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详情

欢迎来到壹点灵心理咨询服务平台专业的心理服务·放心的隐私保障

客服热线 400-626-0852

EAP热线 0571-28089956

服务时间(早8:00~凌晨1:00)

很不安,在人际交往异常谨慎,是什么原因?

匿名  

引发事件:

社交的时候老是觉得自己做不好,纠结一些很小的细节,重复回想自己的一些小失误。

表现:

小心翼翼猜想别人会怎么想会怎么看我,就连对自己多年好朋友说话发消息都很谨慎。

疑问:

以前我不会这样,为什么现在变成这样,很没安全感,害怕被朋友抛弃总是思虑很多怎么办?

回答
最佳答案
高家玮心理咨询师

你好,我是壹点灵心理咨询师高家玮,很高兴在这里遇见你。

通过你的描述,能看到你现在在和别人相处时非常小心谨慎,生怕自己哪里做得不够好,所以焦虑害怕的情绪也就一而再,再而三地不断涌现出来了,是这样吗?你还提到了以前没有这样的感觉,对为什么现在出现这样的情况感到好奇是吗?

我们来做简单的分析吧

一、人际关系的真谛:把自己放在“不胜之地”
为什么是“不胜”?“不胜”的意思有两个,一是你本来就胜不了,二是不胜也不等于失败。在关系中,我们可能必须不得不接受一个事实:我做的每件事情都不可能让所有人满意,我也不可能让所有人都喜欢。同样的,别人做的事也不可能让你每件都满意,如果你觉得满意的话,那也是暂时的。
出现这种令人有些沮丧的事实背后是因为“关系”本身的特性,关系的内核是诉求,心理上希望被肯定、被认可、被关心、被接纳;客观生活中希望得到帮助,实现愿望。两个人彼此之间如果都能提供给对方所需要的,这样我们就能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了。如果其中一个人总是给的多,得的少,时间长了自然就会感受到不平衡。问题是,人的心不是仪表盘,能把各种欲望需求明白无误地表露在脸上,所以有时候别人并不一定知道你想要什么。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交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你发现了吗,从低到高越来越抽象,这让别人怎么猜,如果你要是女孩子的话,那就真的要变成“女孩的心思你别猜,猜来猜去也不明白”。
这样就出现了两个不平衡:1.你以为自己付出了很多(小心翼翼,担惊受怕,精心准备,斟词酌句),应该获得他人更多的尊重、肯定、赞赏和体谅,可是得到的你觉得还不够多,于是你把责任归咎于自己,更加小心谨慎、尽心竭力,结果要不把别人吓走要不维持同样的收获,这种失衡的感受越来越严重。2.你希望通过自己非言语信息让别人明白你的心意,可能是你习惯了这种方式,也可能曾经这种方式有效,然而事实却令人失望,对方的确能猜到自己的一些需求也给予了支持,但更多的并没有猜到,而你却认为没猜到的原因不是因为对方的理解能力而是自己表演得还不够,于是越演越烈,越演越累。
不要担心,健康的关系是对等性的,你“胜利”不了,别人也“胜利”不了。所以我们才说:真实的关系是无法让人百分百舒服的,你只要让自己觉得还不错,那就已经很好了。

