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点灵

欢迎来到壹点灵心理咨询服务平台专业的心理服务·放心的隐私保障

客服热线 400-626-0852

EAP热线 0571-28089956

服务时间(早8:00~凌晨1:00)

心理杂志

没有原则问题却想离婚?问题出在哪里?

作者:王晓霞   2025-07-31   149次阅读   0个赞

e322cde6b1c745e57a676dec514721a0.png

经常在网上看到姐妹们这样的吐槽,我和老公之间没有原则性问题,但是想离婚了。要说有什么大问题吗?似乎没有。老公顾家,工资上交,没有出轨,没有不良嗜好……可是就是感觉压抑不开心。

当你兴高采烈分享成就,他泼冷水:‘这有什么了不起?’当你家务带娃累到不行,他挑剔:‘这点事都做不好?’妻子的感受被忽视,价值被贬低,自信一点点被蚕食。在长期的婚姻中,两个人一直没有共同话题,共同兴趣爱好,不能相互理解。说话就是吵架,指责多包容少,不然就是各种打击以及各种嫌弃,或者是沟通太少沉默太多。结婚以来觉得自己像个保姆,尊重几乎没有的……如此等等。

其实,在这个看起来不错的婚姻中,女性正遭受着无形的暴力,长期被贬低会导致自我怀疑、自我否定,甚至会损害女性自尊和自信,直至抑郁焦虑。它严重破坏亲密感和安全感,甚至导致离婚或长期不幸的婚姻。

这样的婚姻状态在我们身边似乎不是少数。近期“房主任”的脱口秀火遍全网,《出走的决心》引发热议。女性视角作品的爆火将万千中国家庭中女性正在面对的“处境”公之于众。不禁让我们思考,不谈男女对立,夫妻关系问题到底出在哪里?今天就用心理学扒一扒,那些在婚姻里习惯性指责、贬低、不尊重伴侣的男性潜意识深处,到底发生了什么?(声明:以下观点只为某个角度的分析,没有贬损用意,请男性朋友理性看待。)

在东亚父权制文化背景下,贬低与指责伴侣常成为某些男性满足权力欲与控制欲的工具。这源于深层的不安全感与对失控的恐惧——当男性在社会各层面感到无力时,亲密关系可能成为其寻求掌控感的安全出口。通过贬低伴侣让其感到自卑、渺小、无助,他们试图巩固关系中的主导地位,确保自身需求被优先满足。这种行为本质上是一种操控策略,旨在削弱伴侣的自主性,使其更易顺从、不敢挑战权威。因此,婚姻中的贬低指责,往往是男性将自身在成长、社会或职场中累积的无助感,向更“安全”的伴侣转嫁的代偿行为,是其无意识间维系控制的手段。

其次,深层的不配得感与低自尊可能是另一核心动因。部分男性因内在的自我价值感匮乏,将婚姻伴侣异化为维持心理平衡的工具。他们通过贬低对方来建构虚假的优越感——“将她踩低,方能显我之高”——实则是将伴侣物化为抬高自我的垫脚石。指责伴侣的过失,本质是转移对自身缺陷或失败的焦虑。这是一种典型的防御性投射,将无法接纳的负面自我特质,如无能、软弱,转嫁并外化到伴侣身上,通过攻击对方来虚幻地切割与“不良自我”的联结。

此外,内化的性别歧视与僵化角色脚本影响深远。东亚文化中,男性自幼便在家庭、社会与媒体浸染下,无意识习得并合理化一套不平等的性别秩序。其表现包括:轻视女性的意见、情感、需求及成就;视家务育儿为女性“天职”,并因其“未达标”而苛责;将挑战其地位的女性污名为“不驯服”、“失职”。这背后的心理机制是“社会学习理论” 的实践,即通过观察模仿权威男性行为,并将结构性压迫内化为“自然法则”。

