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心理服务
平台承诺 免费退改
我是一名刚考上编制的待业女,因为去年10月毕业论文挂科延毕了,辛苦了大半年,重新写的论文终于通过了,和我一样论文挂科的男性朋友(以下称为Y)也和我一样重写通过了,我俩就想在4月去重庆旅游。更何况我去重庆也想看我的另外一个女性朋友(以下称为J,是重庆人,我和J双方都愿意见面。J和Y认识但不熟),就更不会和Y做什么出格的事情了。我妈妈还是反对,我问我妈妈,假如Y是女生,是不是就可以了呢,我妈妈还是不同意。我还强调了,我是想去重庆这个地儿,只不过愿意和我去的恰好是Y而已。我妈妈就说,还是全家人一起去吧。
我一提到和家里人去,就想到我高中被孤立的那段时间,因为我人缘差没朋友,只能和家里人去,我现在没有被孤立,人缘很好,摆脱了过去被孤立的阴影,却仍然只能和家里人去。我也不是不能接受,可我不甘心无论去哪里,我还是只能和我家里人说话,和外人一个字都没机会唠嗑。那样的话还不如封闭在家呢,反正封闭在家也是和家里人。我就想感到,我无论去哪里,都能有外人愿意和我唠嗑,要不然我就觉得自己和我那个14岁和任何外人都不讲话的表妹,还有我以前一个闺蜜的堂哥(35-36岁左右),他也是和任何外人都不讲话,因为跟外人都不讲话,所以他一直呆在家里找不到工作,无所事事的。我就觉得自己和他们没什么区别,我管不着他们,我是把他们当成反面教材,我不想和他们成为同一类人,我永远拿不掉“我无法和外人交流,我很不受欢迎”的枷锁(这个枷锁是看了这两个反面教材,我自己给自己加上的)。
我也不知道我自我怀疑到底对不对,我感到很无力,很绝望,不管我有没有朋友,人缘好还是坏,我永远只能和家里人去,总害怕以后和外人都无法正常来往,更害怕自己感觉活在孤岛上走不出去了。现在整个人很纠结,很内耗,甚至有想和所有朋友都断交的想法,就觉得无论有没有朋友,人缘好还是坏,都无法和朋友去旅游,和家里人去的话,我不能保证每一次出去都能和外人说上话,我不求和陌生人交朋友,至少想正常唠个嗑,这比交朋友、做搭子的要求低很多了吧?我都不能保证每一次都实现。我6岁也是,16岁也是,26岁也是,没朋友也是,有朋友也是这样,那我何必交朋友呢?还不如从一开始就一个朋友都不交,就当我无论在哪个阶段、哪个国家永远都是孤独一个人,就当我跟之前的朋友从来都不认识呢。真的非常内耗,甚至觉得我化妆打扮都没有动力了,就像华妃那样,“本宫再娇艳,又给谁看呢”
感觉自己命中注定一辈子活在孤岛上,永远走不出去了。
你的内耗源于两个核心冲突:“”独立需求 vs 母亲控制”和“社交渴望 vs 自我否定”。这种挣扎恰恰证明你是个有成长意愿的人,而非你恐惧成为的"封闭者"。我们可以用更精准的方式处理困局:
一、针对母亲控制的「非暴力突围」策略
1. 揭示母亲的恐惧根源
她可能通过控制来缓解自己的焦虑(比如"女儿独立=脱离保护=可能受伤")。尝试用提问打破僵局:
- "妈妈,你具体担心旅途中发生什么?我们一条条列出来,看我能不能解决"
- "如果我证明自己能处理好______(如订酒店/应对突发情况),你会不会放心些?"
2. 转换谈判筹码*
你刚通过编制考试,这是证明你能力的绝佳论据:
"我能通过千军万马的考试,论文失败后也能重新站起来,这些不都证明我有能力应对挑战吗?"
