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心理服务
平台承诺 免费退改
我很清楚我是讨好型人格,我不想过于在乎外界对我的评价,对我的影响,但是嘴上说着不在乎,心里却总是特别在乎!同事或者朋友对我一点冷落,或者不高兴了,我就会担心是不是因为我哪里得罪人家了!其实我也清楚,人家不高兴可能不是因为我,但是就是会不由自主的在心里盘算一遍,今天是不是哪里惹到人家了!这种感觉真的很讨厌
您好,我是壹点灵心理服务者倪婷婷,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
可能小时候父母的高压造成了我们的讨好策略,然后会在意别人的看法,会不自觉讨好别人。可是现在我们已经成年,拥有了成人的力量,不再是小时候那个无力的小孩,所以我们的行为策略也可以随之改善。
下次有类似的情况,可以问问自己:
1.当下我的需求是什么,优先照顾自己的需求;
2.我的付出是不是心甘情愿不计回报的,如果不是,尝试去说不;
3.在生活中找个边界清晰的榜样,站在普世的价值观里,这件事换成第三人,他会怎么处理;
讨好只是一种行为策略,还有很多很多其他的应对策略等待你去开发。
感谢您的信任,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所帮助,如有需要欢迎私信。
您好!我是壹点灵心理服务者郭玲玲,很高兴能回复您的问题
从你的描述中来看你特别在乎别人的看法,别人的态度,担心那里得罪朋友了。理解你此刻的心情和感受,你一定很委屈纠结难过吧!
讨好型人格的特点有:
1,关于原则,讨好型人格的人从来不把自己放在第一位,不关心自己,忽略自己的感受,内在空虚匮乏。
2,讨好型人格的人从来没为自己而活,她的注意力都在如何讨好别人,怕别人不高兴,让别人定义自己,因为内心的空虚和匮乏,所以不断地讨好别人,用外界的认可和评价暂时填补内心的空虚和匮乏,就像一个追着太阳走的人,永远都追不上。
3,你对自己的态度就是别人对你的态度。
如何改变
1,从认知层面
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身上,你要意识到在你的世界里你是最重要的,你是第一位,你要为自己而活,允许自己的真实的想法感受出来的,你要照顾自己的感受,你要认可自己理解自己,建立精神界限,,你要为自己而活,你要允许自己真实的想法感受出来,你要照顾自己的感受,先看到自己,你要认可自己、理解自己,建立精神界限,先看到自己。停止在乎别人的看法,停止以别人的期待要求自己,不是别人认为你怎么样你就怎么样,而是你要自己发现自己的优点,要能看到自己的好,这一切都出于你。
2,从行为层面
除了你自己,停止讨好任何人,包括父母男朋友等,遇到事情和别人的请求,先问问自己愿不愿意做,自己感受如何,自己想做什么,自己填补内心的空虚于匮乏关心照顾自己的感受,理解自己,鼓励自己,培养自己爱好、工作、技能等,从中体验成就感
感谢你的信任与支持!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所帮助
您好,我是1.0的心理服务者杨珠文,很高兴能够为您提供解答服务。
看了你的描述,你说自己是讨好型的人格,你对自己有一个清楚的认知,这点非常棒,你现在努力的在说服自己,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你跟自己说我不在乎你们怎么看我,怎么评价我,但是当有事情发生的时候,你的第一反应就是人家会怎么想我,我是不是让别人不高兴了,你明明这种想法是不对的,但就是控制不住这个错误的信念,你讨厌这样的自己,就好比讨厌别人的明知故问,这种感觉让你很心烦,不知道我是否理解了你的心境。
认知行为心理学是这么说的:人的看法与想法(认知)决定自己的心情以及行动;人之所以感到情绪困扰,主要是由于他对事、对人、对己的不适当的看法。讨好型人格非常容易出现人际关系的问题,总是过分讨好别人,贬低自己,其中比较核心的问题就是过度自卑,没有办法接纳自己
现在你清楚自己是讨好型的人格,那我们可以来思考一下
你知道人家不高兴跟你没关系,但还是控制不住的会想是不是我哪里做的不好,惹对方生气了,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呢?如果对方生气了,会对你产生怎样的影响?
你很担心会得罪别人,你是在害怕什么吗?
