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详情

欢迎来到壹点灵心理咨询服务平台专业的心理服务·放心的隐私保障

客服热线 400-626-0852

EAP热线 0571-28089956

服务时间(早8:00~凌晨1:00)

我也不知道怎么了,做什么事情也没有动力然...

琅琅上口的安珊  

知道自己是讨好型人格,害怕别人不高兴,喜欢讨好别人包括我的儿子认为自己应该为别人的情绪负责,这样真的好累

从小父母吵架,他们情绪不稳定,我还要承担他们的情绪去安慰她,让他们开心
所做的所有的事情都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让他们开心。

很多错误的信念比如说别人不高兴都是因为我,我应该为别人的情绪而负责,我很害怕别人不高兴

几十年了,我一直在承担父母的情绪,当他们的情绪垃圾桶,他们就向我诉说各种痛苦负面情绪,我好累,我好想解脱

回答
最佳答案
温泽宇心理咨询师

你好,通过你的阐述,也让我感到很沉重,看到你意识到自己讨好型人格对自己造成的影响,但又无力改变,好像压抑自我的需求和想法,努力迎合他人,让他人开心,在几十年间已经成为一种自动思维,长期应对这样的人格模式,你一定承受了许多委屈和不甘,对此,我非常能理解你的心情。你受委屈了。

值得点赞的是,对于自己的行为,已经有所觉察,意识到自己很多时候,成为他人的情绪垃圾桶是不可取,是要改变的,将心声在这里写下后,你的感受是否有变化,或许在不知觉间,其实你已经开始做改变了。这真的是很棒的开始。

其次,觉察自省是很优秀的特质,这意味着我们已经要开始改变,但在方式方法上,或许我们还需要进行思考。

如你所说,认为自己是讨好型人格,我们是否可以说,问题的重点在于“讨好”,众所周知,人的身份地位或有不同,但人格是平等的,“你重要,我也重要”。试想,他人受我们讨好的原因是什么,我们能不能受他人讨好。

最后,或许你也有所察觉,很多道理了然于心,但实践和改变,却非常困难。或许,我们可以尝试从微小做起,尝试接纳自己的不足,但也认可自己有表达需求和自我的权利,或许我们的需求不能都得以满足,但也是我们向外界,表达自己了态度。

希望通过我的回复,可以对你有些许帮助,祝福你。

21个回答
朱以兵心理咨询师

你好,对你的遭遇深表同情。
认真阅读了你的叙述。在我的心中,你这一类人可称之为好人。因为你们这一类的人往往是整个家庭的中流砥柱,在工作中,也能够成为周遭的润滑剂,我是非常羡慕你们的。
你们不计较个人得失,常常为他人的情绪买单,即便被冤枉或者恶待,也不会胡闹。所以你们真的成为了身边人的祝福。我个人特别讨厌为一点小事就跳脚的人,有些人得理不饶人,无理闹三分,凡事成为身边人的缠累。圣经上有这样一句话: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称为……我始终觉得施比受更为有福。
有一个观念你需要转变,他人的错误就是他人的错误,和你无关,不能胡乱归因。人都是有罪性的,人无完人,都会犯错,和你无关。你可以与哀哭的人同哭,只因你有爱有怜悯,并不代表是你的错。你可以承受他们无理的情绪,并从中安慰鼓励他们,这只能说明你人格高尚。你这一类的人,更应该享受喜乐和安息,因为常常问心无愧。
圣经说: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称为神的儿子……

齐彦龙心理咨询师

从你描述的在生活中,无论是在儿子那里还是在父母那里,你都是在为他们的情绪负责,成为了他们情绪的容器,这些情绪太多了,对你来说感觉到处理起来越来越累。你为他们做再多,都无法让他们的情绪减少,也无法得到他们的理解,他们也看不见你的付出。这让人感觉到特别的委屈,也感觉到你被无情的使用,也不给予关照,以至于把你都燃烧殆尽了一样。这样继续下去,那里还有动力呢,明白很多道理也是需要能量去消化的,即使明白再多,对你来说也是需要有人照顾你,关心你,哪怕是看到你的付出给予肯定也是需要的。

