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姐介绍了一个工作,很纠结要不要去,心里... 匿名 2021年05月21日 19:29 IP属地: 四川 自己是一个很怕生的人也很自卑,很敏感 。之前工作的地方因为自己表现不佳。被辞退了之后已经很久没上班了。不知道在害怕什么 。今天 姐姐给我介绍了一个工作,我很纠结要不要去。心里莫名害怕该怎么办,很无助,害怕自己这种状态就上班。 被浏览813次 回答
加油,每一次都是机会
兄弟,一个成年人是不可以遇到事就怕,更不能怕,你不可能靠家人一辈子的,自己才是自己的救世主,加油
你可以探究一下自己的内心到底是在害怕什么?是害怕人际关系的处理?还是害怕工作中遇到困难。只有倘然面对把问题解决了以后才不会再出现同样的问题。
您好,我是壹点灵服务者杨瑞。
工作的本质无非是赚钱,也就是生存。工作也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有各种形式和形态。你所说的工作可能是需要见很多人的,以至于让你比较害怕。
那有没有可能发展一些不太需要见人的工作技能呢?
我们可以共同探讨你更适合的性格的职业和职业规划。
感谢您的信任,希望我的回答能对您有所帮助,如有疑问欢迎私信。
你好,我是壹点灵心理服务者王雪,非常高兴能在壹点灵的平台上和你沟通交流。
分析梳理我们可以找到问题的源头即元问题:“敏感”。为什么说敏感是最本质的问题呢?因为敏感是我们接受外部信息进行反应的一种感觉状态。它处在我们和外部世界交流的界面上,几乎自动化的跑在最前面并迅速形成了我们一切内在心理活动的背景。
心理学上有一派观点认为,要改善一切心理问题都要从改善人的感觉开始,虽然现在流行的倾向很重视认知,但是其实感觉才是人对外部信息进行反应时跑在最前面的,英国的经验主义就特别重视人的感觉。
感觉是人类的本能,问题不在感觉,而在这个“敏”字上,它描述的是程度上的偏差,即我们的感觉反应速度过快、反应强度过大、反应持续的时间过长。
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偏差呢?(我们这里不讨论生理因素,主要考虑心理机制)这个偏差来源于我们的过往经验,应急事件的强度和频次,以及认知对这些经验的加工。上述因素形成一种“情绪化主导”的感觉状态,个体在接受外界刺激的时候,启动的是情绪而理性被甩在了后面(情绪反应太快了,理性完全跟不上去)。
那我们该如何调整这种状态呢?首先要和情绪和平相处,即用敏锐的觉察力感知到情绪后,通过一些冥想技术和身体放松技术帮助我们完全的接纳情绪感受及身体感觉反应;其次逐步培养第三者视角进而用高纬视角(对当下的觉察)跳出情绪化思维模式旧有模式,基于现实(而不是头脑中的想象)的理性分析能力,达到理性和感性的整合平衡。(最后可以利用我们优秀的东方传统文化、老庄的哲学、佛教思想、阳明心学等淡化“我”的概念,以齐物我、外生死为内在追求的目标,对自我的得失、利害、健康看得通透一些,不要过度在乎)
逐步调整敏感的度,变敏感为敏锐,相信自己在问题描述中提到的一切相关问题都会慢慢得到调整和改变。
感谢你的信任,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些许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