当你有这种念头出现的时候,我们不妨学会用批判性思维来思考,它会让我们重新认识周围的环境,重新认识发生在身边的一切,你存在的价值一定不是为了“让所有人都满意”,这既不合理,也不可能,更不会给你带来真正的价值感。
找到比讨好更重要的事,你可以认真地问问自己:
做什么事能真的让我觉得有成就感、很开心?而不是因为别人的评价?
我想成为一个怎样的人?我希望若干年后的我能做什么事,周围有谁?
为了成长为自己想要的样子,我现在可以做些什么?
希望我的解答能够帮助到您,如有疑问欢迎私信联系。
我是壹点灵咨询师樊玢。从你的问题中,你表达对自己的不理解和困扰,你能积极的在平台上寻求帮助,这无疑能帮助楼主你能更好的理解和认识自己,从而调整自己。
讨好型人格,经常会先考虑他人的需求,忽略自己,担心自己没做好。当你在考虑自己的需求,和照顾他人的需求,如果总是没办法平衡,并希望找到方法,走出这种纠结,以下的一些建议,或许对你有所帮助:
一.觉察自己,尝试自己照顾自己,做如下步骤:
1.当你不自觉讨好时,暂停一下,觉察这个讨好的行为背后有什么需求
当我们觉察到自己讨好的时候,做一个呼吸,问问自己,这个讨好背后有什么需求呢?不带任何评判、或情绪,只是去好奇,是需要别人的认可、关注、喜欢······无论是什么,去好奇你在身体的哪个地方最能感受到这个需求,或许是在心的位置,或许是身体其他部位,轻柔地把手放在这个地方去感受这个需求的存在。
2.把这一个需求交回给自己,而不是交给他人
感受到这个需求,感受到需求存在,跟TA说,我在这里,我看见你了,你需要认可,需要关注,需要被喜欢,让我来照顾你吧······把这个需求交给自己,而不是交给其他人。
二. 从连接自己开始,去连接他人
当你再次进入人际交往时,你可以保持上面的练习:把一部分的注意力保持在自己身上,稳定自己,不完全被别人带跑。当你不断地在人际关系中保持这个练习和觉察,慢慢地,你会找到一种连接自己,同时连接他人的状态,尝试的次数越多,越能达到一个自己想要的状态。可以帮助我们处在一种温和而坚定,自在从容的状态,这样将会带给自己,也带给他人更多的平静和力量。
如果我们把自己全部交给别人的看法,我们会失掉力量,慢慢的也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如果把自己只照顾自己,不考虑他人,很可能会为自己带来一些人际的冲突。
连接自己身体,同时也能够连接他人和世界,找到一个平衡点,在这样的状态之下,对于如何发出自己的声音,你会找到一个全新的答案。
最后,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如有疑问欢迎私信。我是壹点灵咨询师樊玢。从你的问题中,你表达对自己的不理解和困扰,你能积极的在平台上寻求帮助,这无疑能帮助楼主你能更好的理解和认识自己,从而调整自己。
讨好型人格,经常会先考虑他人的需求,忽略自己,担心自己没做好。当你在考虑自己的需求,和照顾他人的需求,如果总是没办法平衡,并希望找到方法,走出这种纠结,以下的一些建议,或许对你有所帮助:
一.觉察自己,尝试自己照顾自己,做如下步骤:
1.当你不自觉讨好时,暂停一下,觉察这个讨好的行为背后有什么需求
当我们觉察到自己讨好的时候,做一个呼吸,问问自己,这个讨好背后有什么需求呢?不带任何评判、或情绪,只是去好奇,是需要别人的认可、关注、喜欢······无论是什么,去好奇你在身体的哪个地方最能感受到这个需求,或许是在心的位置,或许是身体其他部位,轻柔地把手放在这个地方去感受这个需求的存在。
2.把这一个需求交回给自己,而不是交给他人
感受到这个需求,感受到需求存在,跟TA说,我在这里,我看见你了,你需要认可,需要关注,需要被喜欢,让我来照顾你吧······把这个需求交给自己,而不是交给其他人。
二. 从连接自己开始,去连接他人
当你再次进入人际交往时,你可以保持上面的练习:把一部分的注意力保持在自己身上,稳定自己,不完全被别人带跑。当你不断地在人际关系中保持这个练习和觉察,慢慢地,你会找到一种连接自己,同时连接他人的状态,尝试的次数越多,越能达到一个自己想要的状态。可以帮助我们处在一种温和而坚定,自在从容的状态,这样将会带给自己,也带给他人更多的平静和力量。
如果我们把自己全部交给别人的看法,我们会失掉力量,慢慢的也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如果把自己只照顾自己,不考虑他人,很可能会为自己带来一些人际的冲突。
连接自己身体,同时也能够连接他人和世界,找到一个平衡点,在这样的状态之下,对于如何发出自己的声音,你会找到一个全新的答案。
最后,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如有疑问欢迎私信。
您好,我是壹点灵心理服务者姚立和,很高兴能回答您的提问。
看到您说,很清楚自己是讨好型人格,并且为此感到烦恼。现在不想过于在乎外界对您的评价,以及对您的影响。但是内心却还是纠结,嘴上说着不在乎,心里却总是特别在乎!您很讨厌这种感觉......