我不知道你经历了什么,但是我相信成今天这个状态,一定是有很多无法逾越的阻碍才让你慢慢形成今天的这个状态。那些阻碍有可能是来自外界的,也有可能是因为外界发生的事情留在你内心中无法消化和应对的情绪感受。总之,如果有机会,可以选择一个安全的环境,在关系中诉说过往,以及相应的情绪感受,多理解理解自己,从自己对自己的关照开始。

我坚信没有白受的苦,也没有白走的路,你为家人做了那么多,也一定有别人所不能及的部分。很多时候,我们需要被看见和被理解,动力来自关系中良好的体验和情感的流动,以及对自己的理解。

岳景心理咨询师

看到你的文字很想抱抱你。
面对情绪不稳定的父母,小时候如果不体谅他们,那生活会很难。小小的你发展出了善于观察他人情绪和照顾他人的能力,在那时候,这些能力都是帮助你的,让你远离生存的恐惧。
而现在的我们长大了,但模式有时候还会自动化的运行,让我们不堪重负。你内心是有想活出自己的动力的,但自动化的思维确很容易让你在旧的模式里打转,这的确会让人无助又痛苦。
明白了道理但还是过不好这一生,只是我们在感受层面还没有真正改变。曾经创伤性的体验是会让我们常常感受到那些痛苦。但看到就是疗愈的开始,不要放弃,慢慢来,如果需要我的帮助可以联系我。

蒋招夫心理咨询师

你好,看到你的描述,我能理解你感到困惑和疲惫的心情。你所描述的讨好型人格特征,可能是源于你曾经承担父母情绪负担的经历,导致你形成了一种认为自己应该为他人的情绪负责的信念。

首先,我想告诉你,你并不需要为他人的情绪负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情绪和责任,你只需要关注和负责好自己的情绪和需要即可。过度关注他人的情绪会使你忽视自己的感受和需要,导致心理负担增加。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建议你尝试以下方法:

自我关注和自我尊重:学会关注自己的感受、需要和目标,给自己合理的关爱和尊重。

设定健康的边界:学会说不,设定自己的界限,不要总是迎合他人的需求和期望,学会保护自己的时间和精力。

增强自信心:相信自己有能力照顾好自己的情绪和需要,不要依赖他人的认可来确定自己的价值。

寻求支持:如果你感到疲惫和困惑,可以考虑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他们能够帮助你更深入地理解和处理这个问题。

改变是一个过程,需要时间和努力。但通过逐步学会关注和照顾好自己,你将能够减轻心理负担,找到更健康的平衡。

高远心理咨询师

你好,我们好像遇到了原生家庭的问题。

这个问题可能源自于父母的情绪影响。就像我们觉察到的,我们讨好性的人格。

我比较想知道的是,我们的父母是不是经常把他情绪的责任推卸到我们子女身上?比如说他在他的人生当中难以处理一些情绪,然后把我们当做出气筒。

长期以来我们会形成一个惯性的认知,我们应该为父母的情绪负责。这些是我们自己觉察到的,我觉得你的觉察能力很好。

我们这些道理可能都明白了,但是我们现在内心特别的痛苦,我们一直受这种折磨

可以对自己慈悲一点,因为我们并没有一定要去做点什么事情,当我们感到痛苦的时候,我们是不是可以通过哭泣来发泄?

或者我们感受到受到威胁的时候,我们是不是可以据理力争,合适的反抗保护好自己呢?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王如东心理咨询师

讨好型人格、xxx人格等这样的说法,真的挺容易误导人的,因为它容易让人以为自己就是这样的了,再也不可改变的了,这就是一种固定心智的体现。我们认识自己是什么样的人,比如透过原生家庭去认识自己当前的许多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是怎样产生的,可不是为了将一些可能的问题归咎于谁,而是为了找到它们产生的原因,进而去加以改善,去丰富自己的人格的。如果你只是解释了这其中的原因就到此为止了,其实还不如不去了解这些呢。

当然了,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或习惯改起来并不容易,过程中也会有痛苦,它们是多年累积的嘛,同时,它也正是我们要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活出自己人生的一个契机的。光明白很多道理,只是用这些道理解释自己,其实没什么意义,怎样用这些道理改善自己,活出更好的自己才是真正懂得这些道理啊。共勉。