更深层地看,许多婚姻中男性习惯性的指责与贬低,往往根植于沟通、情绪管理与情感能力的多重匮乏——这在我们社会男性成长过程中尤为突出。我们国家盛传的“男儿有泪不轻弹”让他们从小缺乏学习健康表达的机会,难以识别、管理内心的愤怒与挫败,更无法有效传递需求与伤痛。当不满、压力或需求受挫时,指责贬低便成了唯一掌握的情感“语言”,将伴侣异化为宣泄情绪的“沙袋”,这是一种原始且极具破坏性的代偿。他们可能从未习得建设性沟通技巧,或习惯于用攻击姿态掩盖脆弱。更导致同理心缺失,无法体会伴侣立场,轻视对方感受,甚至将伴侣因伤害产生的痛苦斥为“敏感”或“小题大做”,其核心是深陷自我中心主义与心智化能力不足的困境。更令人揪心的是,这种行为常是代际创伤的强制重演——若其原生家庭充斥着贬低与不尊重,或自身曾是亲密关系受害者,便可能无意识复制这种扭曲模式,视其为“正常”互动。甚至主动扮演施虐者角色,以先发制人的伤害作为病态防御,避免再次沦为受害者。这一切背后,是未被疗愈的创伤通过僵化的内在关系模型,在代际与亲密关系中循环往复的沉重烙印。

这个世界由男人和女人组成,我们应该是朋友合作起来,而不是敌人对立起来。在社会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天,男性女性更应该发展自己的智慧,找到更加理性文明的相处方式。在这个过程中不仅需要女性的大声呼吁,更需要男性的主动成长。

女性需明确界限:清晰认识到指责和贬低是不尊重、不可接受的行为,不是“爱”的表现。在对方冷静时,清晰、坚定地告知对方这种行为对你造成的伤害,明确表示这是不可接受的。使用“我”句式,如“当你...(具体行为)时,我感到...(具体感受),我需要/希望...(具体期望)”。设立并坚守底线,明确告知如果这种行为持续,会有什么后果(如暂时分开、寻求咨询等),并坚决执行。寻求支持,不要独自承受。向信任的朋友、家人倾诉,或寻求心理咨询师的专业帮助。加入支持团体也有帮助。优先自我关怀,专注于自己的需求、兴趣和心理健康,重建自信和力量感。

男性需要承担责任与改变:自我觉察,这是改变的第一步。诚实地审视自己的行为模式、背后的动机以及对伴侣造成的伤害。真诚地为自己的行为道歉,承认其伤害性,而非找借口。针对愤怒管理、情绪调节、沟通技巧、自尊提升、性别观念重塑寻求专业帮助,理解自身问题根源和学会健康行为模式。学习健康沟通,练习表达感受,用“我”句式,学习积极倾听,学习建设性地处理冲突。主动反思并挑战自己内化的性别刻板印象和歧视性观念,挑战内在偏见。练习同理心,有意识地站在伴侣角度思考,体会她的感受。管理压力与情绪,找到健康的压力释放和情绪调节方式,而不是向伴侣发泄。

  理解这些心理动因,不是为了替施动者开脱责任,而是为了更清晰地认识问题的本质,帮助受害者摆脱自责,并为寻求改变或离开提供方向。 健康的婚姻建立在相互尊重、平等、支持和关爱的基础之上,任何形式的贬低和指责都是对婚姻本质的背离。无论你正经历什么,都值得被尊重、被珍惜,也拥有选择如何回应的力量。真正的爱不会让你感到渺小,而是让你在对方眼中看到自己最闪亮的模样。

 

另因创作需要,个别图片引用自网络,若有侵权,版权个人或单位不想本网发布,可联系作者或本站,我们将立即将其撤除


扫码关注壹点灵官方微信公众号

新注册用户回复【优惠卷】可获得50元倾诉优惠卷1张

另外还有精华版测评资料、治愈群等福利可以领取


0个人已点赞

评论(0)

期待你的评价哦~

心理咨询案例更多

心理咨询问答更多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