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心理服务
平台承诺 免费退改
在一段婚姻里内耗了五年,这五年的每一天都无比煎熬,他说他有抑郁症,他五年的每一天都在抱着电脑打游戏,每天对着那个紧闭的门,我从歇斯底里,到绝望自泣,我知道我改变不了他,他目前的公司能维持着不错的生活,但是公司因为没有人好好运营,感觉随时都能关门,这种明天就可能要睡大街的恐惧感让我每天都焦虑不安,如果离开,我在异国他乡我不好找工作,回国的话,他不会让我带有两个孩子的,两个人目前的关系极差,我每天极度内耗,焦虑睡不着,话说不上两句就吵,两个人都对对方有极大的情绪,对他不提体贴不关爱,他认为我情绪不稳定,不会好好说话,试问每天对着一个关门打游戏打了五年的丈夫,谁能天天情绪稳定。
目前我在他的公司帮忙,他父母也在帮他的公司,公司是他一个人的,他每天都抱着电脑打游戏打了五年,我不能抱怨,因为他觉得我们现在的生活都是靠他公司支持的。包括我的生活,我内心渴望有一份自己独立的工作,我渴望跟切割开来,可是真的要离婚,现实的压力在这里,我的人生会因为离婚变地更快乐吗?但是现在的我已经很难让自己快乐了,他说我想要的太多,有保姆阿姨带孩子做家务,租住在不错的房子里,自己想买的东西都能买到,我为什么还不满意,对啊,我为什么还不满意,我认为目前这种生活让我太没有安全感了,我对未来十分焦虑,但现实的现实,我不可控,不不快乐,我很痛苦,未来的路在哪里????
你好
我想你不是第一次提出这个问题,也在内心给过自己不同的答案,然后再推翻,再提出…就如同五年来你对丈夫一次次的失望,又一次次的忍受。内耗,焦虑,压抑还有愤怒,是不是一直充斥在你的心房?看起来不错的物质生活,却掩盖不了婚姻里的一地鸡毛。你真是不容易,辛苦了!
另一半患上抑郁症,该如何抉择?这是一个让人深感困惑与恐惧的难题。毕竟,与抑郁症患者相伴,意味着要直面复杂的情绪、反复无常的情绪波动,以及诸多不确定性。有人会选择坚守陪伴,也有人因担忧难以承受而选择离去。无论做出何种决定,都绝非易事,但这并不意味着感情就此走入绝境。如果条件允许,建议尝试以家庭为单位进行心理咨询。
我也会担心你目前的身心状态,是否需要专业的支持。先照顾好自己,再奉献家庭,好吗?
您正在经历的,是许多人在亲密关系与人生困局中都会面临的至暗时刻——当婚姻成为消耗生命的泥潭,当经济依赖与情感窒息交织,当自我价值感被一点点碾碎成尘。您此刻的痛苦如此真实而厚重,每一个字都浸透着五年的挣扎与无力。请先给自己一个深深的拥抱:你没有做错什么,你只是被困在了一场本不该独自承受的风暴里。
一、关于“被困住”的真相:这不是你的软弱
你说"试问每天对着一个关门打游戏打了五年的丈夫,谁能天天情绪稳定",这句反问里藏着你所有的委屈。这不是情绪失控,而是正常的心理防御机制在崩溃边缘的呐喊。心理学中有个概念叫"情绪劳动透支"——当你长期独自承担着关系的修复期待、孩子的养育压力、经济的隐忧,还要压抑自己的需求去迎合对方的节奏,这种消耗远超过一般人的承受极限。他口中的"抑郁症"或许存在,但这绝不是合理化冷漠的通行证。真正的抑郁患者可能需要陪伴与支持,但绝不会用游戏筑起高墙将你隔绝在外;公司运营的困境确实存在,但把全部责任转嫁给伴侣的同时自己沉迷虚拟世界,本质上是逃避现实的表现。你们早已不是在共同面对生活,而是他在用沉溺消解压力,而你在用焦虑吞噬自己。