我是壹点灵心理倾听师王如东,希望我的回复能带给你一点点启发,谢谢你的提问。

何惠蓉心理咨询师

你好,从小父母吵架,你要去安慰他们,直到现在还在承担父母的情绪,当他们的情绪垃圾桶。因为害怕别人不高兴,觉得自己应该为别人的情绪而负责,而一直在讨好别人。几十年的情绪垃圾桶已经超负荷了,让你疲惫不堪。一直为别人的情绪负责,忽视了自己的情绪和需求,让你感到压抑、匮乏。

你的描述里是对自己的觉察和认识,觉察是改变的开始。接纳自己,接纳自己现在的状态,不要攻击自己,讨好不是我们的错,讨好是为了保护自己,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从小父母吵架,他们情绪不稳定,我们会感到焦虑、害怕,同时也形成了错误的信念:爸爸妈妈吵架是因为我不够好,我是不可爱的,我不值得被无条件地关爱;为了缓解焦虑,为了获到父母的爱,我们会去压抑自己的需求和想法,去努力实现父母对我们明确提出的或隐含的期望,比如去安慰他们,做他们希望的事情,让他们开心。这种讨好的防御机制是无意识,在小时候形成后,它会一直重复出现在我们的各种关系里,直到我们有意识的觉察到它,就是改变的契机。

现在我们觉察到它了,我们也有能力满足自己的需要和愿望。我们可以有意识的停止调好。
1.认识到别人不高兴不是我的错,也不是我不够好。只是过去一个错误的信念,不是事实。别人需要为自己的情绪负责,我们首先先照顾好自己的情绪。在与别人的相处中,我们得先看一下自己感受和想法什么,先满足自己,再去考虑别人。
2.与父母的情感总是浓烈而复杂,也许有爱有恨,做他们的情绪垃圾桶可能是爱的一种表现,但这种表现不可取,因为它是以牺牲、忽视我们自己为代价。与父母坦诚的沟通,表达你的需求和感受。如果他们的倾诉让你承担不了,我们可以选择拒绝,要把自己的感受和需求放在首位,只有照顾好了自己身心,我才有可能去帮助我们的父母。

赵馨心理咨询师

您好!我是壹点灵服务者赵馨.

你说你是讨好型人格,几十年来你父母吵架、情绪不稳定时,你都要当父母的情绪垃圾桶,去安慰他们,你很累、很累!在生活中你也觉得应该为身边人的情绪负责!看到你几十年来围着父母转,围着别人转,没有自我,这种感觉确实非常、非常痛!!!

你现在有觉察,想改变现状!

你可以试着坐下来,和父母沟通,在他们的成长经历中,是不是从小到大也要看他们父母的脸色,照顾父母的情绪,当他们父母的垃圾桶?

如果是的话,你几十年来又重复了父母的命运!现在你儿子认为自己,也应该为别人的情绪负责,为父母的情绪负责!这几代人命运有惊人?的相似之处!你有没有悲悯之情生出?

那么接下来为了你自己,为了你家孩子,你有什么打算呢?

是时候改变这一切了,你的父母当时没有良好的资源,去觉察去改变!现在社会进步了,有了好的资源,让你觉察、让你改变,你可以通过利用周围良好的资源,去改变自己!让你成为你自己,让父母为他自己的情绪负责,你可以做自己!当你真正做的自己的时候,你才能让你家的孩子做他自己!这样各自为自己的情绪负责了,亲人之间有了边界感,分化的好了!各自为自己的命运负责了!那么接下来,孩子要为父母情绪负责,这个不良的代际传递的链条,就会打破,家族的命运就会越来越兴旺发达!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呀!每个孩子都是天然爱父母的,一个习惯已经形成好多年了,当刚开始改变的时候,肯定有内疚感会出现,有恐惧感会出现!我们可以通过自学心理学,也可以求助专业人士,让我们的成长更顺利一些!

