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详情

欢迎来到壹点灵心理咨询服务平台专业的心理服务·放心的隐私保障

客服热线 400-626-0852

EAP热线 0571-28089956

服务时间(早8:00~凌晨1:00)

人在意的某方面,有办法改变吗?

ydl202006180847558  

我特别接受不了,在我干活的时候,有人坐我电脑旁边,随时指出我哪里出错了。而我了解自己的情况,我做不到每一步都能一次性做对,昨天我忙着的时候,我没留意到我身后有个新员工在对答案。又发生了这样的事情。但是这件事已经发生了,我不知道怎么做到不在意。而且这次的错误本来就有这个新员工的数据的参与导致的……,其实错了就错了,但是当场被指出来,是真的很懊恼,我不知道如何接受这件事,一直无法入睡

回答
最佳答案
韩俊林心理咨询师

您好,我是壹点灵心理咨询师韩俊林,很高兴能回答您的问题。刚刚看到你的留言,能感受到你现在心里一定又闷又烦吧?明明自己在专注做事,却被人在旁边盯着挑错,尤其是这种带着“随时监督”感的关注,本身就会让人紧张,更别说这次的错误还和对方有关,却要被当场指出来——这种“被冒犯”又“委屈”的感觉,换成谁都会忍不住在意,甚至翻来覆去睡不着,太正常了。

其实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人在专注做事时,大脑会进入一种“心流状态”,这时候外界的突然打断(比如被指出错误),不仅会打破这种状态,还会激活我们的“自我防御机制”——就像突然被人戳了一下,第一反应肯定是不舒服,因为这会让我们觉得“自己的节奏被侵犯了”“能力被质疑了”。你在意的可能不只是“被指错”,更是这种“不被尊重边界”的感觉。

而“当场被指出”带来的懊恼,本质上是“自我期待”和“外界反馈”的冲突。你知道自己“做不到每一步都对”,对自己有合理的接纳,但外界的即时批评会突然放大“出错”的存在感,让你忍不住怀疑“是不是我真的做得不够好”,哪怕理智上知道错了可以改,但情绪上还是会被这种“即时否定”带着走。

或许可以试试这样和自己“和解”:

- 先承认“在意是正常的”。不用强迫自己“必须不在意”,允许自己有懊恼的情绪——就像被针扎了会疼,被打断节奏会不舒服,这是身体的自然反应,接纳这种感受,反而能让它慢慢变淡。
- 把“被指错”和“我不好”分开。这次的错误有对方的数据参与,本身就不是你一个人的责任,哪怕是你自己的问题,“出错”也只是“这件事没做好”,不代表“你这个人不行”。可以在心里对自己说:“我这次在XX环节没注意,下次可以更留意,但这不影响我整体能把事情做好。”
- 提前给关系定“规则”。如果之后还遇到类似情况,或许可以主动和对方说:“我做事的时候可能会有点投入,等我做完这一段,你要是发现哪里有问题,我们再一起核对好不好?这样我也能更专注点~” 用温和的方式划清边界,比默默忍受更能减少后续的冲突。

你已经在努力处理这件事了,这本身就很了不起。有时候“无法不在意”,恰恰说明你对自己有要求、在意把事情做好——这不是缺点,只是需要慢慢学会在“被打断”时,先护住自己的节奏,再处理问题。给自己多一点时间,情绪会慢慢平复的。希望我的回答能对您有所帮助,如有疑问欢迎私聊。

8个回答
葛启伟心理咨询师

其实明确的拒绝,让别人知道距离感,对彼此都有好处,你愿意尝试吗?

ydl202006180847558普通用户

嗯嗯,我当时不知道有人在看
怎么点不开老师的主页

袁元心理咨询师

你的感受非常能理解——当众被指出错误(尤其是忙碌中被人监视着工作),会让人产生强烈的 暴露感和 挫败感,甚至引发自我怀疑比如:我是不是能力不够?如果这种情绪持续影响生活,可以尝试用笔写下当时的场景和感受(相当于给大脑卸载),或者和信任的朋友吐槽释放压力。你已经在反思如何应对,这就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如果想要进一步探索和完善自己,可以随时联系我倾听,我会一直在这里等待您的来电!

李欣羽心理咨询师

别人坐在你电脑旁边会让你感到不自在吗?这种感觉具体是什么呢

尤四海心理咨询师

你好,感觉这是一次关联性的错误问题,若是想平衡自己的心情,需要对整个事件的认知做一些调整,尝试从多个角度来帮助自己改善看法观点,从而达到改善情绪体验的目标。

程龙美心理咨询师

被他人在工作中近距离紧盯、当场指出错误,确实会让人感到被冒犯和压力,这种懊恼和在意是很自然的情绪反应。错本身不可怕,你的困扰更多来自“被打断节奏”和“被即时评判”的不适。可以试着把注意力放回自己的节奏上,你已经在觉察问题了,这就是调整的开始。

