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中時期的那段心理咨詢是我人生中第一次心理咨詢。那時候一個「療程」4次,一週一次,療程結束後要繼續,就把費用續上。後面我才了解到「只能一次一次進行,來去自由」,而不能「包療程」「包月」甚至「包年」。
一開始咨詢得很有動力,我整個人都打了藥似的;後面都是硬撐一樣,咨詢師看不出一些關鍵節點,甚至看不出我內心的真正模樣。而我表達能力有限也不捨得她,是不是咨詢次數太多人的大腦會懈怠啊?
移情有點可怕,雖然剛開始她能接住我,後面我變得鑽牛角尖的時候就感覺繞進了死胡同。我是屬於那種變態來訪,比普通人變態很多那種。咨詢了幾次後才發現勁爆,「靠腰,這麼好使!」;後面不好講,不想離開咨詢師但也出現了退行,但外界並沒有像她那樣包容我。
移情本不是什麼大問題,後來在我的死纏爛打下,我們最終捅破了那層窗戶紙,違反了咨詢倫理。我們添加了私人微信,我還會隨機打她電話騷擾她。有多少個日夜我還緊緊靠在她身上,似乎抱緊一點她就不會走。
但最終還是斷掉了。
附上:心理咨询的基本原则之一是“不主动干预,除非被邀请”,真正的心理咨询师不会在非专业场合(如咨询室)随意给人“诊断”和分析。真正的心理咨询强调“助人自助”(帮助对方
2025-07-15 11:1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