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心理服务
平台承诺 免费退改
近期妈妈有点睡不着觉,我就感觉是我经常哭导致的。
爸妈过度保护我,人际关系也不会处,只知道学习。
我看到他们在朋友圈里同学开心就很难过,我出去玩好像心里到堵的上,只想跑到自己舒适的小屋里发呆。我好像做什么都不对。
你好,很荣幸有这样一个机会可以跟你沟通。
生活中爸妈过于保护你,方方面面都会想的很周到,竭尽所能的对你好,小的时候可能感觉这样很幸福,但随着慢慢长大,有了自己的思想后,你发现其实你希望能更多的发出自己的声音,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决定,对吗?
请你思考下:你意识到这个问题之后想过用什么的方法去改变吗?哪些方法在你的实际生活中进行了尝试呢?和同学出去玩是别人排斥自己,还是自己给自己套上了一些枷锁?
小的时候好像所有的事情都被“包办”,不会产生任何的不适感。伴随着慢慢长大,会慢慢的离家庭越来越远,好像一瞬间就需要自己必须慢慢长大。很多事情其实需要你自己作出选择,因为不能24小时和父母保持联系。
1.在家庭中尝试发出自己的声音。自己的事情,家中长辈的事情,你都可以勇敢的表达自己的观点,让他们意识到你已经长大了,
2.从现在开始,当你碰到问题的时候,尽可能不要第一时间向父母求助,尝试自己去解决。
3.真的需要帮助的时候,你可以选择和父母倾诉,听他们表达建议,但最终的决定权请一定掌握在自己手上。
4.你有和同学一起出去玩的经历,说明还有人愿意约你一起出去,这时候只需要真诚的表达自己,认真倾听别人,不用顾虑太多,不要给自己先套上一些枷锁。
5.慢慢建立自己的朋友圈子,可以先是和一两个人尝试交往,然后再融入相应的圈子,找到归属感。
生活的每一次变化都可能面临着一些痛苦,但也代表着你的成长,希望你早日成为自己想成为的样子。
希望这些回复能够对你有些帮助~
您好,从你描述中感觉到了你的困扰,你认为妈妈近来睡不着可能因为你引起的,对于这个问题你和妈妈勾通过吗?妈妈有知道你有这样的想法么?
太在意别人看法
1.害怕被抛弃
过于在乎别人的看法的人,成长过程中总是伴随着一种担忧:害怕被别人抛弃。在他们的认知中,只要别人嫌弃自己,就可能会被对方抛弃。抛弃的结果就是,自己一个人根本无法生活。他们的内心就像是小孩一样,必须通过依赖他人来维持生活。所以他们特别担心自己被他人嫌弃,所以对于别人的看法特别的敏感。他们必须时时刻刻观察别人的态度,然后根据情况来调整自己的行为。这种行为模式不断地被强化,内化为他们的一种人格和固有的信念。
2.害怕对自己负责
在乎别人看法的人,目的是为了活成别人的样子,或者活成别人期待的样子。因为他们害怕对自己负责,害怕自己的决定和行为造成失败的结果。他们的口头禅就是:“是你让我这么做的”,“是他让我这么做的”。在他们看来,只要这个决定或者行为,是别人期望的那样,他们就愿意去做。因为即便是出错了,责任也不在我。他们会因为自己的决定感到焦虑,因为曾经他们因为自己的决定犯了错,遭到了父母的严厉指责和谩骂。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在乎别人的看法,渴望迎合他人,其实是一种自我保护手段。
如何改变在乎别人的看法的心理?