二、越来越糟的状况:失效的补偿策略
其实上面已经提到了一些人际交往策略失效的可能性,可是让人感到奇怪的是既然已经意识到了了这种策略是无效的,为什么不换一种呢?答案很简单:惯性太大了。这种惯性就是补偿策略,来自我们内部的负性核心信念,它不仅仅是精神分析里的潜意识,还包括了从小到大形成的行为倾向和态度。
从认知行为疗法的角度来看,补偿策略对应着个体的人格类型或行为方式与应对风格。换句话说,不同个体的人格特征可以应用补偿策略来加以描述,可以根据个体采取的补偿策略不同而区分为若干不同人格类型的人。
举个例子,某个人在人际关系中表现得很顺从,从来不和长辈顶嘴,顶多就是阳奉阴违,自己也习惯让家长做主。这个人的补偿策略(行为方式)就是顺从的,其核心信念可能是“我是无能的”或“我是不可爱的”。为了避免暴露自己的无能或不可爱,多采取听话、顺从、不表态的措施,我们平时也会称之为有些“依赖性人格”。补偿策略还会在失效后发生变化,这个人后来谈了恋爱对女友依旧百依百顺,但是女友嫌弃他不够man,表示没有共同语言,他自己不知道怎么做才是对的,最终两人分手,他的顺从策略在女友那里不起作用了。在接下来和女性相处的过程中,他非常担心女孩子不搭理他、不接受他,如果一旦发现对方对他稍不满意,他便会很知趣地提前终止关系,避免被女孩子提出分手而让自己蒙羞。这时他在恋爱关系中就从顺从策略变成了警惕策略。
所以,你可以看一看自己在人际互动中常用的模式是怎么样的?努力的(控制)、顺从的(依赖)、逃避的(独来独往)、归因的(责任划分比较粗暴,要么都是我的错,要么都是你的错)、警惕的(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自恋的(表演型)、自弃的(我很丑但是我很温柔,不是我能力不行而是我故意让你看到我的丑),一般正常的人应用的策略也是灵活的,而出现问题的人往往是把一种策略用到底,进退不得。所以你可以看看自己平时在人际关系中是采取怎么样的策略?如果你只是和某一个对象交往感到非常累,那会不会有可能是对方人际交往模式的原因呢?
怎么办?其实也很简单,多试试,这种方法试试,那种方法试试,哪种更令自己舒服?和A君可以是无所顾忌,有话直说的闺蜜;和B君则维持君子之交淡如水就可以了;和C君则小心谨慎点,毕竟谈钱伤感情,谈感情伤钱;和D君就……

最后有个问题想送给你,同时也送给我自己:为什么在关系中明明是“我”想要,却往往更多的关注在“你”的看法中?不如我们做个练习,当自己在与他人沟通交流时感受到不平衡、不舒服时,分别按照“这是什么、这怎么了、你啥意思、我想要啥”四个纬度进行解读,把各种可能性梳理出来,会不会就会变成“女孩的心思你能猜,做好分析就能想明白,如果分析不出还是别瞎猜,不如打个电话好好说明白”。

如果觉得自己的力量还不够,或者还需要一些支持,可以通过心理咨询的方式,由专业的老师帮助你。不管过去如何,未来怎样,希望你首先关注自己的当下,就像有句话说的那样“让人疲惫的不是遥远的路,而是我们自己鞋子里边小小的沙粒”。学习与生命一起流动。

希望我的答复对你有所帮助,如还有疑惑欢迎私信咨询,祝一切顺利,每一天都充满了爱和阳光。

4个回答
雷宝珠心理咨询师

您好,我是壹点灵心理服务者雷宝珠。
首先老师很理解您,处处谨慎,胆小是非,害怕自己做得不好,而不被肯定的心理
然后呢,大概率上是因为您的原生家庭。没有给足你安全感而造成的。或许是您从小到大,很少得到别人的肯定和鼓励。也或许是您经常性的被否定。
建议您呢,从自我做起。自己不断地鼓励自己。不断的给自己信心。将自信植入潜意识。如果说您经常有您所说的那样的表现。建议您可以在平台上找到专业的咨询师,帮助您更早的脱离这种困境。
感谢信任,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助到您,如有疑问欢迎私信。

谢欣梅心理咨询师

您好,我是壹点灵心理服务者欣梅。很高兴能来回答您的问题。
看到你留言说自己在社交的时候总是担心自己“做不好”是不是有些细节方面的“小失误”?小心翼翼猜想别人会怎么看你,甚至给多年的好朋友发消息都很谨慎。非常能理解你在人际关系中的这种困扰,其实很多人都会有,只是程度不同。你的问题是:为何以前不这样,现在这样了,没有安全感,怕被朋友抛弃?

