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心理服务
平台承诺 免费退改
2020年11月份无意中怀孕了,结婚差不多满一年,原本没有计划这么快要孩子,他是意外来的,怀的时候严重孕吐了三个月,原本就患有抑郁的我在停药半年后怀孕,在孕吐中又复发了,去给医生看了也评估了,医生建议我优生优育,而我拼了命都要把他生下来,因为当时我坚信他不会走我的老路,之后的一年多里他一直体弱多病,一岁半幼龄就已经住院了8-10次,甚至12次可能都有,尽管是这样的,我还是很努力的给他力所能及的最好的喂养。一直到2岁还是2岁半,我开始一直到他的存在一直在消耗着我,让我不得好好的睡觉,不得好好的休息,每天脾气暴躁得很,只要有人带,我从来不会想念他,我感觉不到他对我的爱,他给我的感觉就是来索取,尽管我再怎么有耐心的去引导他还是很倔强的坚持自己的想法,等我尊重他的选择的时候,他却反悔了,一年到一年多的时间里,他爸超级有耐心的都被他的折腾给磨没了,我就更加了,很多人说养儿累并快乐着,可是我全职宝妈,24小时都带着并没有这种感觉,反而让我感觉到超级超级的累,老公的不负责任不帮忙照看孩子是一个问题,家里人看着孩子只有宠溺的爱让我感到窒息是一个问题,宝宝的体弱多病,全程只有我自己亲历亲为,别人都觉得他和寻常人家一样的穿着吃喝拉撒就可以了,但是最后照着他们说的做之后却迎来了孩子的感冒发烧咳嗽。我和他们讲了,他比别人要多穿点衣服,少吃多餐,他们却要餐餐喂得撑撑的,导致现在吃点就积食,脾胃虚弱,他们还是在孩子不说宝不放碗的情况下还是给他吃。。。。。。没钱的时候也没权了,我要怎样才能爱上他呢?这样下去以后长大了,他肯定也会感觉不到我爱他,我不想这样的,我就是在没有父母的爱中长大的,现在我都很没有安全感,怎么办呢?好烦,我真的一点都不想看他了,虽说9.1上幼儿园了,让我内耗,每天都很累,家婆是后妈,在乡下,整天喊我给钱给她,我妈现在回春了,迷上了互联网,她孙都不管不顾,我爸宠他到他喜欢吃豆腐就餐餐给他吃到撑去,别菜就是不配给他吃……,家庭成员都讲不得,讲一句,那你自己带了,之后我就自己24小时带了,就累成狗也不见孩子给我带来多大的快乐,有的全是内耗。。。。。,很多时候愤怒的时候真的想把他一巴掌拍死,或者把头直接扔到墙上了,就不会这么无理取闹了,我知道这不是我自己,只是我自己当中愤怒的那一部分,或许我真的病了吧!现在被他气得抑郁没有了,可能气成了神经病了吧,老师,有免费的答复来救救我么?我很穷
我能感受到你的心情,你付出了很多,却感受不到回报,只感到了对未来的担忧,对现在的焦虑,还有庭关系的困扰,真的很不容易。
首先,你要知道,育儿是个不容易的过程,很多当父母的都经历过类似的阶段,你所面临的挑战和感受都是正常的。
其次,不要苛求自己一定要“爱上”孩子。 爱是一种情感,需要时间和互动来培养,它不会凭空出现。你现在更多的是一种责任感和压力感,这是很正常的。
现在,让我们分析一下问题,寻找一些可能的方案:
1、健康问题: 孩子体弱多病确实很让人心力交瘁,但你已经尽力了,不要自责。建议你带着家人一起去咨询儿科医生,或者把医生的医嘱拍照,跟家人分享,让全家人在照顾孩子方面达成一致,不要相互冲突。同时,也要注意自己的身体和心理健康,不要过度劳累。
2、家庭关系: 跟家人开诚布公的沟通,把一些注意事项等写出来贴在墙上。同时也要关注自己,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留出时间关注自己的作息、放松等。如果自己的情绪波动很大,带在表情和语气上,说话给别人听时效果也会很差。
3、寻找支持: 你并不孤单,你可以向朋友、家人、心理咨询师寻求支持和帮助,或者从网络上搜集育儿和处理家庭关系的方法。
家庭关系处理和育儿是一门学问,需要自己冷静下来,去学习方法,去化解危机,寻求支持,突破难关的。如果自己也陷进去了,就无法自救了。
您好,希望能帮助到你。
从你的详细描述里,我能感受到你所承受的压力和痛苦,你的付出、挣扎和无奈,都是很明显的,作为一个初为人母的母亲,你的感受是非常合理的是可以理解的。
似乎你正在经历一种极度倦怠的情况,这是一种由于长期照顾孩子而产生极度疲劳和压力的状态。这是非常常见的,尤其是在你这样的情况下,你需要全天候照顾一个体弱多病的孩子,同时还没有得到足够的支持和帮助,家人还不理解你的苦衷,别人的喂养模式还跟孩子的需求相反。
你提到你有抑郁症的历史,并且在怀孕期间停药,然后在孕吐中复发,感谢提供这样重要的信息,抑郁症是一种需要专业治疗的疾病,而且它可以影响你的情绪和行为,建议你尽快寻求专业的医疗帮助,尤其是心理治疗。
你的孩子处于2-3岁的阶段,这个阶段的孩子开始意识到“我”的存在,也意识到“我”和他人不同,孩子会产生自信、好奇等性格特点,不适合打压,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按时大小便的训练培养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他的种种行为可能是他正在尝试建立自己的独立性和自我认同,这是儿童发展的正常阶段。然而,对于你来说,这可能会增加你的压力和疲劳。你可以尝试一些策略来管理这种情况,比如设定明确的规则和界限,跟家人商量,让他们和你的教育理念保持一致性。
你的家庭环境也让你烦恼,包括家人对孩子的过度宠溺以及经济压力等等,这些都是你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你的感受是真实的,你的挣扎和呼喊是非常需要得到关注关怀的。
办法总比问题多,静下心来,尝试好好放松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