1、要明白其实没人在乎你
人们总是有这样一种倾向,那就是高估别人对自己的关注程度。事实上,人们对世界的理解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在这个心理作用下,身边的人围绕着自己展开活动,就好像所有人都在关注自己一样。这种压力是很大的,好像自己的一言一行都被他人的眼光之下。要明白别人其实没有你想象的那样在乎你,你只要自然、大方地做你自己就可以了。你的存在不会对别人造成威胁,你也不要过于担心自己的想法会伤害到他人,别人没有你想象的那样脆弱。
2、成为你自己
在成为别人的子女、朋友、恋人、父母之前,你首先应该成为你自己。成为你自己不是让你迎合别人的期望,也不是让你肆意妄为、自作主张。成为你自己,就是要成为一个成熟的、自信的、敢于直面问题的、敢爱敢恨的人。成为你自己,就是要能够照顾自己的生活。就算是一个人生活也能够做到自律,不会因为没有人在身边而过得一塌糊涂。成为你自己,就是要较少的被情绪控制,更多的用理性、客观、逻辑来面对生活。成为你自己,就是要自主地选择想要的生活,并且对自己的选择负责。
3、满足自我需求
一个人想要变得成熟起来,就应该先学会满足自己的基本需求。按照人本主义心理学派的观点,只有基础的需求得到满足之后,才能够成为自我实现的人。如果你自己只有一个苹果,那你为什么要分给别人呢?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满足自我需求不是自私的表现,而是为了更好地帮助他人。只有你自己成为一个强大的人,才能够有能力帮助弱小的人。当你因为别人的看法而委屈时,想一想自己为什么要在乎别人的看法?为什么不先来满足自己的需求呢?
4.不要掩饰对他人的敌意
做人要敢爱敢恨,不要压抑对他人的情感。在乎别人看法的人,因为害怕被抛弃所以压抑对他人的敌意。如果你能够自己照顾自己,为什么还要害怕被抛弃呢?做一个敢爱敢恨的人,每个人都会羡慕你。如果你一味地迎合别人的看法,就不会有人把你当回事儿。因为在别人眼里,你就像是一块橡皮泥,每个人都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随意捏把你。遇到喜欢的人就去表白,遇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就多来往,遇到不喜欢的人要远离他们,跟他们保持界限感。
5、接纳不优秀的自己
太在意别人的看法,就会失去自我的包容性。没有完美的人,每个人都有优秀的一面,也有平庸的一面。只有学会接纳不优秀的自己,才能够不被他人的看法影响。当别人对你提出某种要求或者期望的时候,想一想你自己愿不愿意这样做,按照别人的期望去做自己会不会觉得开心,想一想为什么他自己不这样做。当你意识到别人对你的期望,其实都是为了他们自己好,对你没有一点好处的时候,你就会觉得被欺骗了。你要做的就是做你自己,也就是全然接纳自我。
6、学会对自己负责
太在乎别人的看法,努力迎合别人的期待,其实是因为害怕对自己负责。想一想,是不是特别害怕因为自己的决定,导致人生的重大失败?所以,想要摆脱别人的期待,你就要勇敢地做出自己的选择,并且接纳所有可能的结果。人的一生不一定非得求个什么功名利禄,只要你能够学会选择自己想要的人生,并且接纳所有的人生结果,那么你就会一个成熟的人。当你不再将失败推卸给别人,而是能够勇敢地接受自己的时候,你就会觉得自己在这一刻,比在人生的其他任何时刻,都要闪亮,都有存在感。
总而言之,过于在乎别人的看法,暴露出诸多弱点。只有克服这些弱点,才能够成为自我。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祝你快乐!
很高兴在这里与你一起交流。
您说妈妈最近睡不着觉,您感觉是因为自己的原因是吗?对于这件事,您跟妈妈沟通过吗?我觉得你应该沟通一下,而不是自己比这里猜测呢!
你还说父母将自己保护的太好了,20岁了,除了学习,有一点不会处理人际关系了,习惯呆在自己的小天地里。可能父母的保护是一部分原因,但是,大部分起决定作用的原因,还是来源于您自己呢!学习也只是一个借口而已。
你可以思考一下:1.你是什么时候发现自己与其他同学相处不顺利的?2.当时发生了什么事情吗?3.你怎么去试着调整这样的状态呢?
