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点灵

欢迎来到壹点灵心理咨询服务平台专业的心理服务·放心的隐私保障

400-626-0852

0571-28089956

服务热线(早8:00~凌晨1:00)

心理杂志

从心理学角度解析《红楼梦》中的林黛玉

作者:王玲   2018-04-02   7085次阅读   13个赞

  从文本到影视作品,《红楼梦》一直都百看不厌。不同时期,不同角度对里面的人物都有不同的解读。接触心理学后,对里面的主人公之一的林黛玉更是有了不同的理解。

  林黛玉有一个比她小一岁的弟弟三岁时病逝,弟弟病逝时林黛玉也才4岁,本来家中两姐弟有个玩伴,弟弟的病逝给了她一定的打击,有了创伤性心理障碍。母亲所受的打击不亚于她,一定也是伤心成疾,无暇也没有意识到去疏导她的心理障碍。在黛玉6,7岁时,母亲也早逝,(母亲多半也是心理疾病没有及时疏导和治疗所至)这些对她来说无疑于雪上加霜。心理更多一重阴影。她的体弱多病跟这些不无关系,只是家人并没有这个意识,只以为她身体弱,常年给她吃药,却不知心病还需心药医,是药三分毒。长此以往体质越来越差,为后面泪尽而逝埋下了伏笔。

  10岁被外婆接到贾府扶养,虽然外婆对她疼爱有加,但毕竟自己有那么多子孙,难免有照顾不到的地方。11岁父亲也去世,她成了孤儿,从小没有得到父母亲人足够的爱和滋养,寄人篱下的生活,加上一次次亲人离世的创伤,又没有得到及时疏导,创伤性心理障碍一直存在。让她形成多疑,敏感的性格。

  有一次婆子送宫花,由于是最后一个送她的,她便以为是别人挑剩下的,不屑一顾。如果从认知上纠正,她大可收下宫花,喜欢就多带几次,不喜欢束之高阁,完全没必要跟婆子计较,何况这婆子还是王夫人派来的。无故让自己不舒服,还得罪人。其实送宫花的婆子未必有意最后一支送她这儿,只是一个个挨着送而已。黛玉是被自己多疑的想法所伤,而非事情本身。

  还有一次,黛玉去找宝玉,走到门口,无意中听到有人论人是非,黛玉刚好听进去了,断章取义,以为是在说自己,因此暗然伤神,回到萧湘馆独自伤心,还不理宝玉,弄得宝玉莫名其妙。黛玉的多疑,敏感表露无疑。其实她大可以走进去大方的问,她们谈论的谁,当面解开误会,也不至于生不必要的气,与宝玉产生不必要的隔阂。

  天生的抑郁气质和后天的各种人生际遇,让她长期处于一种抑郁状态。这种性格状态在那样一个封建家族自然不是家长为宝玉择偶的最佳人选。当听到宝玉与宝钗的婚事已定,更是加重了她的抑郁,且找不到出口,身边的丫鬟也早被她弄的疏远了,只有紫鹃会陪她说说话,替她打算,也许毕竟是丫鬟,知识,见识有限,终没能打开黛玉心中的结。当时宝玉处于疯癫状态,自顾不暇,更不能陪伴和疏导她了。那种情况下她能想到的只有慢慢结束自己的生命,来得到解脱。,当听到宝玉,宝钗婚事已成事实之时,心中完全没有了寄托,一命呜呼。

  黛玉是典型的抑郁症,加上多疑,自卑等心理问题,性格决定了她的命运。如果在这个时代,她的父母能早点遇到一个好的咨询师,在她幼年弟弟妖折时,对她和家人进行哀伤辅导,及时做好心理疏导和个人成长,可能母亲不会早逝,林黛玉的创伤也能及时得到修复,童年不会一直伴随着阴影。父母都在,也不会将她送到贾府扶养,让她寄人篱下,形成敏感,多疑的性格。更不会与宝玉有那段不被祝福的恋情,导至自己陷于抑郁,不可自拔,最终送了性命。


另因创作需要,个别图片引用自网络,若有侵权,版权个人或单位不想本网发布,可联系作者或本站,我们将立即将其撤除


扫码关注壹点灵官方微信公众号

新注册用户回复【优惠卷】可获得50元倾诉优惠卷1张

另外还有精华版测评资料、治愈群等福利可以领取


13个人已点赞

评论(0)

期待你的评价哦~

心理咨询案例更多

心理咨询问答更多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