己觉得收获很大。这一次开题之后,我又感受到了那种羞耻感。有好几天我不敢出门见人。不敢去学院。觉得谁都在盯着我,嘲笑我。理性上当然明白这不是真的。 第三次是出国之后。某学期我成绩不好。老师们觉得我眼高手低。我自己也承认。可是我觉得眼高手才能变高。后来我被系里点名批评。我羞耻到不敢出门。成天躲在办公室。而若有人在我门外说话,我直觉便觉得他们在谈论我。当然事实并非如此。 我不太明白。我一直眼高手低。但是遭遇否定之后很容易感到羞耻。但羞耻感肯定不是专业欠缺。可能是源自自己感觉到的内在某个缺陷。是我没有面对自己的那一部分吗? 举例来说,我羞耻是因为我害怕别人因为此认为"某某原来是。。。"这省略的部分是我自认为自己有但是不原意面对的缺陷吗? 我每天锻炼。每天总结。我一直做自己喜欢的事(经过了很多折腾)。我暂时不存在意义的问题。但是羞耻感这个问题的确困扰我。目前成了我的绊脚石。希望大家建议或者意见或者分享经验也可。
这是个关于羞耻感的问题。这个问题困扰我多...
这是个关于羞耻感的问题。这个问题困扰我多年。现在我有些自觉。
我印象中有几次羞耻得不敢见人的感受。第一次是我六七岁。我打破了小朋友的饭盒。我羞耻死了。当时家里经济不好,我不敢跟爸妈说。可怎么赔给小朋友呢?我害怕死了。晚上睡觉半夜惊醒。不知所措。现在回头来看实在是微乎其微。但是挣扎的感觉我一直记得。
第二次是写毕业论文。导师给每个人分了个题目。我想写自己的题目。导师不同意。我坚持。导师最后决定不管我。我还是开题了。开题时导师明确跟其他老师表明他不管我。其他老师围攻时,我孤立无助。后有个授课老师救了我。最后我也毕业了。论文写得不好也不差。我自己觉得收获很大。这一次开题之后,我又感受到了那种羞耻感。有好几天我不敢出门见人。不敢去学院。觉得谁都在盯着我,嘲笑我。理性上当然明白这不是真的。
第三次是出国之后。某学期我成绩不好。老师们觉得我眼高手低。我自己也承认。可是我觉得眼高手才能变高。后来我被系里点名批评。我羞耻到不敢出门。成天躲在办公室。而若有人在我门外说话,我直觉便觉得他们在谈论我。当然事实并非如此。
我不太明白。我一直眼高手低。但是遭遇否定之后很容易感到羞耻。但羞耻感肯定不是专业欠缺。可能是源自自己感觉到的内在某个缺陷。是我没有面对自己的那一部分吗? 举例来说,我羞耻是因为我害怕别人因为此认为"某某原来是。。。"这省略的部分是我自认为自己有但是不原意面对的缺陷吗?
我每天锻炼。每天总结。我一直做自己喜欢的事(经过了很多折腾)。我暂时不存在意义的问题。但是羞耻感这个问题的确困扰我。目前成了我的绊脚石。希望大家建议或者意见或者分享经验也可。
心理学家认为人类最负面的情感,既不是悲伤也不是愤怒而是羞耻感,羞耻感是一种直接针对自我的情感,它使我们贬低自己的价值,羞耻中的人往往认为自己没有价值,而且这种感觉很多时候不以“我做了不好的行为”为前提,也就是说一个人可以在什么都没做的情况下,仅仅是因为自身的存在就感到羞耻,在羞耻感中人的自我意识是矛盾的,他一直在自我审视自我批判,并且还把这种审视和批判想象成是由别人做出的,通过这种方式羞耻中的人,让自己一直活在想象中的别人的眼光里,羞耻感对人的负面影响在于它会切断一些正面情绪,比如兴奋愉悦或者好奇,却回带来警惕和抑郁,社会学家指出羞耻感是“掌控情绪”,我们对其他情绪的表达就会受到抑制,除此之外,羞耻感还是最不容易被我们承认和释放的情感,在感到羞耻时,我们会尽量减少面部神情,希望不被他人察觉。但实际上这种情绪并不会随着时间流逝消失。
心理学家认为,羞耻感的形成来源于两岁前孩子得到的沟通反馈。当孩子自我意识萌发以后,想要追求独立和获取父母关注这两方面遇到困难的时候,孩子会产生挫败感,进而产生羞耻感。
