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详情

欢迎来到壹点灵心理咨询服务平台专业的心理服务·放心的隐私保障

400-626-0852

0571-28089956

服务热线(早8:00~凌晨1:00)

纠结内耗心理

匿名  

我是不是有点心理问题,其实一件事我知道这么做不好,我也大概率不会去做,但就是想纠结一下,然后到处问别人意见,心理总有个疙瘩,要别人说服我才肯罢手

回答
最佳答案
丁小玲心理咨询师

别老担心自己是不是有心理问题,好多人都跟你一样。你这么纠结,可能是天生就谨慎,想把事儿做到最好;也可能是不太自信,心里没底,得听别人说行,自己才踏实;还有可能是以前做决定吃过亏,现在不敢轻易下判断。

给你出点主意:先别嫌弃自己爱纠结,这很正常,接受它,心里能舒坦些。平时多了解自己是啥样的人,想要啥,慢慢相信自己的判断。碰上事儿,从小事开始,自己拿主意,别怕犯错,多练几次就有自信了。以后问别人意见,别逮着谁都问,找一两个靠谱的人就行,不然听太多不同看法,你更迷糊 。

15个回答
曹兰艳心理咨询师

你好,我是心理倾听师,感谢你的信任,能把你的心里话在这里说出来,你的纠结与内耗,本质上是源于你没有内在的力量,所以需要靠外在的东西去给出答案,一旦有了问题就会向外求而不是向内求找答案,所以自我提升和成长是对你最好的方法,希望我的回答能对你有所启发和帮助,如果有什么问题可以随时联系我,我在这里等你

李维心理咨询师

你的行为模式可能反映出一种内心的不确定性和寻求外部验证的倾向。这种倾向很常见,不一定意味着有心理问题,但可能会影响到你的决策效率和内心平静。内心有纠结,一般与价值观、信念、情感在某些方面存在冲突有关;到处问别人意见,表明你在依赖外部的认可或验证来做出决定,也有可能是担心自己做出“错误”的决定而纠结,也许你是一个追求完美主义的人:)

黄京心理咨询师

本我和超我之间的矛盾。做你自己就好。长期内耗会把自己累死

欢欣鼓舞的璇微普通用户

来来来,以后后悔了,想找个借口,这不是就来了吗?也正常,大部分人都是这样

骆丽华心理咨询师

很正常的,如果忙起来或许就不会这么内耗了

赵漫心理咨询师

你好,我是心理服务者赵漫,看到你的信息说有的时候不想做什么事情需要向别人寻求支持和完整,首先,我们都是群体性动物,需要得到别人的支持和肯定,所以你这个行为是无形当中在寻找别人对你肯定,让你去认可自己,也更有归属感。反过来想想,你是否缺乏对自己的认可和归属感?
其次,在这些行为中,如果寻求了别人的认可,你觉得心里很舒服,那就没有问题,有些事情也不用过度的去纠结为什么。
最后,我们也可以回忆一下你的童年,是否是因为之前的某些事情为这种行为模式埋下了种子,那我们回到那个时候,解决最根本的问题。
希望可以帮助你找到更好的自己。

关明茹心理咨询师

您好,我是壹点灵心理服务者关明茹,很愿意回答您的问题。

对于日常行为总是纠结做与不做,每次都要别人确认,这个心理疙瘩,影响了你的工作和生活,让你感到沮丧,焦虑,不安。

当一个人长期为一件事情纠结的时候,就会内耗严重,如何理解自己:

平时是否执着于细节、规则、秩序,小心谨慎、刻板和僵化、做事缺乏弹性。
童年时期经历是否被严格的管教,感受到外部过高的要求和压力,学会通过结构化、自律和完美主义来应对自己内在的冲突。抑制成为保护自己免受羞辱或失控的一种手段 ,同时也可能是为了维护自尊和被外部认可的方式。

