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建议先保存方便的时,安静的阅读其中的方法和练习应用
1、减少过程完美主义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不断给自己打气
你有没有经历过定了计划,一顿操作猛如虎后的无力感和空虚感?
这时候要关注重点是,你是不是在用“目标的完美标准”要求了“过程中正在积累经验的自己”。
目标的完美会激励我们有动力,但是“过程完美”会成为很大的压力,让我们变得紧张焦虑、自我否定,甚至因为情绪影响了原本正常推进的任务。
应对策略:设置明确的目标,然后制定计划分解过程中的小目标与激励,高效执行。
定位速效法,摘自百度百科
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实验:将一个班的学生分成3组,前去10公里外的村庄。
1、甲组的学生不知村庄有多远,只让他们跟着向导走。刚走2、3公里,就有学生叫苦,走了一半路学生开始抱怨,情绪低落而且开始散乱,以至溃不成军。
2、乙组的学生仅知道距离目的地有10公里。中途没有路牌。他们只跟向导走,走了多少,还剩多少一概不知。结果行走不到一半就有人叫苦不迭,速度也越来越慢。估计快要走到时,有一学生高喊“加油”,学生们才振作精神、加快速度。
3、丙组的学生不仅知道距离目的地有多少公里。而且途中设有路牌,上面写有里程,他们走了多少还剩多少路程心中有数。结果这组学生一路上精神饱满。当他们走疲劳时,一看路牌知道已经8公里,这时不但没人叫苦,反而有人带头唱歌鼓劲。
实验的最终结果当然显而易见,丙组最快,乙组次之,甲组最慢。所以,心理学家将按计划工作,目的明确,效率增高的现象叫“定位速效法”。
2、接纳情绪,提升对情绪的包容和接受的能力,与情绪共处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人人都有情绪,正面情绪和负面情绪都是健康的情绪,只是有时候情绪的表达方式会影响到自我解决问题的力量。
应对策略:通过阅读个人成长类的书籍、正念、冥想,自我觉察观察自己的情绪,以及情绪背后的需求
3、对人和事情减少评判,不仅仅用“对”或“错”评价
当你对一件事有了“好与坏”这样的评价,坏的方面就会引发我们本能的抵触和攻击欲望,会让我们表现出厌烦、愤怒、逃避;
如果对自己的行为只是用好与坏这样的视角来看待,对自我的攻击会让我们产生非常多的负面情绪,形成内耗占据了做事的精力。
应对策略:不带评判的看待问题,尽量减少“非黑即白”、“全好全坏”这样的认知模式,从多角度、完整的看待问题,既要看问题本身,也要看问题的背景。
4、相信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回想一下:
自己现在已经具备的学习能力、工作能力,兴趣爱好的能力是经过了怎样的过程形成的呢?
中间你克服了哪些困难,是你的什么能力让你一路走到现在呢?
其实,你比自己想象中要强大很多,但是因为习惯性的关注自己“没那么好”的部分,把好的部分归因为幸运和外界,导致很难发现自己的力量,低估了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会导致遇到问题时第一时间会焦虑、退缩,而不是思考解决之道。
应对策略:
1、学习使用自我肯定清单,学习自我关怀的技巧
2、关注自己的认知模式,当外归因一些积极的改变时,同时也尝试问自己是什么能力促成了这样的变化
3、尝试通过阅读成长类书籍、自我觉察,做个人成长类的心理咨询或团体咨询,更全面完整的认识自我、探索自我。
另因创作需要,个别图片引用自网络,若有侵权,版权个人或单位不想本网发布,可联系作者或本站,我们将立即将其撤除
扫码关注壹点灵官方微信公众号
新注册用户回复【优惠卷】可获得50元倾诉优惠卷1张
另外还有精华版测评资料、治愈群等福利可以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