心理学家埃里克森认为这个阶段的孩子存在“自主权”对“羞耻和怀疑”的发展危机,如果父母过于约束孩子,不给孩子适当的权利,孩子会对自己产生羞耻感。
此外,当孩子意识到自己和其他人并不是一体共生时,他会感到不安,他内心会产生被抛弃的恐惧,这也被有些研究者看做羞耻感的核心。心理学家胡科特认为孩子有一种被关注的渴望,当孩子从父母身上得不到关注时,他可能会认为没有人对自己感兴趣,他会为自己的存在感到羞耻。
当一个人感到内心的快乐或热情很难被其他人接受,或者会让对方不适时,他会通过羞耻感来压抑内心的情绪状态,让两个人的交流状态能够保持和谐。
有些很容易感到羞耻的人,他们会习惯性的把问题归咎到自己的身上,他们觉得都是自己不够好。这种持续性的羞耻感可能会发展为抑郁,让他产生自杀的想法。同时,抑郁和羞耻之间存在一个相互促进的作用。
总是感到羞耻怎么办?过度的体验到羞耻感,会让一个人害怕犯错,追求完美。同时,过度的羞耻会导致一个人过于严苛的要求其他人,当回应的需要没有被满足时,产生强烈的愤怒感。面对羞耻最恰当的办法,就是学会欣赏它。
克服羞耻感的方法有哪些呢?
1、对羞耻感保持耐心
羞耻感并不是一种让人舒服的感觉。当你体会到羞耻感的时候,你的活力和乐观都悄然无存,你会想要快速逃离让你产生羞辱的场景。
事实上,那些体会到最强烈的羞耻感的人,往往是那些非常急迫想要治愈内心痛苦的人。
心理学中有一个关于苦难的公式:苦难=痛苦*对抗。你越是希望羞耻感赶紧消失,它的存在感会越发的强烈。
虽然你不能一下子逼迫你喜欢或尊重自己,但是你可以试着用开放的态度看见自己。比如,当你因为某个行为感到羞耻的时候,你可以试着看见“虽然我现在很想钻到地缝里,但我依然坚强的存在于此”。
此外,你可以试着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把关注点放在你想过的生活上。
2、充分的了解自己的羞耻感
你可以给自己准备一个羞耻感的记录本,记录那些让你体会到羞耻感的时刻,尤其是那些反复让你感到羞耻的事件。
你可以写下羞耻感出现的情境,相应的行为是怎么引发的,你的感受以及你的反应。同时,你可以仔细观察不同的反应方式带来的后果是否不同。
当你发现自己的生活充满羞耻感时,你可能会感到很吃惊,但是,对羞耻感的充分认识,会更加有利于你克服羞耻感。
3、关注你防御羞耻感的方式
为了逃避不愉快的羞耻感,有些人会发展出防御机制。虽然防御机制会让人的羞耻感得到片刻的缓解,但是内在的根源并未消失。
常见的防御羞耻感的方式包括:否认,不愿意接受让你感到羞耻感的事物;回避,远离让你产生羞耻感的人或事;愤怒,把周围的人都推开;完美主义,过于苛刻的要求自己和其他人;吸引关注,用夸张的方式暴露自己想要隐藏的部分。
了解自己的防御机制,可以让你明白自己拥有其他的选择来应对羞耻。
4、与让你感到安全的人在一起
你可以试着在信任的人面前,把你的一部分羞耻感暴露给对方。当你发现对方并不会厌恶或害怕你时,你内心的安全感会增加。
此外,即使其他人并没有很好的回应你,你也不能全面否定他对你的看法,你可以通过他的其他行为来验证他对你的关心。
5、学会自我关怀
自我关怀包括三个要素:承认痛苦;共通人性;对自己友好。研究表明:学会用自我关怀的方式对待处于困境中的自己,可以减轻人内心的焦虑和抑郁,提升人的生活满意度。
你可以对自己说:我承认羞耻感会给我带来痛苦,但我愿意尊重和欣赏它的出现。每个人都会有感到羞耻的时刻,我不是孤单一人。我可以试着像对待最好的朋友一般,安慰这个脆弱受伤的自己。羞耻只是我的一部分,我的身上依然存在着羞耻无法撼动的价值。我可以带着羞耻感,过上一种充实、有意义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