李宏伟心理咨询师

?你好,认真读了你的文字,感受到你的痛苦和无助。

?你说知道自己是讨好型人格,喜欢讨好别人包括你儿子在内的人,为他们的情绪负责。小时候起,你承担父母吵架后的情绪不稳定,做的事情都是为了让他们开心。你说有很多错误的信念,比如会觉得别人不高兴都是因为你,你要为别人的情绪负责,害怕别人不高兴。几十年来,你一直承担父母的情绪,当他们的情绪垃圾桶,你很累,你感觉痛苦无助,想解脱出来。

?我理解你的感受。我们想让别人开心,每当看到他们不开心时,就会觉得原因在我们身上,于是费尽心力去做一些事情让他们开心。身边的人越来越多,他们因为各种事情有情绪时,我们都成了买单者,我们的精力都用在让别人开心这件事儿上,无暇照顾自己的情绪。想起这几十年来一直作为父母的情绪垃圾桶,我们虽然知道这是讨好型人格,但如同身陷沼泽地,无处着力也无法摆脱,我们感觉痛苦无助,这种反应是正常的。

?首先为你的自我觉察能力点赞,你觉察自己是讨好型人格,也觉察到为别人的情绪负责感觉很累,这都为自己的改变解脱迈出了一步。从心理学角度看,你在小时候成长过程中,为父母吵架的情绪不稳定负责,形成了自己的“好我”概念,即自己要为其他人情绪负责,让他们开心的模式,这种模式一直延续到了现在。现在的环境与小时候不同,身边过多的人导致你没有精力再为他们情绪负责,因此你与“好我”模式发生冲突,想改变却无处着力,因而感觉痛苦。

?你意识到了问题所在,想改变自己讨好型人格,那可以尝试先从小的方面做起,比如在习惯的模式中,你要为其他人情绪负责时,有意识的让自己慢下来,告诉自己再等等,对场景现状做分析梳理,然后作出是否要负责的行动。这样慢慢坚持下来,就会形成区分课题的习惯,将自己慢慢脱离讨好型人格模式。

?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助到你。

马骥心理咨询师

请了解一下“自体障碍”
可以约我的咨询
我可以帮助你

姚明召心理咨询师

几十年来一直讨好型的生活方式,接哥受太多情绪垃圾,让你不堪重负,疲惫不堪,很想改变这种讨好式的生活方式,但又没有找到合适的办法,心里好痛苦吧。

吴国霞心理咨询师

?你好,认真阅读了你的文字

?你觉得自己是讨好型人格,经常想为别人的情绪“买单”,你很清晰的意识到了这一点,却没有力量去改变,这让你很痛苦。

?你提到从小就要对父母的情绪负责,从小就养成了关注别人情绪的习惯和方式,这是环境对你的影响,所以你会是现在的性格和状态。但是你还没有最终决定是否要改变,或者说还没有行动起来,是思想在行动,所以会有明白了道理,但是没有去落实,就会有无助感不真实感,没有看到现实的结果,所以做什么也提不起劲很痛苦。

?那如何可以缓解目前的困境呢,1.问自己现在这么痛苦,是否要改变一下自己的处事方式。2.自己现在的讨好型人格不是生来就是这样而是环境造就的,是可以调整的,接纳自己目前的状态。3.和父母沟通,他们和你倾诉负面情绪时你的想法你的感受对你的影响,你也需要被理解被包容,希望他们可以给到你一些支持。4.别人的情绪和自己的感受要分开,面对别人情绪的时候深呼吸,并告诉自己这是别人的事和你无关,并设置好边界线。5.开始关注自己,自己的想法情绪,这些感受都在告诉你什么。6.找到自己的圈子,多互动交流。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史亦群心理咨询师

您好,我是壹点灵的心理服务者史亦群。
很荣幸为您提供思路。

从您的描述看,您对自己的为何如此,其实是一清二楚的,只是您需要力量把这层原生家庭带给您的“外衣”脱掉,做回真正的自己。

1、您已经不是那个需要讨好父母的孩子了,您已经成年。
2、所有讨好和背负他人情绪的行为都是一种由童年而来的惯性行为。
3、您需要提醒自己的是:我不是那个害怕父母吵架的孩子了,我已经长大了,我需要从那个梦里醒来。
4、您需要提醒自己,您现在表达您的真实感受和感想,不会引发灾难,只是您以为会有不好的结果。
5、用最简单的方法进行“梦醒”提示:先读己,再度人。