如果你想改变这样的状态,给您几点建议:
1.从现在起,再遇到问题,先自己试着想办法去解决。
2.每星期跟同学相约,一起去做大家感兴趣的事情。比如:聚会,唱歌,运动,去图书馆等等,都可以。
3.跟你认为关系不错的同学或者其他人,交流一下,对于你有什么看法,根据别人的描述,自我审查一下是否是这样,如果认为对,就试着去改变,如果认为不对,可以保留。
4.找到自己一个自己喜欢的兴趣爱好,除学习以外,并坚持下去。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第一步:看清幻相。
虽然在文字的表述上是“太过在意别人的看法”,其实这本质上指的是“过度的自我关注”。
也就是说问题的实质根本不在于别人怎么看你,而是你自己将别人对你的看法看的太重要,将别人对你的看法所导致的后果看的太重要。
实际上你必须清楚地意识到这一点:并没有多少人在关注你,也并没有多少人对你有什么“看法”。一个人成熟的标志之一,就是明白每天发生在自己身上的99%的事情对于别人而言根本毫无意义。
你想一想,你对别人又有多少的看法呢?即便是你对某个人有些看法,但这个看法又能持续多久?那么你的看法又会对别人造成什么影响?
你对别人的看法根本就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影响,假如说产生了什么影响,那根本的原因也是因为那个人“在意”你的想法,所以他才会有所应对。
反过来在你身上也是同理,别人对你的看法这本身就是一种「非实质性」的影响。
所以你看:你因为害怕别人别人对你的看法所造成的影响——所以你才会在意别人对你的看法。
而如果你不在意别人对你的看法——那么别人对你的看法就不会对你造成什么影响。
你明白了?
看法始终只是看法而已。
而如果你说:那别人骂我是傻X怎么办?别人欺负我怎么办?别人排挤我怎么办?
那这就是关乎你“懦弱”的问题了,当别人对你产生「实质伤害」的时候,这就已经不再是「别人对你的看法」的问题范畴内,你要做的是捍卫自己的权利,去反抗欺负你的人,或者在的确是你很傻X的时候改掉你的那些愚蠢的做法。
我们要知道:太过在意别人的看法的对立面是「不在意别人的看法」,而不是「彻底的、绝对的、完全拒绝别人的看法」。
不在意只是意味着你不会被别人的看法影响,也不会被别人的看法伤害。但你仍然会正视,面对,并且接受别人对你的看法。
假如说是因为你在宿舍随地大小便这种过度的行为而导致了别人对你的不满,那么你要做的是修正自己的行为而不是无视别人的看法。
所以一个重要的前提是,你要能够在客观的层面上分清楚你的行为是否对别人造成了伤害或者影响,如果不违背法律和最基本的道德,也没有伤害或影响到他人,那么你才可以完全无视别人的看法。
第二步,看到自己。
许多人内在的情绪和感受是从来没有被看见过的,包括他们自己。
所以第一步我们首先要学习自己看见自己。这个步骤并不容易,需要我们在情绪来临时,什么也不做,只是深呼吸,安静下来,然后试着去分辨自己的情绪分辨自己内心的声音:“我刚才的情绪是什么?烦躁?自卑?愤怒?”。
第三步,认识自己。
当我们可以分辨得出内在的情绪和声音时,就可以继续深入下去和自己对话。
“为什么我会有这种情绪,我希望得到什么?”“为什么我希望得到这个?”“为什么我需要他的肯定?”总之,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多问自己现在追求的对自己到底意味着什么?
经过一段时间这样的训练,我们就可以更加看清自己。当对自己有了可观的认识后,我们面对别人的评价时就不会那么的盲目那么的激动。
第四步,无条件接纳自己。
人的自尊有三种模式。
一种是「依赖性自尊」,即依靠别人的评判标准来看待自己。在得到别人的赞美与认同时会非常的开心,在被别人否定和拒绝时会嫉妒的难过。
会「过度在意别人的看法」的人就是属于「依赖性自尊」。
第二种是「独立性自尊」,即不再依靠外在的评判标准和他人的目光来看待自己,而是完全的遵照自己的标准和要求来看待自己。
但独立性自尊的人在有些时候也会因给自己制定了太高的标准而产生挫败。
第三种是「无条件自尊」,即不需要任何理由,不需要任何评判标准,不需要任何的条件,我完全的尊重和接纳自己。只有这种自尊,才是真正的自尊。
你好呀,很高兴在这里相遇,回复你的问题。
看完你的心事,好想给你个拥抱~~好像做什么都不对---关于妈妈的失眠让你对自己有自责,对人际关系的渴望因不知如何相处,导致不能顺利进展。好像所有快乐的事情都远离你了,你被伤心的情绪困扰住了,内心有个声音好像在说,我该如何做才能让别人喜欢我,我该如何做才能获得好的关系呢?是这样吗?
