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心理服务
平台承诺 免费退改
我有一些扭曲的想法,觉得打扮漂亮是不是为了吸引异性?如果是那就不道德的(只针对我自己),和异性接触,就意味着和性接触,这样也不道德,我要阻止自己?但是世界上除了女的就是男的,哎,我觉得自己真是要疯了
在传统的性发展史中,我们会看到很多因为社会性别角色和社会文化构建造成的不科学的性爱观,充斥着性的性“污名化”,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比如:
++关于性是肮脏的,
++关于性器官是肮脏的,
++关于性行为是肮脏的,
++关于与性有关的一切言行都是不好的,
++月经是不好的、是脏的,
++处女才好,非处女就不纯洁了,
++男人可放开,女人要矜持,
……
这些都有深深影响着我们的性别观、性爱观和基本的性观念。显然,在你的成长中,也许缺乏正常的性教育,所以并不能真正科学地认识性教育、性问题。
其实,性是自己的事,自己有身体权,有性平等权。在注意隐私、安全、卫生的情况下,你可以自慰,也可以选择和可靠的对象比如男友进行性接触,无须简单粗暴地用道德两个字来评判。
:你的文字描述:打扮漂亮是为了吸引异性,异性交往就一定和性有关系,你认为这些都是不道德的,所以,你很拒绝是吗?
打扮漂亮的却是悦人悦己的,去打扮不仅仅是吸引的异性,更多的是宠爱自己呢,让自己每天自信满满的,充满知性的不好吗?
你认为与异性接触,就一定与性有关系,觉得这样不道德,你从什么时候开始有这种想法的?你能说一说当时是一件什么事情让你觉得有这样的感觉呃?你身边的父母关系如何?
就像你说的:这个世界由男人和女人组成。所以,处理好异性关系是当今最不好处理的难题,无论你们之间是什么关系,正确处理好与异性相处之道,是确保你成功的重要阶梯之一。
一是志同道合。无论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做什么工作,与异性之间最佳的相处方式,应该是有共同的理想,共同的事业,共同的追求和共同的志趣,起码能说得来,处得好,并且时时能够理解与沟通。在我看来,应该淡化性别意识,彼此以同志和朋友相称,都是事业上的好帮手,生活上的好朋友,相互之间不是竞争关系,也不是敌对关系,而是互助关系。无论在哪方面,能够彼此理解,相互扶持。不是相互利用,更不是相互依靠,而是有着各自的独立的事业和人格,靠相互的吸引,彼此温暖,彼此关照,无论到什么时候,都心底无私,光明磊落。
二是把握分寸。男女相处之道,近则暧昧,远则冷疏,无论说话办事,都要注意把握分寸,这个分寸是最难拿捏的,更不好把握,但只要你心态端,心术正,就没有处理不好的两性关系,更没有合不来的关系。而很多人走着走着就散了,不是人变了,而是你们的心态扭曲了,总想得到你们不应该得到的东西,超过一定的范围去寻找你们不应该碰的东西。尤其是感情方面,要知道单身和成家的关系,懂得恋爱和朋友的关系,更要懂得分内和分外的关系。要热情而不是过度,联系而不是暧昧,志同而不是掺杂其他想法,交流而不失尊重。男女相处的分寸,就在于刚刚好,行得端,言得正,处得来,相处自然,不偏不倚。
三是适度距离。不论是夫妻还是同事,适度保持距离很有必要,天天在一起,总会出事端,无论是聊天是聚会,多则生事,少则无趣,男女相处也一样,太熟则易闹事,太生份则少往来,特别是异性之间,要保持往来,但更要有距离感,不远不近,顺其自然最好。再好的关系,也不能粘粘呼呼,再好的感觉,也不能天天表达。同事之间无论是说话还是联系还是电话,速战速决,绝不能拖泥带水,干净利落,绝不能无事生非。
