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心理服务
平台承诺 免费退改
《超越羞耻感》
暴露与失望(二)
当我们未能达成目标,或没能按照自己所尊崇的方式行事时,我们通常不喜欢谈论此事,也不喜欢与他人分享我们的失望。羞耻感通常驱使我们远离他人。
相反,当我们事先计划、工作努力,并最终达成了目标时,我们就会想与他人分享我们来自成功的自豪感。目标的达成有助于增添我们的自我价值感:当我们最重要的人(或社群)认可我们,并与我们一同庆祝成功时,我们的自豪感会更为深刻。
所有形式的竞争都不可避免地与羞耻感有关。并不是在竞争落败的时候应该有羞耻感,而是,我们在那种时候难免会有羞耻感——不是有害的、让人无力的、具有破坏性的羞耻感,而是涉及痛苦自我感受的羞耻感家族。这种羞耻感可能只是轻微的失望,很快就会过去,但也可能让我们好几周都打不起精神来。这种羞耻感可能会激励我们下次更加努力,也可能让我们心怀疑虑、故步自封,不再参与竞争。
这句话提出了一个关于竞争与羞耻感之间关系的假设,它暗示了在竞争过程中,无论竞争的形式如何,羞耻感都是一个潜在的伴随因素。为了理解这句话,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分析:
竞争的本质
竞争通常涉及到比较、评价和排名,这些过程往往会导致个体或团队之间的相对地位发生变化。在这种比较过程中,失败或不如他人可能会引发羞耻感,因为它触及了个体的自尊和自我价值感。
羞耻感的心理机制
羞耻感是一种强烈的情感体验,它源于个体对自己行为的负面评价或对他人的负面评价的感知。在竞争中,如果个体未能达到预期目标或被他人超越,他们可能会感到羞耻,因为这被视为个人能力的不足或社会价值的缺失。
社会文化和个体差异
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对竞争的态度和羞耻感的容忍度有显著影响。在一些推崇集体主义和避免冲突的文化中,公开的竞争可能会引起更大的羞耻感,因为它们可能被视为对和谐的破坏。而在推崇个人主义和竞争的文化中,羞耻感可能被视为激励个体改进和超越的动力。
竞争的目的和形式
竞争的目的和形式也会影响羞耻感的产生。例如,体育竞赛、学术评比、职场晋升等不同形式的竞争,其公开性和对个人身份的重要性不同,因此引发的羞耻感程度也可能不同。
结论
尽管这句话提出了一种普遍的观点,即所有竞争形式都与羞耻感有关,但实际情况可能更为复杂。竞争确实有可能引发羞耻感,但这并不是绝对的。个体对竞争的反应、他们对失败的容忍度以及他们的自我调节能力都会影响羞耻感的产生。此外,教育和心理干预也可以帮助个体更好地处理竞争带来的压力和羞耻感。
总之,这句话强调了竞争与羞耻感之间的潜在联系,但在实际生活中,这种联系的程度和性质可能因人而异,需要结合具体情况进行细致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