关于好像做什么都不对这个问题,真的是这样吗?
我们一起来看看--当身边发生了这么多事情,你觉察到内心的感受,对于寻求改变迈开第一步(倾诉)的你,你怎么看待自己呢?此时此刻你的诉说就是件正确的事情呀。遇到问题寻求帮助,对不对?所有一定要先感谢自己呀~
同时,太在意别人看法这个问题,源于内心缺乏自信,自我力量不足。自我价值感偏低。通过追逐外在的赞誉来肯定自己,小心翼翼地维护着他人眼中的形象。部分原因是原生家庭同时也有其他原因。很多人在平常为人处事的时候,太注重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会因为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产生极大影响,会为此变得焦虑。
太在意别人看法好痛苦该怎样改变呢?
1)分辨得内在的情绪
为什么我会有这种情绪,我希望得到什么?
为什么我希望得到这个?为什么我需要他的肯定?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多问自己现在追求的对自己到底意味着什么?
经过-段时间这样的训练,我们就可以更加看清自己。当对自己有了可观的认识后,我们面对别人的评价时就不会那么的盲目那么的激动。
2)注重自我需求:
不要一味的成全别人。有时候成全和理解别人并不是一件坏事。但是如果这种成全和理解太过分的话,就特别容易造成自己的委屈。
3)接纳自己:
简单来说,我们认识自己后,会发现自己有好的地方也有不好的地方。如果我们陷入在自己的缺点里不能自拔,那么就变成了自卑,不利于后续个人的成长发展。
4)发现问题并接纳自己:
接纳目前不完美的自己,是解决问题的重要一步。
希望我的答复对你有所帮助。祝好
你好,很荣幸我为你解答这个问题。
妈妈睡不好觉,你认为自己经常哭造成的,人际关系不好,你就认为是父母的过度宠爱造成的,你总是喜欢待在自己认为舒服的环境当中,是这个样子吧?
在意别人的想法,这种现象存在于每个人的身上,只是度有所不同。从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来看,(五个层次的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情感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你在意别人对你的评价,从本质上来讲是希望能够满足自己被尊重,被认可的心理需求,这本身无可厚非。但是如果过于在意别人对你的看法而产生心理负担,这就需要做出一些适当的调整了。
你的这种状况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是发生了什么事才影响到了你吗?
你的父母知道你这样吗?
很“刻意”地去在意别人的想法,尤其是在乎你同伴或者是一起生活,人的眼光是自尊心太过强烈和心灵太过敏感的表现。
擅长察觉他人的感受,情绪非常敏感。心里有情绪却很难表达,宣泄出来很难拒绝别人的请求。
经常担心自己会给别人添麻烦,责任心强。喜欢去照顾别人,哪怕自己因此花去许多时间经历,习惯于跟随他人的意见,在和别人意见不同时会尽量避免说出自己的想法。很是“乐于助人”。
我们每天做那么多事儿,说那么多话,甚至一辈子中的很多决定在别人看来都是与他们的观点格格不入的,我们在意他们每个人的声音,就不能正常生活,我们需要参考的是观点,而不是在意别人的看法,你的目的是自己开心,幸福,不是去取悦他人,即使你再怎么做都不会让每个人都满意。
所以做好自己,在实践中慢慢的多做自己的事儿,少关注别人的看法,你会发现某一天你突然想起自己有过这个困惑,但是不知道什么时候,他已经不是个困惑了。
过分在意别人的看法,是一种缺乏自信心的表现。如果你对你做的事情说的话有信心,那么别人的评价可能是一种新的看问题的角度,有价值,学习无价值忽略,所以做好自己该做的你就有能力屏蔽掉无用的信息。
间之所以有存在的意义,是因为他是你的,与其在意别人的看法,不如好好用时间经营自己,提升自己,最后你会发现那些曾经对你客户的评价会不攻自破。
