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详情

欢迎来到壹点灵心理咨询服务平台专业的心理服务·放心的隐私保障

客服热线 400-626-0852

EAP热线 0571-28089956

服务时间(早8:00~凌晨1:00)

我们对很多内容再也做不出评论,了解得越多...

匿名  

我们对很多内容再也做不出评论,了解得越多,会发现一件事物牵扯到很多内容,有时候如同争吵一般,到了过程,甚至结尾,早已背离了原先的争吵点。而旁人看得越多,越默不作声,发声的人要么是当事人,要么是偏激个体。
于是,在社交媒体上,明明写了一大串内容,最后便仅剩一句话,一个词,或是一个字,而大多数时候,索性干脆不发了。想了想,为什么我们的父母朋友圈只剩下少量游玩的内容或是养生内容,因为他们毕竟比我们多生活了二三十年,他们了解一件事并非只单纯涉及一个方面,我们做不了评论,我们只有对那些对我们生活有正向引导的事物进行赞美或留意,以促进我们个体的发展,才是争取的方式。
也不知道自己这样理解对不对。以前很喜欢发朋友圈的自己,如今很少发了,也很少转发了。想的越多,发的越少,记录得越少,遗忘的越多。也许这样也好,遗忘的越多,部分不开心的也会被遗忘吧?是这样吗?
老子的观点虽属于客观唯心主义,却将这个世界的相互联系讲述得非常好,这每一个事物就如同一个关系网相互连结,之间相互联系,遗忘,让好坏一同遗忘。 哎,半夜又没睡好,最近到底怎么了?

回答
6个回答
张田利心理咨询师

你写了很多,我理解你的困扰好像是:有一个想要表达的愿望,但又好像感觉说不清楚,最后放弃表达,好像连带着放弃了那一部分无法言说的自己。想要把自己说清楚,是需要付出努力的哦!

宋金玉心理咨询师

你好!我是壹点灵的心理咨询师宋金玉!从您的文字里我看到了您对当下的思考,看得出您是善于思考善于总结的人!

姜建萍心理咨询师

老子的观点是客观而非唯心,道法自然。如果心太过多,就会远离客观。个人见解,仅供参考。

吴欲晓心理咨询师

你好!我是壹点灵的心理咨询师吴欲晓。看到了你的文章,了解到了你是一个爱思考的人,过去也是一个爱写文章表达的人。最近一段时间不愿意表达了,可能是在追求更深的沉淀吧。我的建议是,继续表达,继续发文章,在表达中沉淀往往比在沉默中遗忘更好。

李黎明心理咨询师

不在朋友圈里表达自己,是很多年轻人的现状,因为表达了未必会获得回应,可能会失落,担心别人的评价。而我们不去作过多评价也是一种自我保护,但从事丧失了一部分表达的需求。不是内心不想,而是想了想,算了吧。隐藏在内心深处,安全,熟悉。

龚晓容心理咨询师

似乎您在思考人生,思考人际关系,很棒!您说得很有道理,任何事情的发生都不是偶然的,是相互联系的必然结果,您很有思想。

心理咨询案例更多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