四是好聚好散。哪怕你们之间的感觉再好,除非是夫妻,闹完还要在一起,其他的,你必须要明白,和任何人,包括纯洁的友谊在内,不可能一辈子,不可能有永远,都会有时间性,更会有地域性,你们因为在一起,所以才会有感觉,等你们分开了,调离了,可以联系,但好聚好散是人之常情。再好的感情,也会经过时间和空间的考验,也会淡下去。年轻是一个样,年老是一个样,婚前是一个样,婚后一个样,没有一成不变的人,更没有一成不变的性格,那更没有一成不变的友谊。当条件变了,人的感觉就会变,当你感觉你相处的那个人变了,你们之间的友谊也会跟着变,感觉好的时候好好珍惜,把握住,当感觉变的时候,要学会适度刹车,不能对任何人产生依赖。随着时间和各自工作岗位的变化,人都会在变,你们不可能停在过去,要向前看,你身边的人也会在不停地变,没有哪个人会像以前一样呆在原地,都在往前走,那就要勇敢地面对任何事儿,心胸大一点,眼光长一点,天涯何处无芳草,到哪儿都有我们的好朋友。
五是没有纠缠。异性之间最大的麻烦在于纠缠。感觉好的时候,天天在一起,当一方条件变了,或者出现变化的时候,却不懂得分手,还像以前那样想坚持住,想维持住,甚至产生一些感情的纠葛,剪不断,理还乱。这种理不断的感情游戏,最为难缠,不但影响到你自己,可能影响到对方,甚至影响到一大批人。真正好的异性关系,能干脆利落,好聚好散。哪怕你们之间的感情再好,能在一起的时候好好珍惜,当条件不允许的时候,就不要硬撑,该结束的时候,虽然可能痛苦一点,但也要大胆地面对现实,毕竟这个世界上不只你们两个人,还有很多事要做,并不是只有感情是唯一,还有其他的更重要的事儿。也许顺其自然,是处理好两性关系的最好结局。
你好,我是壹点灵心理咨询师高家玮,很高兴在这里遇见你。
看到你的描述,我不禁笑了一下。你已经把自己的想法总结为是“扭曲”的,所以后面的内容你是知道它的存在是没有依据的,但是只是经常会这么去想。是这样吗?我之所以会笑,是因为曾经一段时间我的头脑里也会有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想法,不召即来,挥之不去。如果扩展开来,其实每个人都会有不合常理的想法窜进脑海的经历。如果没有的话,我们人类的进化和发展又从哪里来呢?
有几点思考,和你分享一下:
一、评估想法实际影响
想法按可以按照有效和有用分类,有效无效是指想法本身的对错,是否符合客观现实;有用无用是指想法对我们的生活能不能起到帮助。虽然你现在提出来的想法貌似无效的,但我还是不能下结论,因为不同的环境中某一个观念对错就有不同的标准。比如在正常人看来,女孩子18岁没结婚是很正常的,甚至连法定年龄都够不上,但是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那里的女孩子如果不读书的话,18岁必须要嫁人了。所以,有时候我们不需要去纠结这个想法的对错,看看总是这么去思考它对自己的生活是会带来帮助还是受到影响就可以了。
一开始说这一段是想让你减轻一些心理负担,避免自己钻在“为什么我的想法是扭曲的”里面难以自拔。如果我们的想法是有效也有用的,那就去知行合一即可,如果想法无论是否有效都是无用的,那我们就干预处理一下,让自己回归到正常的生活状态就可以了。
所以首先,需要你自己评估一下,这种想法的出现频率、出现时带给自己是正面情绪还是负面情绪、对自己的社会功能(工作学习、生活社交)有没有影响、对自己的生理健康(饮食睡眠、躯体感官)有没有损害。
二、了解鉴别思维反刍
在自然界中有些动物会将没有充分咀嚼的食物保存在胃里,不时再送回嘴里反复咀嚼消化,这种行为叫做反刍行为。人类也有类似的行为——将一些当时无法处理的情绪与事件存储在潜意识中,然后在某一时刻全部回想起来,一遍遍经历当时的感受。这就是思维反刍 ,也叫做反复性思维 。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存在思维反刍。它是我们大脑的一种保护机制,让我们能够在无法处理迸发出来的情绪时,换一个安全的地方,延迟处理那些负面的情绪,保护自己的身心健康。但是,过量的思维反刍将会对我们的生活造成巨大的破坏,会造成严重的精神内耗。它也是导致以及维持抑郁症和焦虑障碍最主要的因素之一。通常来说,对自己要求越高的人,越容易受到思维反刍的侵袭。
经历过的人都不会对这种感觉陌生:那些负面的想法会自己从脑子里不断蹦出来,你越要压制它,它的声音反而更大。任何想要战胜它的企图都会失败,最后只得淹没在自我谴责的洪流之中。假如你对现在的这些想法也有类似的感觉,那你可能要警惕这可能就是思维反刍。
