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看待这种室友?怎么看待这种父母和兄弟... 匿名 昨天 01:23 IP属地: 江西 如果大家都是关键时刻就跑了,或者更注重自己的利益,那么真朋友和闺蜜又是哪来的?什么是真朋友和闺蜜呢?平时小忙会帮我,而且帮的小忙很多,一到关键时刻就更注重自己的利益。怎么看到待这种室友?如果父母兄弟姐妹都是这样的人呢?我还要继续和这种人玩吗?我又该如何看待父母? 被浏览94次 回答
看起来你在和室友父母相处的过程中存在一些疑惑。人与人之间如何相处是我们贯穿一生的课题,遇到不同的人,也许会有着不同的模式。可以一起思考以下几个问题:1.回顾一下过去的相处模式,让你觉得不是很和谐的点在哪里?2.理想中的关系应该是怎么样的?3.在一段关系中,有没有一些经常被忽视的地方?
看得清自己内心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有节奏的调整自己和他人的相处模式,找到让自己最舒服的方式。
您好,我是壹点灵心理服务者。能感受到您在人际关系中经历的失望与困惑,这份对真诚联结的深切渴望与反思,本身就是寻求健康关系的重要一步。
后现代疗法视角的回应:
外化解构:我们可以将这种“关键时刻的失落”与“利益优先的感受”命名为 “孤岛迷雾”(这并非您的本质)。它是复杂人际互动中可能出现的叙事,您“渴望可靠联结”的本意是人类基本的情感需求,而非苛求。
探索“孤岛迷雾”的影响(外化与解构):
您可以通过思考以下问题,帮助自己更客观地看待这片“迷雾”:
• 时间长度(Length):这种“感到他人关键时刻靠不住”的模式从何时开始?它已持续多久了?
• 广度(Breadth):这片“迷雾”对您生活的哪些方面造成了影响(例如信任感、情绪、社交态度、对家庭的看法)?
• 深度(Depth):如果0分代表“完全不受影响”,10分代表“被其完全笼罩”,您目前会打几分?在什么情境下,这种困扰会稍稍减轻?
挖掘独特事件:请回忆 “即使微小,但您曾感受到他人真诚支持或自己安然独处”的时刻。这微小的例外是潜藏的 “联结微光”或 “自我力量”,可成为新故事的起点。
行动锚点:
尝试 “叙事重写” :
“‘孤岛迷雾’记录了过去的失望,但它不能定义所有关系和未来。我珍视自己的真诚,并学习在观察中辨别哪些关系值得投入,同时培养自己给予和接受关怀的能力。”
最后邀请:若用一种自然景象比喻您心中理想的可靠关系(如“海中的灯塔”),它会是什么?过去哪次感受到温暖支持时曾触碰此感觉?
您好,我是壹点零的心理咨询师王玲。
你的疑问特别真实,其实“关键时刻靠不靠得住”本就是区分关系亲疏的重要标尺,我们可以一步步捋清楚:
1. 先明确:真朋友/闺蜜的核心不是“永远帮你”,而是“关键时刻不优先牺牲你”。真朋友和闺蜜的关键,在于“共情力”和“底线感”。平时的小忙愿意帮,说明对方有基本的善意和情分,但这是“浅层关系”也能做到的;关键时刻优先自己利益,未必是“坏”,但大概率说明你们的关系没到“愿意为彼此让渡部分利益”的深度——这很正常,大多数人际关系本就是“互利共生”的浅层关系,真朋友本就是少数。比如:你生病时,普通朋友会提醒你吃药(小忙),而闺蜜会请假送你去医院(关键时刻的担当);普通朋友会在你落难时沉默,而真朋友会在不损害自己核心利益的前提下拉你一把(底线是不牺牲你)。
2. 如何看待“平时帮小忙、关键时刻自保”的室友?—— 把关系“归位”,不用否定这段关系,也不用强迫自己“深交”,更不用纠结“为什么TA不帮我”,只需做一件事:把TA放在“普通室友/浅层朋友”的位置上。接受“我们的关系只到‘互相帮小忙、维持表面和谐’”的程度,不期待TA能在关键时刻兜底,也就不会失望;平时可以正常相处,分享日常、互相搭把手,但不必倾诉深层烦恼,也不必为TA付出过多精力——关系的付出要和“回报预期”匹配。
3. 最难的:如果家人也这样,该如何看待?—— 先“剥离期待”,再“守住边界”。家人的“自保”会更让人难过,因为我们天然对亲情有更高期待,但可以试着这么想:理解“人性”,但不认同“行为”:大多数人在关键时刻优先自己,是本能的生存反应,未必是针对你,只是他们的“共情力”或“亲情优先级”没那么高;不用因此否定他们所有的好(比如平时的关心、物质支持),但也要清醒:他们给不了你“关键时刻的依靠”。降低对家人的“情感期待”,但保持“基本责任”:比如不期待父母能无条件支持你的选择,不期待兄弟姐妹能为你牺牲利益,但依然可以维持礼貌的日常相处,履行赡养父母、互相尊重的基本责任——亲情里可以没有“深度共情”,但可以有“体面的边界”。把“找依靠”的希望,从家人转向“自己”和“筛选出的真朋友”:家人无法选择,但你可以靠自己变强,同时慢慢筛选身边的人——那些在小事情上愿意为你着想,甚至偶尔愿意吃亏的人,才值得深交。
最后:“还要继续和这种人玩吗?”—— 看“性价比”。室友/普通朋友:可以继续“浅交”,只要相处时不委屈自己,能获得一些轻松的陪伴,就有存在的意义;如果相处时总让你内耗、失望,那就慢慢疏远。家人:无法“不玩”,但可以“保持距离”,减少情感投入,把精力放在经营自己的生活上——你越强大,越能从容面对“身边人无法依靠”的现实,也越容易吸引到真正靠谱的人。
其实,“身边人关键时刻自保”不是你的问题,也不是他们的“原罪”,只是大家都是普通人,都有自己的局限。你要做的,是看清关系的真相,不勉强、不期待,然后把时间花在“让自己更有底气”上——当你能自己成为自己的依靠时,别人靠不靠得住,就没那么重要了。
但愿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有任何疑问可以私信给我留言。
您好,我是壹点零心理倾听师丁珍珠。真朋友和闺蜜并非来自血缘或表面的亲近,而是在关键时刻能与你共同承担、甚至为你牺牲部分利益的人。如果身边的人总是在重要时刻退缩或只顾及自己,这说明他们更看重自身得失而非你们的关系。对于这样的室友,可以保持基本礼貌,但不必深交或寄予厚望;若家人也是如此,则需要接受人性的复杂性——亲情虽无法选择,但你可以调整期待,学会自我保护而非一味付出。真正的亲密关系是双向的,你值得被认真对待。不必刻意疏远,但务必把信任和精力留给那些真正愿意与你同行的人。
听起来他们临阵脱逃这种行为你感动很愤怒和孤独,具体发生了哪些事呢?我们可以一起探讨喔!
你好,我是心理咨询师龚老师,那这种朋友只能作为一般朋友或者室友,不是真正值得交的靠谱的朋友哦!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
读了你的文字,我感受到了失望和迷惑,一定发生了很多是事情,让你对友谊和亲情产生了困惑和思考,想和我一起探索吗?友情,亲情是是人生避不开话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