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修正讨好型人格? 我很清楚我是讨好型人格,我不想过于在乎外界对我的评价,对我的影响,但是嘴上说着不在乎,心里却总是特别在乎!同事或者朋友对我一点冷落,或者不高兴了,我就会担心是不是因为我哪里得罪人家了!其实我也清楚,人家不高兴可能不是因为我,但是就是会不由自主的在心里盘算一遍,今天是不是哪里惹到人家了!这种感觉真的很讨厌
怎么修正讨好型人格?
我很清楚我是讨好型人格,我不想过于在乎外界对我的评价,对我的影响,但是嘴上说着不在乎,心里却总是特别在乎!同事或者朋友对我一点冷落,或者不高兴了,我就会担心是不是因为我哪里得罪人家了!其实我也清楚,人家不高兴可能不是因为我,但是就是会不由自主的在心里盘算一遍,今天是不是哪里惹到人家了!这种感觉真的很讨厌
您好,我是壹点灵心理服务者姚立和,很高兴能回答您的提问。
看到您说,很清楚自己是讨好型人格,并且为此感到烦恼。现在不想过于在乎外界对您的评价,以及对您的影响。但是内心却还是纠结,嘴上说着不在乎,心里却总是特别在乎!您很讨厌这种感觉......
不知道您都试过一些什么方法,效果怎样?接下来,还想试试哪些方法呢?
一、讨好者有哪些特征
心理学家Susan Newman指出,讨好者活在别人对他们的期待中,不停的追逐着别人对他们的认可,为此他们愿意去做任何事。他们总是将他人的需要摆在自己之前,即使对方的要求不合理,也会硬着头皮去满足。
讨好者通常会有以下特点:
1.可以敏感的察觉到别人的感受和需要
2.就算牺牲自己的时间或是感到很疲惫,也要去照顾、帮助别人
3.无法拒绝别人的请求
4.不愿或不敢表达自己的负面情绪
5.害怕自己会给别人添麻烦
6.随波逐流、从众、不表达自己的想法
二、为什么我会变成一个讨好者?
1.需要别人来肯定自己 。讨好者往往是空虚的,他们渴求别人的关注和赞赏来填补内心的空虚。他们的情绪、安全感和自尊都基于别人的认可。讨好者无法认可和欣赏自己,他们只能通过别人的正性评价来形成自认为良好的自我概念。只有当他们被别人接受、被需要、被赞赏的时候,讨好者才会认为自己是有价值的。
2.没能充分感受到“无条件的爱”。很多讨好者的童年都只感受到了“有条件的爱”。只有当他们听话时,父母才会表扬他们。如果他们所做的不合父母的心意,父母会不满、生气。当他们明显违背父母的要求时,甚至会受到责备和惩罚。长此以往,为了得到父母的爱,避免被拒绝或抛弃,很多孩子试图变“乖”,而“乖”意味着按照父母的要求行事。他们压抑自己的需求和想法,转而去努力实现父母对他们明确提出的、或隐含的期望。
渐渐地,他们就学会了通过迎合别人来获得爱,同时也形成了错误信念:我是不可爱的,我不值得被人无条件地关爱。
三、如何停止讨好?
1.承认并了解自己正在讨好。意识到自己正处于讨好模式中,是停止讨好的第一步。尝试列出自己曾在什么时候,以什么方式讨好别人?讨好时自己的感受和结果又是怎样的?这可以帮助讨好者在以后碰到相似情境时,给自己一个警示。
2.关注自身,设置边界。试着察觉自己的需求,而不是他人希望你怎样。但如果一开始你就问自己“我想要什么”,可能太难回答。从简单的小事开始,尝试去做一件自己一直想做,但又害怕别人不喜欢的事情:比如换个发色,但前提是这件事是你自己真正想做的。当别人提出不合理请求时,讨好者通常感觉自己不得不答应。但要知道,拒绝是每个人的权利。甚至当你说不的时候,也不用费心思找借口,试着陈述自己“不想或不喜欢”这样做。你自己的感受比别人的需求和感受更重要,这并不是自私。讨好别人而放弃自己的边界,别人也不会因此而喜欢和尊重你,所以把自己的感受和需求摆在首位,是很重要的。就是一种设置边界的方式
3.在安全的环境中进行自我确认。解决讨好问题的核心是自我确认。自我确认是一个逐渐认识到,并接受自己的内心体验、想法和情感的过程。讨好者所缺乏的,正是看见真实自我的能力。心理咨询会给他们提供一段安全、稳定的关系。在这种安全的环境中,咨询师不会对来访者提出要求,更不会离Ta而去。来访者可以在此探索自己行为背后的原因,摆脱对于外界赞赏和认可的依赖,认识到自己作为独立的个体也是值得被爱的。
感谢您对平台的选择和信任,我是壹点灵心理服务者姚立和,乐意为您提供更多心理服务与支持。祝您生活愉快,一切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