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心理服务
平台承诺 免费退改
「一旦事情不顺她的心意,总把责任推给别人。怪父亲,怪男友,怪社会,怪命运,就是不怪自己。
按照荣格的原型理论的说法,女性心理的发展要经历几个阶段,这些阶段应该引导女性从天真走向成熟,最终达到智慧的境界。但如果这个过程停滞在某个阶段,当女人不思进取,就会变得幼稚,停滞不前。
“少女”原型最为常见,她就是那个拒绝长大的女人,她总是期待有人照顾、保护、宠爱她,她把脆弱当成武器,动辄哭泣,而非据理力争。惯于操纵,而非平等协商。她从不接受世界不欠她任何东西这个事实。可怕的是,这种女性形象被社会不断强化,她们被灌输娇弱是可以的,她们可以安心地等待被拯救。因此,当现实狠狠地敲打她们时,她们就懵了。」
遭遇到毒打之后才会得到知道成长
这应了那句话“成长都是一帆风顺的,真正的成长是破茧成蝶”
您好,我是壹点灵心理倾听师唐思遥。你的观察确实反映了一部分人在面对挫折时的心理防御机制,以及社会文化对性别角色的潜在影响。让我们尝试用更共情的视角来理解这种现象:
"我能感受到这类女性内心可能有着很深的不安全感。当一个人习惯性推卸责任时,往往是因为她内心太害怕面对'我不够好'这个可能性——这种恐惧可能源于早期经历中的某些创伤。她的脆弱和逃避,更像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本能反应。"
"每个成长受阻的人背后,可能都有我们不知道的故事。她此刻表现出的'少女'特质,也许是她所能做到的最好应对方式。重要的是要看到,这种状态虽然不成熟,但包含着对爱与接纳的正当渴望。"
"如果愿意,她可以尝试一个小练习:当想要责怪他人时,先停顿10秒,问自己'在这件事中,我的哪部分选择导致了现在的结果?'开始时可能很难,但慢慢会发现自己变得更有力量。"
"我们确实要警惕社会对'永恒少女'的美化。真正的女性力量不在于永远柔弱或永远强势,而在于拥有选择的自由——可以选择依赖,也可以选择独立,并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改变总是可能的。荣格的原型理论中,每个阶段都不是牢笼,而是可以跨越的阶梯。当一个人准备好面对自己的责任时,就是她开始真正成长的时候。"
这样的回应既承认了问题的存在,又避免评判,同时为改变留出了空间。你觉得这样的表达方式是否能平衡客观分析与善意关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