会好的,您的描述证明您已经准备醒过来,继续,就可以了。

翟小平心理咨询师

您好,非常理解你痛苦的感受,为别人而活,活着只是为了让别人高兴,自己仿佛不存在,的确是有种虚无感,内心也是非常压抑的。你对自己有很好的觉察,意识到这种负面情绪对自己造成伤害,自己活得不开心,没意义,这是属于你的资源,也是改变的开始。人的情绪、行为来源于认知、信念,认知改变了,你会慢慢调整自己的做法。父母的情绪不该由你来负责,每个个体都是独立存在的,该对自己的一切负责。你首先让自己开心,好好爱自己。其他的比如一些自责,低自尊,似乎也与原生家庭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来自于童年的经历。可以私信我,也可以找老师倾诉,我愿意用心聆听你的生命故事。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无拘束的蝶柔普通用户

看了你的诉说,非常理解你,也有种感同深受的体会,给你的经历非常相似,原生家庭带给我们的认知体会,是成年后一生慢慢成长改变的课题,现在美好的是自己知道问题在哪里,用对方式方法一点一点的改变不难,会蜕变成更好的自信阳光的自己

吴晓心理咨询师

您好,我是壹点灵社会心理服务者雨润。讨好型人格确实非常的辛苦,什么事情都想自已来承担,但其实我们内心里有时候是很不愿意的。也特别在意别人的评价,别人说一句话,一个眼神,我都要反思好久,在大脑里来回寻找我们犯错的痕迹,还会伴随着恐惧,害怕他人不喜欢我们,也怕他人嘲笑我们。也会因为别人一句好听的话开心很久,也就是,我们的情绪会随之外界的评价起伏不定,没有自已的一套界定标准,情绪反刍历害,同时,还会出现自我攻击,觉得自已很没有用,就算是人家表扬我们,赞美我们,我们也常常会觉得自已不配,偶尔自卑,偶尔又信心十足,只是因为我们太在意别人对我们的看法。那这些要怎么办呢?
1、不要在意他人对您的评价,允许自已做不到
2、接纳自已的不完美,勇敢说不
3、爱自已,多关注自已的需求。
4、自我提升,了解自已。
5、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和您一起探索您的性格并加以修复。
以上,希望能给到您一点点参考,祝您生活愉快!

张红印心理咨询师

您好!感恩遇见!我是壹点灵的心理倾听师张红印,很高兴能回答您的问题。

从您的描述当中能深切的感受到,因为过往的生活经历,对您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小小的年纪承但着不应有的压力。承接了父母众多的负面情绪,不仅倾听着他们的负面心声,还用自己幼小的心灵慰藉他们。

这让原本应该得到父母爱的小小心灵,不但没有得到父母爱的滋养,反而用自己微薄的爱,反哺着父母,奈何小雨怎能润干涸,这让自己心力憔悴。感到都是自己的不好,是自己的错,这种【内归因】的想法。让你感到心累、压抑,精疲力竭。

值得高兴的是,你现在觉察到了自己的这种状态,说明你有着非常强烈的成长的欲望和动力,不妨找老师来聊聊你跟父母之间的故事,老师陪你一起去探索去寻找方法。

非常感谢您的信任,希望我的回复能对您的所帮助,如有疑问,欢迎私信交流。

展慧丽心理咨询师

你好,听了你的描述我很难过,希望我的解答能给你安慰。

通过你的描述我了解到,你是讨好型人格,你吸收着父母的负面情绪,你很累很想解脱。你要忍受这么多,作为孩子,在应该被呵护的年纪却承担了这么多的痛苦,他们不应该这么对待你,他们这样深深的伤害了你,这对你很不公平,你太不容易了。

你想到来平台求助,可以看到你想解决困境,想找寻方法,而且找到了一群非常专业的人群,你很有大智慧,你比想象的坚强,令人敬佩。


从你的描述中,我们可以看到你对自己的情感和行为模式有着很深的认识。这种自我觉察是自我成长和改变的关键。你提到讨好型行为可能源自早期家庭环境,特别是父母吵架和情感不稳定。这种情境可能导致你试图通过讨好父母来维护家庭和谐,这是一种理解的方式,也是自我保护的方式。

这种讨好型行为可能在家庭环境中有用,但在其他关系中可能会带来负面影响。它可能导致你过度承担他人的情感负担,忽视了自己的需求和情感。了解讨好背后的动机和情感根源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自己,并决定是否需要做出改变。