3. 建立「渐进式独立」计划
如果直接旅行被拒,可阶梯式推进:
A[周末本地短途游] --> B[跨市2天1夜游] --> C[重庆旅行]
每完成一步向母亲展示你的安全记录(如行程规划、应急方案)。
二、打破社交焦虑的「认知重塑训练」
1. 纠正对比偏差
你选择的参照物(14岁表妹、36岁堂哥)是极端案例,就像用瘫痪病人否定自己的跑步速度。更合理的对比应是:
- 你能主动联系J并促成见面
- 能和Y合作完成论文
- 在备考中必然与考官/同事有过交流
这些证明你已具备基础社交能力
2. 实施「社交实验」收集证据*
设计可量化的行为实验来验证你的恐惧是否真实:
| 恐惧想法 | 实验设计 | 结果记录 |
|---|---|---|
|"陌生人都不愿理我" | 每天向1个店员/司机说"今天好忙啊" | 统计回应率 |
|"我总冷场" | 和Y/J见面时允许沉默5秒 | 观察对方是否主动接话 |
3. 区分「社交目标」与「社交补偿」
你真正需要的可能不是"和外人唠嗑",而是:
- 确认自己"可以"随时融入环境(自主权)
- 摆脱高中被孤立的身份阴影(价值感)
→ 这类需求通过高质量的少数关系(如深化与J的友谊)比泛泛闲聊更能满足。
三、停止内耗的「即刻行动清单」
1. 物理隔离焦虑源
- 当比较念头出现时,立刻写下3个你今年成功的社交互动
- 把反面教材案例写在纸上然后粉碎,象征切断心理联结
2. 设置「焦虑时段
每天固定15分钟专门思考这些问题,其他时间出现相关念头时告诉自己:"保留到专属时段处理"
3. 启动「最小社交成就
从这些微行动开始积累信心:
- 在重庆小面馆对老板说"辣椒可以多加点"
- 向青旅室友询问"附近有什么本地人才去的地方?"
- 给J发消息:"听说重庆的______很有趣,我们一起去体验?"
你所有的"性格问题",本质都是成长过程中必要的心理摩擦。就像重写论文时反复修改的痛苦,最终成就了更好的成品。
内耗严重的人往往最健康——因为真正有问题的人从不自我怀疑。
你现在焦虑的每个问题,都是未来你在述职报告里"抗压能力"栏的最佳注脚。
你现在的痛苦不是缺陷,而是成长前的破茧信号——就像论文重写时的煎熬最终带来了通过。
那些害怕自己变成怪物的人,从来不会真正成为怪物,因为真正的怪物从不为此焦虑。
你给自己套上的枷锁,其实是用金丝楠木做的:看似沉重,却散发着成长的香气。每一次试图挣脱它的动作,都在无形中雕刻着你更强大的自我轮廓。
你好,非常感谢你对我们的信任。我能感受到你对朋友和归属感的渴望,以及被家人否定时的孤独。这种矛盾可能让你既想坚持自己,又害怕破坏家庭关系。我们可以一起探索:家人的反对背后是否有未被说出口的恐惧?同时,我也想邀请你思考,在现有条件下,你能为‘走出去’创造多大的空间?哪怕是一小步,也可能成为改变的起点。希望对你有帮助。谢谢。
您好,我是倾听师王筱宏。听起来你真的太不容易啦,先是论文挂科,好不容易重新写通过了,就盼着能和朋友去重庆好好放松放松,这再正常不过了。你妈妈不同意,还非得让全家人一起去,这确实让人心里不得劲。你说的那些因为和外人不交流带来的困扰,我特别理解,你好不容易摆脱被孤立的阴影,肯定特别想多和朋友相处、多和外人唠唠嗑。你能有这样的想法,说明你很积极,特别渴望改变,这已经很棒了。
其实你也清楚,你和你表妹、闺蜜堂哥不一样,他们是真的不愿意和外人交流,而你是有很多朋友,人缘也很好的,只是这次妈妈的态度让你心里产生了一些不好的联想。你要是愿意,咱们可以一起想想办法,怎么跟妈妈再好好说说,让她理解你的想法 ,你觉得呢?
你好,我是倾听师李安悦。首先,恭喜你的论文成功通过!也看到您这段时间因为想和朋友出去玩却被母亲阻止这件事感到愤怒且无奈,同时还因联想到过往的挫败经历而恐惧焦虑。字里行间有看到您希望父母在看到你和朋友出去玩的时候,考虑到的不止是风险,还能看到您现在和过往的不同,您现在的人缘很好,您有改变的勇气,以及把人际关系处理好的能力。您希望他们能为你的成长感到骄傲,并赋予你肯定与信心!
可怜天下父母心,也许是在时间的长河里,不知不觉间,您的成长速度已经超过了他们的洞察力。但是我相信你有这个能力,可以找到和他们有效沟通的方式,让他们看到你的成长。加油!