不知道您都试过一些什么方法,效果怎样?接下来,还想试试哪些方法呢?
一、讨好者有哪些特征
心理学家Susan Newman指出,讨好者活在别人对他们的期待中,不停的追逐着别人对他们的认可,为此他们愿意去做任何事。他们总是将他人的需要摆在自己之前,即使对方的要求不合理,也会硬着头皮去满足。
讨好者通常会有以下特点:
1.可以敏感的察觉到别人的感受和需要
2.就算牺牲自己的时间或是感到很疲惫,也要去照顾、帮助别人
3.无法拒绝别人的请求
4.不愿或不敢表达自己的负面情绪
5.害怕自己会给别人添麻烦
6.随波逐流、从众、不表达自己的想法
二、为什么我会变成一个讨好者?
1.需要别人来肯定自己 。讨好者往往是空虚的,他们渴求别人的关注和赞赏来填补内心的空虚。他们的情绪、安全感和自尊都基于别人的认可。讨好者无法认可和欣赏自己,他们只能通过别人的正性评价来形成自认为良好的自我概念。只有当他们被别人接受、被需要、被赞赏的时候,讨好者才会认为自己是有价值的。
2.没能充分感受到“无条件的爱”。很多讨好者的童年都只感受到了“有条件的爱”。只有当他们听话时,父母才会表扬他们。如果他们所做的不合父母的心意,父母会不满、生气。当他们明显违背父母的要求时,甚至会受到责备和惩罚。长此以往,为了得到父母的爱,避免被拒绝或抛弃,很多孩子试图变“乖”,而“乖”意味着按照父母的要求行事。他们压抑自己的需求和想法,转而去努力实现父母对他们明确提出的、或隐含的期望。
渐渐地,他们就学会了通过迎合别人来获得爱,同时也形成了错误信念:我是不可爱的,我不值得被人无条件地关爱。
三、如何停止讨好?
1.承认并了解自己正在讨好。意识到自己正处于讨好模式中,是停止讨好的第一步。尝试列出自己曾在什么时候,以什么方式讨好别人?讨好时自己的感受和结果又是怎样的?这可以帮助讨好者在以后碰到相似情境时,给自己一个警示。
2.关注自身,设置边界。试着察觉自己的需求,而不是他人希望你怎样。但如果一开始你就问自己“我想要什么”,可能太难回答。从简单的小事开始,尝试去做一件自己一直想做,但又害怕别人不喜欢的事情:比如换个发色,但前提是这件事是你自己真正想做的。当别人提出不合理请求时,讨好者通常感觉自己不得不答应。但要知道,拒绝是每个人的权利。甚至当你说不的时候,也不用费心思找借口,试着陈述自己“不想或不喜欢”这样做。你自己的感受比别人的需求和感受更重要,这并不是自私。讨好别人而放弃自己的边界,别人也不会因此而喜欢和尊重你,所以把自己的感受和需求摆在首位,是很重要的。就是一种设置边界的方式
3.在安全的环境中进行自我确认。解决讨好问题的核心是自我确认。自我确认是一个逐渐认识到,并接受自己的内心体验、想法和情感的过程。讨好者所缺乏的,正是看见真实自我的能力。心理咨询会给他们提供一段安全、稳定的关系。在这种安全的环境中,咨询师不会对来访者提出要求,更不会离Ta而去。来访者可以在此探索自己行为背后的原因,摆脱对于外界赞赏和认可的依赖,认识到自己作为独立的个体也是值得被爱的。
感谢您对平台的选择和信任,我是壹点灵心理服务者姚立和,乐意为您提供更多心理服务与支持。祝您生活愉快,一切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