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心理服务
平台承诺 免费退改
我为什么那么讨厌自己的孩子呢,磨蹭让我讨厌,学习不好让我讨厌,东西随便一扔让我讨厌
你好,我心理倾听师容融,看到你说的这种情况,特别能理解你的心情,因为我也是两个孩子的妈妈,现在也在面临着二宝有这样的情况。所以在面对这些问题的时候你不孤单。
你说“讨厌”,其实是爱的无力表达,正因为“怒其不争,哀其不幸”,因为他是我的孩子,所以我才会更爱他,更愿意付出时间和精力去陪伴他,照顾他,越是注意他,越是会发现他的越多缺点,我们越是会焦虑。
试想,我们的焦虑能否有助于孩子形成好的习惯呢?好像也不能,从表情、语言等身体信号可能会通过催促的方式传导给孩子,情况反而会变糟糕。
所以,我们更应该做的是先把焦虑情绪放在一边,用平静的心态去看待孩子出现的种种行为,去帮他分析行为出现背后的原因,也许你理解他了,他感受到妈妈对他的爱,也认识到这样做不好,会慢慢变好的。
一次沟通一个目标,从最需要完成的开始,孩子慢慢养成习惯,慢慢建立自信,再去进行下一个目标,这样会更好。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有需要可以私聊我,很期待和你探讨关于养育孩子过程中的一些困惑。
您好,我是壹点灵心理服务者邹必玉,很高兴能回答您的问题。
这里我看到了您作为家长的一些反思,反思自己和孩子相处时的情绪反应点,比如磨蹭,随意放东西,这些点是激起您情绪反应的关键。因为这些点对您来说意味着没有秩序,没有规划,对生活会产生负面的影响,所以您很讨厌这些行为,不希望它们出现。
而当自己的孩子有这些行为时,您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家长就非常容易感到焦虑,愤怒和烦躁,容易激起您的情绪反应,这让您难以控制甚至讨厌孩子。也许您也有多次识别到并有去做过一些努力和尝试,比如去克制自己的情绪,去引导改变孩子的行为习惯等等。
这些经历每个家庭都会遇到,在教育孩子和亲子关系的这门课上作为父母我们都需要去不断学习和探索。去认识自己内心深处的恐惧和害怕,了解自己的期待和想法,去了解孩子的需求和背后的想法,学习和掌握一些有效沟通的技巧,这些可能会给您带来不一样的视角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多给自己一些时间和尝试,也多给孩子一些耐心和陪伴,希望能帮助到您。
同样作为孩子的家长,我也有和你同样的感受。
你会觉得孩子一点也不理解自己,你让他干什么,他也不干。
有时候都会质疑自己为什么要生孩子。
这是大多数是因为自己本身就处在一个比较焦虑的情绪状态当中,没有人能理解自己。
当我们在情绪中的时候,我们看到的都是负面的信息,看到的都是孩子的缺点。
这样会形成一个负面的循环,让自己很失望。
有的时候是因为我们在不断地重复用过的没有用的方式方法,让自己很无力。孩子呢,也知道你的底线是什么就会无所顾忌。
都是第一次当父母,有的时候还真的需要学习一些新的方式方法。
要让自己一直处于这样的状态当中,会影响你自己的申请,健康也会影响到孩子的教育和成长。
作为父母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产生负面情绪是非常正常的,这说明你在认真对待这份养育责任.
妈妈情绪背后的心理需求:
渴望被尊重的个人时间(当孩子磨蹭打乱你的计划)
对失控感的抗拒(整洁环境代表的可控性被打破)
对未来不确定的焦虑(将学习表现与未来挂钩)
被理解的渴望(希望孩子体谅你的付出)
孩子行为解读:
孩子"磨蹭"可能是:正在发展时间概念,用拖延表达抗拒、沉浸在自己的思考中
物品凌乱反映着孩子前额叶发育未完成(执行力到25岁才成熟)
学习不好可能提示孩子还未找到适合的学习方式和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改善建议:
1.磨蹭问题:
出门预留双倍准备时间(如设定9:30的出门目标,告诉孩子8:30要准备出门)
2.重构积极的沟通模式,尝试将"快去写作业"转化为:妈妈注意到你最近数学作业正确率提高了,能和我分享你的小秘诀吗?