卜彬心理咨询师

从你的描述中,能感受到在被新员工指出错误时(后)的那种懊恼、尴尬,甚至可能有些委屈和愤怒的复杂情绪(“这次的错误本来就有这个新员工的数据的参与导致的”),这种感受是真实且可以理解的。

当我们在专注工作、努力完成任务时,如果感到被“监视”或随时会被打断、评判,这本身就会引发压力反应,产生负面情绪。你提到“一直无法入睡”,也说明这件事对你情绪和生理状态的影响确实很大,这值得认真对待。

你问“人在意的某方面,有办法改变吗?”答案是,可以改变,但改变的核心可能不在于让“在意”完全消失,而在于如何与“在意”共处,以及如何调整我们的反应模式。

1-情绪是信号,不是问题本身。你的懊恼、尴尬,甚至失眠,都是身体和心理对感受到的“威胁”(被评判、暴露缺点、边界被侵入)的自然反应。尝试不要立刻评判这些情绪“不应该”或“必须立刻消失”。告诉自己:“我此刻感到懊恼、尴尬、焦虑,这确实不舒服,但它是可以理解的,是我在意工作表现和他人看法的体现。”

你提到“我了解自己的情况,我做不到每一步都能一次性做对”,这显示出你有很好的自我认知。然而,“知道”和“内心真正接受”之间往往有差距。我们内心深处可能依旧有一个声音在说:“我应该尽量少犯错”或者“犯错意味着我不够好会被看低”。这种对“完美”或“不出错”的潜在期待,在被当场指出错误时会被挑战,从而引发强烈的负面情绪。

尝试对自己更宽容一些:工作中出现错误是普遍且不可避免的,它是学习和成长的一部分,绝不等同于个人能力或价值的缺失。那位新员工的行为,可能更多反映了她自己的工作习惯或性格,未必是针对你的否定。

2-被当场指出错误时,你脑海里闪过的念头是什么?是“我太差劲了”、“他们都在看我笑话”、“新员工觉得我不行”?还是“完了,这显得我很不专业”?试着捕捉这些“灾难化”或“过度概括”的自动想法。问问自己:“这个想法100%真实吗?有什么证据支持它?有什么证据反对它?”“最坏的情况是什么?发生的可能性有多大?即使发生了,我真的无法应对吗?”“有没有其他更客观、更友善的解释?”

3-你提到特别受不了工作时有人坐在旁边随时纠错,这涉及到工作边界的问题。你完全有权利为自己打造一个更舒适的工作环境。下次在需要高度专注处理工作时,可以尝试“温和但坚定地”与同事沟通:“谢谢你的关注。我现在需要集中精力,可能需要一个不被打扰的环境效率会更高。等我完成后再请你帮忙检查,有不确定的地方我再请教你,可以吗?

如果再次发生被“突然袭击”的情况:可以先暂停几秒给自己一个缓冲,避免在强烈情绪下做出冲动反应。“好的,谢谢,我看到了,等我处理完手上这一步再回头检查这里。” 避免陷入当场辩解或争论。如果关系允许,可以稍后再表达:“刚才你突然指出错误时,我思路被打断。下次如果方便的话,等我做完了再一起讨论会更好,你觉得呢?”

4-当懊恼情绪出现时,可以尝试环顾四周,关注目之所及的实物;或者深呼吸,感受空气进入体内的过程;也可以站起来走动一下,喝杯水,或做做简单的拉伸。这些方法能帮助你从“情绪脑”切换到“理智脑”,回到当下。

睡前如果思绪翻腾,可以尝试着把脑子里的想法、感受都写下来。写完后告诉自己:“我的感受已经表达出来了,现在可以暂时把它们放在纸上了。” 然后把纸收起来或撕掉,做一个象征性的释放。像安慰好友那样安慰自己:“今天发生的事确实让人难受,感觉被当众批评了。人都会犯错,这不代表你不行。你现在需要的是休息。”

5-“在意”本身是中性的,甚至是动力来源。问题在于“在意”的程度和它引发的反应是否适度。通过设定边界、有效沟通、情绪调节技巧,让“在意”不再轻易引发剧烈的情绪和后续困扰。

改变需要时间和练习,请对自己耐心点温柔些。每一次尝试都是在积累经验。专注于“下一次如何应对得更好一点”,而非苛责自己“为什么还在意为什么又懊恼了”。

你的不舒服是真实的,它会来也会走。如果有必要,你可以预约咨询师进行更系统、深入的探讨和支持。探索这些情绪背后的深层原因(可能与个人经历、核心信念有关),并学习更个性化的应对策略。

唐建梅心理咨询师

大概想象一下你描述的这个画面,被人指出错误,真的挺难受,抓狂的,感觉不安全,

可能这些都和你曾经的某些经历有关系,

但是现在要先解决你当下的问题,然后再慢慢深入探讨你深层次的原因,

解决核心问题之后,今后才不会受这些事情的影响。

找个心理咨询师先帮你解决当下的问题,先治标。

同时做长程心理咨询帮你探索深层次的原因,再治本。

心理咨询案例更多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