接纳自己是非常重要的,不要责备自己过去的行为。讨好行为是一种自我保护的策略,但它也可以通过意识到自己的需求和边界来进行调整。这是一个逐渐的过程,需要耐心和自我关怀。如果有机会,可以选择与心理健康专业人士合作,他们可以帮助你更深入地探索这些问题,并提供支持和指导。

虽然你为家人做了很多,但你也是一个有价值的个体,值得被看见和被关心。你的觉察和愿意寻求改变是自我成长的重要一步。寻求支持和理解是正常的,它可以帮助你更好地处理和改变这些行为模式,迈向更健康和满足的生活。

希望我的解答对你有所帮助。遇见最美的自己。

裴静心理咨询师

你好,我是壹点灵心理咨询师裴静。
从你的字里行间感觉到你很累,承受了很多,许多年也没有人从内心里理解你、体谅你。从小就要承担父母的情绪,做小天使去安抚他们,做一些自己并不乐意的事情去让他们开心。似乎从那时开始,你觉得自己不能做真正的自己,而是要看别人的脸色做事。一旦别人的情绪不好,马上就会胆战心惊的想是不是自己做错了什么。这一路走来,真是辛苦你了。
对于这份成长带来的苦恼,我们要有耐心去应对。现在你意识到了自己的困扰来自于哪里,这非常好。
父母和家长是你绕不开的环境,如果你能在家庭中找到一个人可以真正的理解你的痛苦,能够陪伴你一起成长,在身边倾听你的烦恼并能理性的帮你分析,那对你来说将是非常有帮助的。
从你的描述中看到父母是比较负能量的,建议你能从一些小的正向的事情中入手,带着父母一起积极生活。比如,表达感谢、表达爱、赠送花、小礼物等。
再者,似乎现在你的儿子对你也有一些苛责的要求,建议能和孩子一起看看一些心理健康方面的书籍,让孩子能积极健康的成长。
希望我的回答能给你一点启示。祝你幸福。

胡文丽心理咨询师

你好,很高兴遇见你,希望我的回复可以给你带来些许温暖和帮助。
看了你的表述从心底里心疼你,发个抱抱。你是多么善良的人,也是真心对待身边的人。但是这种人往往过得很辛苦。人之间的关系即使再亲密也是有间隔的不应该背负他人的人生,我们都是社会独立的个体。其他人的错不应该由你买单。即使是父母孩子。内在的小孩长期被忽视就会没有价值观和倾向于抑郁。讨好型人格需要建立起人际关系中的边界感。减少奉献精神。跟随自己的感觉,减少精神内耗。从心理学角度:情绪是由观念决定的,观念是由经验决定的。你的这种痛苦负面情绪不是无缘无故产生。和你之前的经历是分不开的。同时这种情绪有个叠加的过程日积月累最后觉得其他人的错都是自己造成的。学会爱自己,照顾好自己内在的小孩。也可以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祝福你哦

芮青心理咨询师

你好,我是壹点灵的心理服务者,感恩遇见,感谢分享。

了解到你从小就承担了与你年龄不相符的家庭角色,为了维持家庭的和睦,你会充当小大人去安慰父母,让他们开心。甚至会因为别人负面的情绪而指责自己,觉得都是自己的错。这一切都让你非常痛苦,非常想摆脱这些负面的信念。尤其当你当了母亲之后,发现自己的儿子也开始有这些念头的时候,让你更加想摆脱这种痛苦,对吗?

恭喜你,你已经开始对自己有了一些觉察,你了解到你并不需要为别人的情绪买单,这是个非常好的起点。

你可以开始觉察这些情绪,当你感受到痛苦的时候你可以学着去记录这些情绪,当有这些情绪的时候脑子里面都有哪些想法?

记住,只是觉察跟观察,不要去评判,任何情绪都是值得被看见的。只有情绪被充分释放之后,人才能理性地思考。当然,除了以记录的方式,你也可以找朋友或者专业的咨询师聊聊。

学会把属于父母的情绪还给他们,因为你不必为他们不幸的婚姻买单,把他们的责任还给他们,你才能真正的看见自己,知道自己真正的需求,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

希望能够对你有所启发。

心理咨询案例更多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