3.设置情感账户,每天存入3个正面互动:
早晨拥抱时说"有你真好"
发现孩子自主学习、整理时立刻具体表扬
睡前分享当日最开心的瞬间
4自我关怀策略
设置"情绪隔离时间":每天15分钟独处
制作"进步显微镜":每周记录3个孩子微小进步
建立支持联盟:与其他家长组成互助小组
每个育儿困境都像藏在蚌壳里的沙粒,现在让你痛苦的摩擦,未来可能会孕育出珍珠。我是壹点灵倾听师陈名连,如果有需要,也欢迎您来找我倾诉。
许多家长都会有类似的感受,这可能是由多种原因导致的。
孩子行为方面
- 不符合期望:家长通常对孩子有一定的期望,当孩子磨蹭、学习不好、乱扔东西等行为与期望不符时,容易产生失望和讨厌的情绪。
- 影响生活节奏:孩子的磨蹭和乱放东西等行为可能打乱家庭的生活节奏,给家长带来不便和困扰,从而引发负面情绪。
家长自身方面
- 压力过大:家长可能在工作、生活中承受着较大压力,孩子的问题会成为压力的发泄点。
- 教育理念影响:部分家长过于强调成绩和行为规范,当孩子表现不佳时,就容易产生厌恶情绪。
- 自身经历影响:如果家长在成长过程中接受过较为严厉的教育,可能会不自觉地将这种模式延续下来,对孩子的要求过高。
亲子关系方面
- 缺乏有效沟通:家长和孩子之间可能缺乏深入的沟通和理解,导致家长只看到孩子的问题,而忽略了孩子的内心感受和需求。
- 相处时间质量不高:虽然家长和孩子相处时间可能不少,但如果缺乏高质量的互动,也会影响亲子关系,使家长更容易关注到孩子的缺点。
要改变这种状况,家长可以尝试调整自己的心态和教育方式,多关注孩子的优点和进步,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互动关系,同时也可以学习一些科学的教育方法,帮助孩子逐步改正不良习惯。如果这种讨厌的情绪严重影响到生活和亲子关系,也可以考虑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你好,感谢你如此坦诚,表达出你作为母亲内心涌出的某些真实声音。之所以说表达出来不容易,是因为我理解这种感受和声音不符合社会对妈妈的期待,也许你会被批评说你这样就不是一个好妈妈,你不应该这么想,这么想会伤害孩子……我猜也许你身边(甚至你自己)会有人对你说:你要有耐心和爱心。
我也承认,他们说的没错。但你也没错啊,你一定也不想这样,但现实是一到特定的场景下就是会这样:就是有时候受不了,有时候会讨厌孩子的某些样子,有时候会不耐烦。也许不应该,但是就是会!而且不止你一个人,其实很多妈妈都有过或者有着跟你同样的感受和想法。这绝不是你的问题。
对,不是你的问题。其实真相是:你的心里没电了,缺爱了,你想要好好爱孩子,但是你已经没有了力气。手机没电了会关机,妈妈也要没电了,所以会没有耐心。
不知道这么多没力气的时刻,你是怎么熬过来的?有人帮你吗?有地方可以舒缓一下情绪吗?有人可以倾诉吗?
下一次,当你再次感觉到讨厌孩子,耐受不了孩子的行为,请对自己说(也可以告诉孩子和家人):我现在没有力气了,照顾不了你们了,我需要先缓缓,先去关爱一下我自己,给自己充充电,晚一点我才能回来继续。
期待你的反馈。
您好,我是邹莎老师。
即使是一位咨询师,我也面临和您同样的困扰!我们说讨厌孩子,其实只是讨厌孩子的这些所谓“不良行为”,而并不是讨厌孩子,没有一个妈妈不深爱着自己的孩子,“爱之切则责之深”。这些不接纳的情绪背后深深刻入我们对孩子的爱和期待。但是孩子有他每个阶段成长的课题,这些成长的课题与我们的期待形成了强烈的矛盾冲突。而我们自己也在照顾孩子的过程中个人成长、时间、工作、价值观、甚至家庭关系等等都受到巨大的挑战而带来压力,使的情绪感受如此的激烈。“讨厌”只是情绪的表象,背后是爱,关于自己,关于孩子。如何让孩子健康成长,如何构建好的亲子关系以及成为一个幸福的妈妈,如果您想做进一步探讨,可以随时联系我!
你总是讨厌自己的孩子,总是想对自己的孩子发脾气。源于你与自己的父母关系未处理好。你可以尝试使用NLP技术。你总是觉得自己的孩子讨厌,总是想发脾气,你一定觉得自己是对的,100%是应该发脾气。事实上那个行为那个情况是不应该的,所以不要为自己辩护。这个不是对错的问题。
现在,请你闭上眼睛回到上一次对孩子发脾气,不需要说事,你就回到当时的情景,看到听到知道一些什么事。你的气就上来那个时候,准备开口发脾气的时候,看着孩子。当你有了他在对面的时候,打个分,非常严重难受十分,轻松是一分。同时,注意到孩子的表情。然后,你在内心对孩子说:“也许我对你有一些要求与期望是你不能满足的,只有我自己的父母才能满足的。我把这些要求期望投射在你身上,对你不公平的。现在我把它们收回来。”然后,想像从孩子身上有一道光和能量飞出来,飞到你背后的自己的父母身上,能飞多少就飞多少,或者全部飞完。然后,自己感受有几分,有没有变化。做完就可以挣开眼睛。这就是投射的作用原理。希望能对你有帮助!
孩子所有的问题都是父母的问题,你才是一切的根源,孩子的是你的复印件,他从一张白纸到现在这样不是你们影响的吗?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建议你去学习家庭教育
每个人在每段人际关系中都是爱恨交织的,纯纯的爱没有任何厌烦与排斥的那种是不健康,至少是片面的和有所忽略的,只有我们知道对方的不足和可恨之处还仍然爱着对方的时候,这份爱才是健康持久有弹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