感谢你的信任,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助到你。
你好,我是壹点灵的公益解答师。
你说,近期妈妈优点睡不着,感觉是自己导致的,可以看出你是一个非常细心体贴的孩子,你也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保护,人际关系不会处,不用着急,没有人是天生就会,有的人起步早,有的人起步晚,重要的是我们每天进步一点点。
看出来,你内心是想要跟同学们友好交往的,那我们对于这个想,想办法实现。
首先,我们去接纳自己,我就是这么独特的存在,我喜欢我自己,当你喜欢你自己的时候,你发现别人看你的眼光都不一样了。
其次,我们付出真诚,人际交往中真诚最可贵,勇敢的说出你内心的想法,当你去做了,你会发现沟通很简单。
再者,我们学会换位思考,从别人的角度看待问题,这样我们的人缘会越来越好。
希望对你有帮助。
从你的描述中可以感受到你不安的情绪,您觉察到妈妈最近睡不着觉,您出去玩会觉得堵得慌,能感受到你的委屈和不容易,真的很心疼你。
生活中很多人会过度思考自己的言行,觉得自己无法去做对的事情,鲜少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以至于很压抑,你有这样的困扰是可以理解的。
人际敏感,与人交往紧张不安,通常与童年有一定程度的关系,假如早年的我们总是受到主要抚养者一味的否定、批评和不认可,包括像您提到的“过度保护”。久而久之,会让自己不愿去表达自己,以致于压抑自己。而且也很难形成自我认知,需要靠外界评价来定义自己
那么,不妨审视下自己早年的成长经历,试着去探寻与人交往不安的原因,是否童年给自己带来了太多的负面反馈,以至于自己内心积压了巨大的恐惧和悲伤?通过对早年自己的检视,了解内心的渴望和害怕分别是什么,比如,渴望自己在他人眼中是个好人,害怕、失落于他人对自己的不好评价,进而去看到自己的心理模式是如何形成的。
老师建议你,在与人交往时,试着觉察自己的内心变化,不带任何主观评价、全然接纳自己这种紧张不安的状态。
同时可以寻找友善的人一起交往,逐步建立起与外界交往的信心,减少自己对交流的抗拒。
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帮助!
很高兴给您回答,您好,我是壹点灵心理服务者张程。有句话是这么说的,20岁时,我们顾虑别人对我们的想法,40岁时,我们不理会别人对我们的想法,60岁时,我们发现,别人根本就对我们没有想法。
是啊,从始至终,真正对我们自己有看法的,就只有我们自己。
每个人的生命中,除了极个别的人外,没有谁真的关心你是否优秀,也没有谁特别瞧不起你,因为大家都很忙,都在忙自己的生活,哪有时间去瞧你,就更谈不上瞧得起还是瞧不起了。
但也有伙伴跟我说啊,因为太在乎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就导致自己有一些想法不好意思去做,怕被别人笑话。
很简单,拿张白纸,一支笔,既然有的伙伴太在乎别人对自己的看法,那就在纸上写出所有所谓的“别人”,把自己在乎的“别人”全部写下来。在这里很高兴得到您的信任,希望我的回答对您能有所帮助,如有疑问欢迎私信我
亲爱的,听你这么说,能感觉到你是个特别善良的孩子。你说你看到父母失眠,好像是因你总是哭导致的,因此你很自责。你说你总哭是因为你总你看到别的同学开心你就会难过?你出去玩觉得心里堵得慌,我想你会有这样的感受,一定是遭遇过什么伤害?你那么善良,你父母那么爱你,肯定希望你开心快乐。所以你是想让自己起来,想和别的同学那样开心玩耍,但你做不到,好像你总觉得自己做什么都是错的。那你愿意和老师说说吗?产生这种情绪有多久和是发生了什么事情有的这种情绪。我真心想帮助您,善良的天使,你是独一无二的,我愿意在这里等着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