尝试:释放自己的情感,内在脆弱,羞耻,让情感出来,从平淡中看到渴望。通过逐级情感暴露,认识到有压抑有矛盾冲突的强迫行为模式对自己影响。

希望我的回答能对你有帮助,如有疑问欢迎私聊。

徐泠玲心理咨询师

您好!我是壹点灵心理服务者徐泠玲,很高兴能回复您的问题。
总是纠结,并且寻求他人的意见,依赖他人的说服,这种情况可能是由多种原因造成,例如缺乏自信。即对自己的判断能力或执行能力缺乏信心,即使内心已有想法,依然需要他人的肯定来增添砝码,巩固自己的看法。针对这种情况,可以通过不断的肯定自己,积累成功的经验来证实自己的想法观念,建立自信,摆脱纠结的习惯。
希望这些想法能帮助到你。

刘金铭心理咨询师

可能的原因

决策困难:有些事情可能涉及到比较复杂的情况或有多种选择,让人难以轻易做出决定。比如在选择职业方向、购买重要物品等时,人们往往会反复纠结,希望通过询问他人意见来获得更多信息和不同的视角,以便做出更合适的决策。
缺乏自信:对自己的判断和选择不够自信,担心自己做出错误的决定,所以需要从别人那里得到肯定或支持。就像在工作中要提出一个新方案时,可能自己觉得想法还不错,但又不确定是否真的可行,就会到处问同事的意见,只有当别人认可了,才会觉得放心。
追求完美:希望把事情做到最好,不留下任何遗憾或瑕疵,所以在做决定前会不断地权衡利弊,反复思考各种可能性。例如在筹备婚礼时,对于婚礼的每一个细节都想做到完美,就会在选择婚礼场地、布置风格等方面纠结很久,询问很多人的意见。
过往经历影响:如果以前因为做出了某些错误的决定而导致了不好的结果,可能会在之后面对类似情况时变得更加谨慎,甚至过度纠结。比如曾经因为轻信了别人的推荐而购买了质量不好的产品,之后在购买其他产品时就会格外纠结,不断询问他人,想确保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
改善建议
增强自我认知:尝试更好地了解自己的价值观、喜好和优势,这样在面对选择时,能更清楚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从而更有信心地做出决定。可以通过写日记、做心理测试等方式来增进自我认知。
设定决策期限:给自己设定一个时间限制,在这个时间内完成对事情的思考和决策。避免无限制地纠结下去,导致问题变得更加复杂。比如在考虑是否要参加一个活动时,给自己两天时间来收集信息、思考利弊,然后做出决定。
练习独立决策:从小事做起,尝试自己做出决定并承担结果。比如今天穿什么衣服、中午吃什么等,逐渐培养自己的决策能力和自信心。当成功做出一些小决定后,再逐渐扩大到更重要的事情上。
调整心态:要明白,没有任何决定是绝对完美的,每个选择都可能有得有失。不要过分苛求自己,接受决策中存在的不确定性和风险,以更平和的心态面对结果。

如果你觉得这种纠结的状态已经严重影响到了你的日常生活、工作或学习,给自己带来了很大的困扰,也可以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他们可以更深入地分析你的情况,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建议和解决方案。

曾妍心理咨询师

你好,我是心理咨询师红衫倩影。你说自己到处想问别人意见,看得出来,你是一个做事比较谨慎的人。但是同时你也不是非常相信自己对吗?可以尝试自己相信自己几回,当你有了成功的经验后,你就会敢于自己做决定了。

我是22年成功跨界7个行业、10年心理从业经验、已帮助2000+来访者实现个人价值最大化的心理咨询师:红衫倩影老师

朱琴英心理咨询师

你好,看到你的描述,你是说理性上你明白这么做不好,但是感性上总是纠结,希望别人来说服你。

听上去,似乎你不相信自己的决定是对的,总想四处求证自己的决定是对,还最好是别人来说服你做这个决定,把决策权让渡给他人。

如果把决策权让渡给他人,你会觉得跟自己做决定有什么区别呢?自己不用承担责任,责任就归对方了吗?你害怕犯错然后承担责任吗?

小时候你如果犯错,会受很大或很痛苦的惩罚吗?还是小时候,你很少有机会做决定,大部分都是父母帮你做了决定呢?