对于它,你要意识到:
1、这种反刍的想象绝不客观。人的心理存在“焦点效应”,因此我们总是会严重高估外界对自己的关注,因此这些事件引发的负面情绪也会被严重放大。比如,你是不是更容易记住自己说过的蠢话、做过的蠢事,而不是他人的。
2、思维反刍并不是反省。很多人会以为思维反刍=反省自己,并将其合理化为自己的一种优点。但事实上,反省带给自己的更多是改变和感悟,而思维反刍带给我们的几乎只有消极、自我否定和挫败感。它并不能帮助我们变得更好,反而会让我们进入恶性循环。
三、干预处理建议方案
1、注意力技术
我相信你现在的“思维反刍”肯定不是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的,不然人都无法生活了。是否是在某些情境下特别容易产生呢?比如看到化妆盒、看到别人精致的妆容、睡不着的时候等等。
从认知行为疗法角度认为,消极负面情绪和行为是在特定情境下引发的,注意力转移的本质就是改变当下的情境,情境改变也就改善情绪和行为了。一般有分心技术和在聚焦技术,用的方法是差不多的,分心主要是把注意力从引发消极负面情绪的情境中转移出去,比如一个人在沙发上休息脑海中窜入类似的想法,就可以用与人聊天说话、到户外走动、练字、读小说、朗诵诗歌等方式去打断这个想法;再聚焦是把自己从引发消极情绪情境中抽离出来,整回到当下任务中来,比如你正在工作突然想到了这些画面,就可以用一个转移的动作,如调整姿势,拍大腿,扭耳朵等方式来中止它。
2、问题清单技术
思维反刍带来的一般情绪以抑郁和焦虑为多,对于后果往往是不真实和失控的。在这种缺少预判和应对方式的臆想中,人就更容易发散思考去寻求解决办法,这样就陷入了螺旋向下的死循环。
所以,简单来说,我们先不要去想“怎么办”,而是先把“会怎么样”列出来;而且不是用脑子想,而是用笔来写。把混沌无章的想法变成一个个具体的现实问题,不要用“我会很差”、“事情会变得很糟糕”这样概括性的语句,尽量细致详细一些。
把清单记录下来后其实就是对自己的一个暗示:我已经准备着手去解决这些问题,我会变得越来越好。当然,如果对于其中的某些现实性的不确定,你还可以用行为试验的方式去检验想法。如果暂时没有条件检验的,你还可以制定后续的解决计划。这些行为都会增强你对问题的把控感。
3、正念接纳技术
最好和平时的渐进式肌肉训练技术、腹式呼吸技术结合起来,这些技术可以去网上搜索。但是最好定时训练不要遇到极度焦虑紧张的时候才去做,让身体习惯放松的感觉。
接纳的前提是能识别,当你意识到出现扭曲想法和负面情绪时,就知道自己可能现在正在经历思维反刍。那么就保持平和的心态告诉自己:这只是有个小怪物走进了我的脑中,不用去管他,一会他就会走掉,我现在该干嘛还是干嘛。
同时也和这种思维反刍带来的愧疚感进行和解:没有人是完美的,我也不例外,真正爱我的人不会因为我的不完美而选择离开。
4、精力平衡技术
简单地说,就是精力过于充沛,想得太多。俗一点就是“吃饱了没事闲出来的”。审视一下自己的生活,目前的状态是不是无所事事、每天有大量的时间没有安排?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你可以通过制定计划来进行有趣的、有成就感的、符合自己价值观的事情,以此来分散自己的精力。
如果你已经宅在家里很久了,那么你可以通过进行体育运动、与家人朋友聊天来缓解,这样一来既能增强体魄,又可以引入不同的信息,帮助自己跳出认知陷阱。
或者可以通过参加一些公益活动、做家务、帮助别人的形式来体现自己的价值。当你的精力被分配在满足他人需要,体现自我价值的时候,正向的自我认同就会冲走坏情绪和自我否认。
如果觉得自己的力量还不够,或者还需要一些支持,可以通过心理咨询的方式,由专业的老师帮助你。不管过去如何,未来怎样,希望你首先关注自己的当下,就像有句话说的那样“让人疲惫的不是遥远的路,而是我们自己鞋子里边小小的沙粒”。学习与生命一起流动。
希望我的答复对你有所帮助,如还有疑惑欢迎私信咨询,祝一切顺利,每一天都充满了爱和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