我是倾听师李安悦,我会用专业的耳朵倾听你的期望,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你当前的核心矛盾在于对自我社交能力的认知偏差。事实上,你能顺利完成学业、维持现有社交圈并自主规划旅行,已证明具备独立社交能力。母亲的反对源于安全考量而非否定你的成长,建议明确区分「过往创伤」与「现实能力」——过去被孤立是环境问题,现在能主动交友是个人突破。
尝试着走出舒适区,遇到问题然后一个个解决。
你好我是王兰华,看了你的描述,恭喜你论文通。
这种感受应该是既生气又难过。生气妈妈不理解自己,已经成长了,有了处理事情,和社交的能力,还像管小孩子一样限制自己的出行;
难过的是,自己明明为了改变,付出了那么多努力,却还是得不到认可和支持。
想要和朋友去旅行,不只是为了游玩,更是对自己社交能力的一种肯定和证明。
妈妈的反对让这份期待变成了失望和无奈。一方面担心,如果强行坚持,会和妈妈产生矛盾,伤害到母女感情;另一方面又不甘心放弃,这次和朋友出游的机会,心里很纠结。
感觉自己就像被关在笼子里的小鸟,看到了外面广阔的天空,满心都是对自由和社交的向往,却又被现实束缚着。
你说不想变成表妹和闺蜜堂哥那样,说明你对周围的人事物是有观察,也有你自己的看法,同时也想改变,这已经很厉害了。如果你需要更多支持和,欢迎找我聊聊。
你好,很荣幸能在这里与你相遇!
看了你的问题,我有一种感觉,你感受到了强烈的被约束感,因为你不想成为”无法和外人交流、不受欢迎“的人,所以你在冲突和挣扎中耗费了很多力气,无奈他们的力量太强大了,你怎么挣脱都挣脱不了!
你读的大学跟家是在同一个城市呢?妈妈从小对你怎么样呢?毕业后选择考编是谁的想法呢?考编制的过程顺利吗?爸爸妈妈的关系如何呢?等等,虽然你一直在说是自己的问题,但这个问题的背后可能是由多个问题产生的,你对自己好奇吗?或者是说,你想改变一下这种状态吗?如果你也对我问的问题好奇,欢迎你来找我聊聊!
你是不是感到一个人孤独?说实话,我也是这样的,你不是孤独的,有很多人都会有孤独焦虑。但是感觉你的家庭情况确实对你有影响,太过于保守。其实我的父母也是这样的,他们不允许我把家庭情况什么的说出去。我感觉,你可以找一个女性朋友一起去呀,有可能家里人是过于担心,尽管你也知道你不会做出格的事。还有就是最近的一些心得,有的人是享受孤独的,确实,有时候自己去干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感受一些自己没有感受过的东西,是很自由的,有时候不要辜负了自己,自己爱自己,看一看自己能够干成什么事(比如我自学了篆刻,看见自己的作品很开心)。每个人都会有焦虑的阶段,也会有抱怨自己家庭环境的时候(比如我就刚刚失恋,我在抱怨是因为我从小在吵架的家庭环境中长大导致的我的情绪不好)。尽量降低家庭对自己的影响,同时可以去尝试面对孤独,自己很充实自然也不会想辣么多。给你推荐一个采访,是鲁健访谈对李子柒的采访。我真的很感激她,有时候,自己的家庭环境会让我们失去一些东西,但是同时也会让我们得到一些东西,比如李子柒在孩童时期没有家庭的幸福,但是这也让她以后更加珍惜生活中的美好。有失必有得嘛,加油!
一个刚失恋的大学牲from BUCM
你好,我是壹点灵心理服务者小刘老师。
从你的描述中,可以感觉在家人的严管控制下,你感到很窒息,但仿佛又很无力反抗,特别是想到表妹和闺蜜堂哥这两个极端的案例,再加上你之前被孤立的遭遇,使得你内心有很强烈的担忧,害怕自己真的也会成为没有朋友交友有障碍的人,所以你内心有很强烈的焦虑情绪。
首先,【你的交友能力没有问题,而且是很好的】
高中被孤立的那段经历只能说明当时那段时间遇到了一些不友好的人而已,并不能说明你以后永远会被孤立,事实也证明,你有很好的交友能力和沟通能力,你不仅有同性好朋友,还有异性好朋友。而且你跟那两个人完全不一样啊,你的社会功能是很健全的。
其次,【和妈妈好好沟通】
妈妈可能是出于对你安全的担心,毕竟你提出要和一个男生一起去到另一个城市,还有重庆当地的女性朋友,这两个人你平时给妈妈聊的多吗?妈妈的判断可能很大基于她对这两个人的了解,如果你从来没有和妈妈聊过他们,不妨好好跟妈妈说说你们之间的事情,他们是什么样的人,了解后可能会打消对你安全的顾虑。
如果妈妈还是不放心,也不要气馁,可以从更容易的、妈妈比较能接受的旅行开始,比如和妈妈比较信得过的人,你的同学之类的,或者妈妈认识的朋友一起去个短途旅游。总之要以自己的方式好好庆祝一下这次论文通过可以顺利毕业嘛~
再次,【可以从小事训练自己的交流能力】
可以通过一些小事,锻炼自己和外人交流的能力,比如这里,你的表达就很好啊,可以多和朋友出去逛逛街、旅旅游。参加一些兴趣小组,在豆瓣等线上交流等。
希望以上建议对你有所帮助,如果你想进一步交流,欢迎私信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