现在你长大啦,可以自己做决定啦,即使做错了,也没事,没什么大不了的,天塌不下来。如果这样跟自己讲,会不会好一些呢。

人的思维习惯是有很大惯性的,也许下次你发现自己还有这个模式,觉察自己,看见自己,告诉自己,相信自己,慢慢来。

张跃平心理咨询师

人和人最大的差异是自己让自己开心的能力以及对客观规律的认识。

开心分为两种,一种是生理性开心,另外一种是观念性的开心。例如人的外形好看,房间整洁,财务自由,人际关系好等等都属于生理性开心,因为这种开心是由外界良好的环境决定的。另外一种是观念性开心,这种开心不是由环境决定的。即使身处环境恶劣时候,人依然会保持积极的精神状态,例如《老人与海》中的老渔夫所说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绝不能被打败。我们追求的是即便在恶劣的环境仍然不能使得我们感到不开心,因为人生不可能总是身处顺境。

当观念与需求撕裂的时候,人便会内耗,此时要么压抑需求,使得需求向观念屈服,要么解放思想改变观念去满足需求。至于怎么办,要看我们自己选择吧。

当我们的观念不符合客观世界时候便不容易与别人达成合作,产生纠纷。例如我们购买房屋,如果我们不去找一个好的中介,不签署一个妥当的合同,不按市场价交易,我们便很可能在买房过程中无法顺利达成合作,可能会把时间浪费在纠纷而不是交易上面。我们如果在有限的时间里面做事更顺利,与人交往更和谐,便要认识客观规律。如果这笔钱不是我们应得,那我们宁愿不要,以免产生纠纷。如果我们有一个愚蠢的朋友,那我们宁愿不去与他合作,因为他可能会损人而不利己或者好心办坏事,我们为了长久的避免纠纷,所以宁愿有一个聪明的敌人而不是愚蠢的朋友的。

当我们发现我们按照客观规律做事时候,我们自然而然就有了格局,既然经过长期博弈是那个结果,那我们为什么不一开始就这样做呢?

最后祝大家找到自己的开心~

吴琼心理咨询师

很幸运在这里遇见你,陪你一起披荆斩棘。

先抱抱你,其实你描述的这种感觉,很多人都会有。明明心里清楚该怎么做,可就是忍不住反复纠结,甚至需要别人推自己一把才能“安心”。这未必是心理问题,更像是一种对不确定性的本能反应——就像站在岔路口,即使知道哪条路更安全,还是忍不住担心:“万一另一条路上有更好的风景呢?”

?这种纠结背后,往往藏着两种情绪:

一是害怕“选错”的焦虑。你太想对自己的选择负责了,以至于总想找到“绝对正确”的答案,可世上哪有百分之百完美的决定呢?

二是对自己的不信任。也许你经历过一些事,或是从小被要求“听话”“按别人的意见来”,久而久之,你更依赖外界的认可,而不是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

?试着这样和自己相处,或许会轻松些:
1. 允许自己“纠结5分钟”:设定一个具体的时间(比如5分钟),允许自己在这段时间里天马行空地想象各种可能性,时间一到就做决定。你会发现,其实你早就有倾向了,纠结只是在等一个“仪式感”。

2. 把“对错”换成“体验”:与其纠结“选错了怎么办”,不如问问自己:“这个选择能让我学到什么?” 生活不是考试,没有标准答案,每一步都是成长的养分。

3. 练习“小决定自己扛”:从今天午饭吃什么、周末要不要出门散步开始,先不征求别人意见,按自己的直觉选。哪怕事后觉得不够好,也告诉自己:“这是我独立完成的,我很棒!”

你愿意把这种感受说出来,恰恰说明你对自己很坦诚。这不是“问题”,而是你在努力寻找与自我和解的方式。慢慢来,你会越来越信任那个藏在纠结背后的、清醒的自己。

永远相信你
我们一起加油,祝好~??

步步登高的琼嘉普通用户

说的太好了我就是一个非常纠结完美主义的人但是又心软对人所以非常累

王印昌心理咨询师

听起来你因为这种纠结和需要别人说服的状态有些困扰呢。其实很多人都会有这种情况,在做决定前纠结,想多听听他人的意见,不一定就是心理问题。可能是你对事情比较慎重,或者是有点追求完美,想确保自己的决定是最好的。

心理咨询案例更多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