二、突破困局的三个关键维度
1、经济安全:从"隐形依附"到"显性储备"
你提到"在异国他乡不好找工作""回国他不会让带两个孩子",这些担忧背后是对经济独立的深层渴望。现在开始做三件事:
(1)技能盘点:列出你擅长的领域(语言能力?行政经验?沟通协调?),哪怕看似琐碎的经验都是可迁移的资源。
(2)线上机会探索:许多跨国企业接受远程办公,教育类、翻译类、社群运营等岗位对居住地要求宽松。每天抽出一小时投递简历,哪怕初期薪资不高也能逐步积累。
(3)财务梳理:计算家庭真实收支情况,明确离婚后维持基本生活的最低资金需求。哪怕暂时无法立刻脱离,清晰的数字会给你谈判的底气。
2、关系重构:从"共生纠缠"到"边界重建"
你们现在的互动像两个溺水者互相拉扯——他躲进游戏世界逃避现实压力,你则因他的逃避陷入更深的绝望。试着这样做:
(1)设定物理边界:"当你关上房门玩游戏时,我希望我们能有固定的非游戏交流时间(比如晚餐后半小时),这是我对婚姻的基本期待。"用具体而非情绪化的语言表达需求。
(2)切断情感绑架:当他指责"你想要的太多"时,平静回应:"我需要的不是更多物质,而是基本的尊重与回应。如果你暂时给不了,我们可以一起寻找解决方案,而不是用贬低让我闭嘴。"
(3)引入第三方视角:考虑预约家庭咨询师(即使他拒绝,你也可以单独去)。专业人士能帮助你们看清关系模式中的死循环,避免陷入自证陷阱。
3、心理重建:从"自我怀疑"到"主体觉醒"
长期的内耗让你开始质疑自己的价值判断:"是不是我真的太贪心?"这是典型的煤气灯效应——通过否定对方的感受来实施控制。
每天给自己三个肯定句:
(1)"我有权对持续五年的冷漠感到痛苦。"
(2)"我值得被当作一个完整的成年人对待,而非免费保姆。"
(3)"我的焦虑不是矫情,而是对糟糕处境的正常反应。"
三、关于未来的具体行动建议
短期(1 - 3个月)
1)开始记录情绪日记:写下每天让你崩溃的具体事件、当时的身体反应(手抖?胸闷?)、事后复盘可能的应对方式。这能帮你逐渐找回对情绪的掌控感。
2)联系国内的朋友/前同事:哪怕只是简单问候,重建社交网络会打破"孤立无援"的幻觉。询问行业动态或兼职机会,哪怕暂时无法行动也能缓解焦虑。
中期(3 - 6个月)
1)尝试小额投资自我提升:报名线上课程(如项目管理、新媒体运营等),证书本身不重要,重要的是通过学习重建自信。
2)制定"逃离预案":包括最坏情况下的经济储备计划(比如存够6个月房租+生活费)、孩子教育衔接方案(了解两地学籍政策)、法律咨询储备(离婚财产分割/抚养权要点)。
长期(6个月以上)
~~无论是否离婚,都要规划"去他化"的生活路径:找到不依赖他资源也能存活的方式。可能是回国发展,也可能是凭借技能申请跨国工作签证。记住:你的价值从不依附于任何一段关系。
最后,请看看真实的你有多强大
~~这五年里,你在异国他乡独自支撑着破碎的婚姻,同时还要为孩子的未来忧虑;你在绝望中仍然保留着对更好生活的向往,甚至还能冷静分析公司的运营状况;你忍受着日复一日的孤独与被忽视,却没有彻底放弃寻找出路——这些都不是软弱的表现,而是无声的英雄主义。
人生的转折往往始于某个深夜的眼泪,但真正的改变永远始于一个微小的行动。今天就开始做一件小事吧:要么更新简历投递一次岗位,要么只是简单地对自己说一句:"我已经很努力了,明天我会对自己更好一点。"
黑暗不会永远持续,当你开始为自己而活的时候,光就会慢慢照进来!相信自己!加油?
