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点灵

欢迎来到壹点灵心理咨询服务平台专业的心理服务·放心的隐私保障

客服热线 400-626-0852

EAP热线 0571-28089956

服务时间(早8:00~凌晨1:00)

“粉发女孩遭网暴抑郁离世”事件 # 警示...

✲“雪崩之下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 99年女孩郑灵华因为一张头发染成粉色的照片,被迫遭受网络暴力。照片中她正拿着研究生的录取通知书和躺在病床上的爷爷分享成功的喜悦,不曾想,她最喜欢的粉色发色,她的精神支柱爷爷,她的“软肋”,会成为网友用来攻击她的“武器”。

✲ 事情的起因,是某专升本课程机构盗用了她的照片,将其包装成是励志逆袭的典范以吸引学员付费报课。由于其课程质量差,部分学员意识到上当受骗后,纷纷跑到郑灵华的微博下,迁怒于她,对她进行无差别攻击。

☂ 网络上不明事理的看客被带节奏,跟着一起“口诛笔伐”——粉发被羞辱为“陪酒女”;被造黄谣,说她和爷爷是“老少恋”;被侮辱谩骂,指责她破坏了教师的社会形象。

✲ 整个过程,郑灵华有澄清,有声明,有尝试通过法律途径追究责任,她并非是软弱的人。坚强的人被压垮,这背后的沉重难以言说。“内部世界逐渐坍塌,外部世界看不见希望。” 郑灵华走了。留下的还有正遭受同样网络暴力危机的人,还有活在暴力阴影下的人。

♠【扪心答问】邀请平台咨询师尝试通过解读社会时事、热点事件下的心理动因,形成焦点讨论。一起来看看针对这起网暴事件,他们是如何思考的。有什么想法见解,大家也可在评论区留言~

小灵光  
齐卉的回答
齐卉心理咨询师

小灵光你好,很高兴可以在此与大家探讨这个问题❤。

粉红色头发女孩郑灵华的离世,是这个时代的悲剧,也是一记警钟,让我们明白,社会对〖不合常规的现象〗的包容仍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这次事件让我想起前几年发生在我们家族的一件事。那年流行灰蓝色的头发,家里一个19岁的表弟寒假回家,过年前染了这个颜色,但头发刚刚染完时,是比较耀眼的蓝,晚上等到他公务员的爸爸回到家看到他的头发,三个人就起了激烈的争执。他的爸爸|气愤又无奈的说:“一会儿还要带你去看你大爷,你这个头发让他们看见,人家该怎么想?”表弟也非常委屈,“我只是染了个头发,又没有真的做不好的事,为什么就不行?”

|那天晚上最终是他父母单独出去串的亲戚,出于对他的保护,没有带他出门,他在家跟我哭诉了两个小时,情绪才平息。

〖我可以理解他父母的顾虑,他家住的是2000年爸爸分配的房子,小区里的住户几乎都是他爸的同事,在我们那个保守的小城,哪怕是在夜晚,蓝色的头发也会为他和他父母引来很多争议。〗

〖我也明白他为什么情绪如此激动。〗19岁是青春期的尾巴,他从小到大没有叛逆过,好不容易熬过了高考,本以为解除了束缚,仅仅想通过不一样颜色的头发展示自己的个性,但他念的专科院校不允许,家里也不允许,他也不明白为什么按照自己的意愿穿衣打扮就这么难。

我还有一个刚好在山东某专科院校当老师的朋友。我跟她说起这件事的时候,她就像条件反射一样立刻反应道:“当然不行!如果我们当班主任的不管,学校发现了会惩罚我们!”

我看了看她身上裁剪简单的黑色连衣裙,她的衣柜里几乎都是这样的衣服,没有复杂的花边,没有鲜艳的颜色,也没有明快的图案,她曾在逛商场时指着荷叶袖的衣服对我说,要是穿这样的衣服去上班是不行的,也不能做颜色太艳的美甲,不能染发,学校怕老师那样打扮会带坏学生。

郑灵华是勇敢的,她顶住了身边的杂音,让大家看到,并不是循规蹈矩的孩子才能考上名校研究生。

她本来也是幸运的,只可惜,虽然华东师范大学敢于招收一个粉红色头发的研究生,但社会层面对教师的刻板印象和对粉红色头发的偏见还是害死了她。

那年,我19岁的表弟第二天就被父母带去剪了个毛寸,一头蓝色的头发只剩下阳光下隐隐的蓝色的微光,即便这样他照镜子看到自己耀眼的头发时依然心有余悸,那年过年,他最担心的就是亲戚问起他头发时投来异样的目光。

每当我试图感受郑灵华在人生的最后几个月承受了什么样的压力,都难以言说这种感觉,只能感受到排山倒海的压迫感。

毕竟我与我的表弟一样,只是会被邻里闲言碎语扰乱心境的普通人,而她,承受的是被网络放大了几十倍甚至几百倍的杂音,并且选择了直面压力与之抗争,直到自己被这座大山压垮。

或许很多混杂在网络上对郑灵华进行攻击的人认为自己是在纠正不正之风,以他们所接受的教育,他们维护自己的内心正义,认为老师就要有老师该有的样子,【可正义如果没有公平和对人性的关怀做基石,就变成了暴徒的狂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