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崛起,当代的心理咨询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线下咨询室中,面对面的咨询。视频、电话、文字咨询等多种线上咨询方式,极大地提高了心理服务的普遍性和便捷性。但即便如此,一个有效的心理咨询过程,哪怕只是短程的焦点治疗,往往也需要来访者投入数周的时间定期与咨询师进行咨询活动,并承担不低的咨询费用。
因此,在决定接受心理咨询之前,学会通过对自身状况的观察,进行初步的心理自测,判断自己是否到了需要接受心理咨询帮助的阶段,就显得尤为必要。
人的心理健康状态是一条连续的谱系,很难在上面选取一个明确的点,把心理正常和心理异常截然区分开来。不过,我们可以通过观察一些关键维度的心理变化,对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有一个较为科学的认知,并以此作为自己是否需要接受专业心理帮助的参考标准。
一、负面情绪或症状的持续时间。
日常生活中,我们时常可以听到周围人这样说:“哎呀,今天真的好抑郁。”“最近几天我有点焦虑。”这些话语,确实反映了人们真实的负面情绪。但在通常情况下,这些情绪在几天之内就会一扫而空,不会长久地影响我们的生活。这种短暂的情绪波动属于人之常情,通常不需要心理咨询的介入。
然而,如果某种负面的情绪或心理状态,像阴云一样笼罩心头,持续两周或更长的时间,且没有明显缓解的迹象,这就是我们可能需要心理帮助的信号了。
需要注意的是,当人们遭遇重大负性生活事件,如考学失败、失业、离婚、亲人去世等变故,其心理调整和恢复需要的时间更长。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一般需要1-3个月,特别重大的心理创伤则需要6个月的调整恢复期。若超过这个时间心情还是难以释怀,最好也是寻求专业的心理帮助。
二、负面情绪是否泛化。
心理健康人群的负面情绪普遍具有情景特定性。即在特定的场合中,我们会为具体的事件感到烦恼、焦虑或低落,一旦脱离那个情境,或者事件得到解决,情绪也会随之消失。
但对某些人来说,他们的负面情绪,已经从最开始的特定事物或情境,蔓延到了与之相关的其它事物、情境或概念上。例如一个人与女友分手,在随后的日子里,他的负面情绪不只针对前女友,还扩散到了其他年龄、体貌相似的女性身上,就是心理异常的特征了。如果蔓延的范围越广,负面情绪的对象与最初诱发的事件、情境、个体相关性越小,心理异常也就越严重。
三、社会功能的受损程度。
对于心理健康的人群来说,我们也可能时常遭遇不快,但很少会影响到我们完成每天基本的生活职责,以及享受生活的能力,最多只是效率受到一定的影响。
但对心理异常的个体来说,他们心中困扰的问题已经消耗了他们绝大多数的能量,难以再去完成其它的社会功能。他们可能会难以完成需要较多精力投入的工作、学习,甚至连简单的社交、享受生活都无法实现。这也意味着他们需要专业的心理帮助。
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在需要的时候寻求专业的心理帮助。希望每个人都能拥有健康而快乐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