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详情

欢迎来到壹点灵心理咨询服务平台专业的心理服务·放心的隐私保障

客服热线 400-626-0852

EAP热线 0571-28089956

服务时间(早8:00~凌晨1:00)

怎么改变自己的讨好型人格?

爱发疯的悲者  

就算得到了别人的不认可或唾骂。但别人一有好一些的动作我就会臆想出长篇大论来自我感化。然后不自主的去讨好他人。

回答
5个回答
白敬华心理咨询师

讨好是一种行为模式,任何行为模式都源于早年的生活,想要改变,不妨回到以前看一看……

爱发疯的悲者普通用户

老师,有时回忆过去也是一种自我伤害的行为。

白敬华心理咨询师

是的,如果没有专业的指导,确实有可能伤到自己,因为伤口被扒开,如果没有清创的能力,反而更痛苦。

肖志玲心理咨询师

您好,我是壹点灵的心理咨询师肖志玲。
通常讨好型人格的人,注意力往往不在自身,他们更多的精力放在捕捉对方的感受上,一个人之所以讨好,是在意对方的评价,害怕被抛弃,对于自己低自尊,低价值感,以下的情况是否有影响我们呢?
1、我们是否对未发生的事情过度焦虑
2、在情绪低落的时候,我们是否容易产生自我批评?
3、我们是否缺乏生活的掌控感?
4、我们是否接纳自己的不完美?

希望我的解答可以带给您一些思考,感谢您在平台的留言。

宫贺南心理咨询师

您好,我是壹点灵心理服务者宫贺南,很高兴能回答你的问题。

在简短的描述中可以了解到,就算得到别人的不认可或者是唾骂,但只要对方有一点好的动作,就会站在对方的角度上去考虑,帮对方找好借口,自我感化,会不由自主的讨好他人。这期中你一定受了很多委屈。老师能够感受到你此刻的焦虑和无助。

讨好型人格的形成存在多种原因,首先我们可以思考一下这种性格的形成具体因为什么?是从什么时候形成的?什么时候开始意识到自己是讨好型人格?为了改变讨好性人格,你做过哪些尝试?

讨好型人格是固化的自我认知,让我们情绪,思维处于一个被限制的状态,潜意识里认为讨好他人才能满足自我需求。讨好型人格的形成有可能源自于幼儿时期缺乏父母无条件的爱。为了迎合父母的需求和期待,获得父母的关注和赞赏,于是刻意压制自己的内心需求,形成了一种习惯。逐渐把父母的需求内化为自己的需求。在认知深处认为满足了父母的需求,就等于满足了自己内心的需求。在实际生活中通过不断的满足他人需求,获得他人关注。真实的自我需求并未得到认可和关注。

老师给你几点建议作为参考:
1.增强自我认同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你可以找到自己的优势,不断强化自己的大脑,告诉自己我很优秀,完全没必要讨好别人而获得认同。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学会去关注自己的感受,并且去安抚自己的情绪。
2.提高边界感,别人的事情和自己的事情分开,不必为别人的事情买单。
3.尝试表达想法。可以从小事开始表达想法。
4.学会拒绝。拒绝别人的不合理要求。当你拒绝别人的要求,你无需愧疚,这不是你的责任,你也无需对他人的情绪负责。

感谢您的信任,希望我的回答能对您有所帮助。

心理咨询案例更多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