那其实你的问题真的很好,你是否愿意思考最近发生了什么让你更加“没有安全感”?或者担心“被朋友抛弃”呢?如果并没有什么特别的事情发生,那就是你对人际关系的担心越来越多了。本来就很担心在人际关系中“让别人不满意”,越做得多,失误的可能性越大,需要担心的就越多,所以就越来越“小心翼翼”。

那我们要如何摆脱人际关系对我们的束缚呢?阿德勒心理学认为,我们需要做到以下三点:
第一、自我接纳。自我接纳并不是盲目的自我肯定,而是能够分清楚什么事能够改变的,审视不能够改变的,对于可以改变的事情要拿出改变的勇气。不要对被人期待过多,也不要让别人对你期待过多,因为希望越多,失望越多。
第二、他者信赖。他者信赖是对他人无条件的信任,在相信他人的时候,不添加任何附加条件,不考虑对方会不会背叛,学会适当保持心理距离,所谓距离产生美就是这个道理。
第三、他者贡献 。建立共同体感觉,需要有他者贡献的觉悟。这不是说要牺牲自我,而是真心实意地将他人视为伙伴,思考我能为他人做什么,并积极的加以实践。不要把自己的意识强给别人,也不要被别人强加。
人际关系很复杂,但是从心理层面掌握基本原则后,破除心理障碍,就不至于处处感觉到被束缚,当你开始学会尊重自己的内心,顺心去做,就可以保持心里的愉悦感。
感谢您的信任,希望我的回答能对您有所帮助,如有疑问欢迎私信。

施虹伊心理咨询师

您好,我是壹点灵心理服务者施虹伊,很高兴能为您解答。
从您的描述里,我感受到您的思维是很清晰的。首先,我们来看看您的疑问。以前不会这样现在变成这样了。那么不妨静下心来想下,近期是发生了什么特殊的事情造成了心态的转变呢?如果有诱发事件,那么在那件事情里您的感受和体验是怎样的呢?
其次,您会小心翼翼猜想别人会怎么想怎么看您,说明您很在意自己在别人眼中的形象评价,似乎您的内心很希望受到别人的肯定认可。就像您说的,您很没有安全感,害怕被抛弃总是思虑很多。我也从您的文字里能够感受到您的不安全感,或者说患得患失的感觉。
您渴望一种稳定长久的关系,希望朋友一直陪伴您,似乎这样您会感到安心,感到自我有价值以及被肯定。不知道我的猜测对吗?
可能在您的成长经历中没有被好好爱过,没有被恰到好处的给予过,无论是爱,物质,还是互动。所以在与人相处中,您总是觉得自己做不好,纠结小细节,重复回想自己的小失误。您习惯了把眼光看向他人,而忽略了看向自己,向内寻找自我的认同。
建议,不妨这段时间把眼光多看向自己,问问自己:我是谁,我擅长什么,我秉持什么样的信念看待人际关系,我怎样解决人际关系里的问题。
最后,其实我想说的是,无论一个人多么优秀,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成不变的关系,没有稳定恒久的关系。唯一不变的是变化,我们自身的变化,人际关系的变化,一切都是流动的状态。但我们可以在流动的关系里去寻找滋养我们的部分,去寻找不一样的自己。悦纳自己的不完美,也悦纳关系的不完美。
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对您有所帮助,祝快乐!

高昕心理咨询师

您好,我是壹点灵的心理服务工作者高昕,很幸运能够遇见我们,认真阅读了我们的描述,我们最近总是觉得自己做的不好,纠结自己的小失误,跟朋友还是其他人都会这样,这让我们很焦虑没有安全感,非常理解我们的感受。
我们以前不会这样,不知道是不是我们最近身边发生了什么事情,导致我们变成这样。让我怕被人否定,如果别人真的否定我们,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损失呢?希望我们可以想想从什么时候开始这样,一个期间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变化,希望可以给我们带来一些提示。
希望我的解答,可以给我们一点启发或支持。信息有限,如有不适,敬请谅解!如果还有疑问,欢迎私聊!

心理咨询案例更多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