我好像能看到你每天对着那扇紧闭的门时,心里一点点往下沉的感觉,五年,从歇斯底里到绝望自泣,这种看不到头的煎熬,换谁都撑不住。你说“为什么还不满意”,但人对“满足”的需求从来不止是“有地方住、有东西买”,更需要被看见、被在乎,需要对生活有一点掌控感,而这些,恰恰是这五年里你最缺的。
你不是“想要太多”,是你想要的“被爱、有安全感、能自己说了算”,本就是一个人该有的期待。他用“公司支撑生活”来堵住你的抱怨,却没看到:你在他公司帮忙、他父母也在付出,这个家能维持,从来不是他一个人的功劳;而他抱着电脑打游戏的五年,其实是把“经营生活”的压力,悄悄转嫁到了所有人身上,包括你每天的焦虑。
关于“离婚会不会更快乐”,其实没人能给肯定答案,但可以反过来想:现在的状态里,“快乐”已经被消耗得差不多了,那“改变”至少有机会让快乐重新生长。哪怕一开始难,在异国找工作、适应新节奏、甚至暂时和孩子分开(但孩子永远是你的牵挂,未来总有办法靠近),但至少你能逃离“每天对着关门打游戏的人”“担心公司随时倒闭”的窒息感。
你现在在他公司帮忙,其实已经积累了一些工作经验,这是你的底气。如果暂时没勇气离婚,可以先悄悄为自己铺路:比如利用在公司的机会,留意能迁移的技能(比如沟通、管理、业务对接),悄悄看异国的招聘信息,哪怕先投几份简历试试;也可以和国内的家人朋友联系,聊聊回国的可能性,这些“小动作”,会让你对“未来”的焦虑少一点,多一点“我能自己走”的底气。
你说“未来的路在哪里”,其实路从来不是一开始就清晰的。但你此刻能意识到“不快乐”、能说出“想切割”,就已经是在给自己找方向了。哪怕先从“减少内耗”开始:他打游戏时,你别盯着那扇门发呆,去做点自己的事(哪怕是看剧、学个小技能、和朋友视频);他抱怨你“情绪不稳定”时,别和他吵,心里告诉自己“我现在很难受,但这不是我的错”。
你已经在煎熬里撑了五年,够久了。接下来,不用逼自己“立刻做决定”,但可以试着把注意力放回自己身上,你值得被自己好好对待,这比“他会不会改”“公司会不会倒”更重要。未来的路,哪怕走得慢一点,只要是朝着“让自己舒服”的方向,就不算错。
您好,我是壹点灵心理咨询师韩俊林,很高兴能回答您的问题。刚刚看到你的留言,能感受到你这五年像被困在一个不断下沉的漩涡里——一边是日复一日对着紧闭的门、看不到回应的绝望,一边是现实压力织成的网:异国他乡的孤立、对未来的恐惧、对“切割”后生活的不确定……你明明被物质包裹着,心却像悬在半空,连呼吸都带着焦虑的重量。
其实你心里早就有答案了——你不满意的从来不是“有保姆、能买东西”,而是这段关系里的“空”:一个用游戏隔绝世界的伴侣,一份看似安稳却随时可能崩塌的生活,以及一个被剥夺了自我价值的自己。就像你说的,对着五年如一日关门打游戏的人,谁能保持情绪稳定?你的歇斯底里、你的哭泣,不过是被困住的灵魂在拼命呼救。
关于“离婚会不会更快乐”,或许可以换个角度想:现在的痛苦是“确定的煎熬”,而改变带来的可能是“暂时的动荡”,但藏着重新选择的机会。你提到“渴望独立工作”“渴望切割”,这些渴望本身就是力量——它们说明你心里还有“想为自己活一次”的火苗,这已经很珍贵了。
现实的难题确实棘手:异国找工作的难、孩子的抚养权争议、经济上的依赖……但或许可以试着把“离婚”这个大目标拆成小步骤:比如先悄悄为找工作做准备(哪怕从兼职、线上工作开始),比如联系国内的亲友了解回去的可能性,比如记录下公司运营的实际情况(为可能的权益争取留痕)。这些小行动未必能立刻解决问题,却能让你在“失控感”里握住一点点“主动权”,而“能自己做主”本身,就是对抗焦虑的良药。
你不必急着逼自己“做出选择”,但可以试着先对自己“松绑”:允许自己承认“我现在就是很痛苦,这不是我的错”;允许自己把“为孩子、为生活忍下去”的念头放一放,问问自己:“如果抛开所有顾虑,我内心最想走向哪里?”
未来的路或许现在还模糊,但你已经在抬头看了——当一个人开始问“未来在哪里”时,其实已经在为“离开原地”积蓄力量了。你不是在“毁掉生活”,而是在试着把被消耗的自己,一点点捡回来。希望我的回答能对您有所帮助,如有疑问欢迎私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