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详情

欢迎来到壹点灵心理咨询服务平台专业的心理服务·放心的隐私保障

客服热线 400-626-0852

EAP热线 0571-28089956

服务时间(早8:00~凌晨1:00)

不知道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心理怎么办?

力所能及的梓柔  

每当开学之际就会很厌学失眠到凌晨,内心很抵抗上学有关的事,对家里人不友好,觉得什么东西都无法让我开心起来。忍不住的想关于上学的日子所给我带来的困扰,容易担心很多各种因素,应激地逃避,为此请假多次,我清醒地知道这不对,可是却又控制不住自己去逃避现实,就这样周而复始的清醒沉沦着,很痛苦。毫不夸张地说,我现在都在想怎么不去上学。不知道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心理

回答
最佳答案
高家玮心理咨询师

你好,看到了你的描述,从你抗拒上学的心情、对未来担忧的想法、知易行难的纠结上,我能感受到你对于上学有一种恐惧感,虽然你没有明确说出来这种恐惧感的来源。我猜想这种感受可能来自于不只一个方面,也许既包括了学业成绩的压力,也有人际关系的因素,甚至和家里的父母关系也有一些因果联系。不知道是不是这样?

那么,你来这个平台的诉求是什么呢?你想知道这背后的动力是什么吗?知道了之后呢,是能让自己重新回到学校还是可以有个正大光明的理由选择躺平呢?从文字中看得出你现在正在这两极之间徘徊,用一些请假的手段来维持情绪上的平衡。但是我想对于未来,你终究需要做出面对,所以想了解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心理可能只是目的的其中之一,更重要的是要学会怎么去面对,怎么去解决。

因为你提供的材料都很主观笼统,所以我也无法从具体的事例中做一些分析。就浅谈一下我对青少年拒绝上学的一些看法。

一、是一种选择但不是一条出路
有句话不知道听过没有:生存即选择。我们无时不刻都在选择,因为有选择我们才能享受作为人的自由。有时候我们面临一个选择,到底是该向左走还是向右走,看起来很难决断,于是停步不前,左顾右盼。其实停下来这本身就是一种选择。现在的状态,你其实选择了有时候请假,有时候上学,可能就是想等等看,自己到底要往哪个方向转,通过时间的发酵,产生对你下一步的催化作用。
但是,我希望这段时间不要太长,毕竟青春有限。如果你现在还是在义务教育年龄中的话,复学其实是你的唯一出路;如果你已经读高中或者大学的话,假如最后决定了不去上学的话,那就请你尽快找到一份工作,在社会中继续学习和成长。
因为人是社会动物,长时间脱离社会关系,会让自己和自己的家庭产生更多更大的痛苦。你看哪怕是遁入空门,斩断三千烦恼丝的人多多少少还是要参与社会合作分工的,你看小说里的绝顶高手,闭关修炼几十年,最后不也是要出关入世的吗?我们需要在和他人互动的过程中看到自己的另一面,在心理学上叫“镜像自我”的呈现,看不见自己,自己就会迷失。

二、你有你的动力也有你的阻碍
大体来说,选择不上学就是因为在上学这个问题上你出现了搞不定的情况。因为上学读书是我们从记事到现在唯一的有经验的一项“工作”,这份“工作”你在幼儿园、小学、甚至上半年还能正常地完成,现在却不能继续做了。这里面就说明了有你搞不定地事情,这个搞不定,一方面可能有你不愿搞的动力,一方面也有你搞不定的阻碍。
1、“理想的我”和“现实的我之间”没有办法去建立联系,进行协调
心理学家埃里克森有个词“自我同一性”,青春期的阶段我们就会产生“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我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的问题。我们不妨可以这样想象青春期以前的孩子过的都是稀里糊涂的生活,上学、写作业都是被安排好的。小学阶段是形象思维,思考得比较具体,到了初高中之后,人的思维能力大幅提升,产生抽象的客体概念,思考他的人生价值和意义。“自我同一性”在人本主义中就是满足“理想的我”与“现实的我”这么一个差距。
青春期有一个特点,就是“英雄崇拜”,追星就是他的主要特点,我希望变成这样一个人,成为理想的我。可是我现在很普通,很平凡。在“自我同一性”处理比较好的人,就是在“理想的我”与“现实的我”之间建立了一个桥梁、一个衔接,我们可以通过努力去追求我们希望成为的那么一个人。那么“自我同一性”处理不好的人就是我成为不了我想象的那个人,也接受不了我现在这个样子,如此就不知道自己该何去何从,处于矛盾之中。比如北京的孩子就是清华北大考不上,其他学校看不上,高不成低不就,那这怎么办呢?就只能“不办”。再举个例子,现在很多人这么多年了还找不到对象,为什么呢?我看得上的人看不上我,看得上我的我又看不上,那最终他只能不选。对不上班不上学的年轻人可以看成是其发展的停滞,两头都不选,因为追求的东西我得不着,我得的到的东西却不想选,不选就不用代表自己是没有能力的。
2、不知道自己要什么
我不知道你对自己的将来有没有明确的目标和打算,比如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做出一些什么样的事业,或者通过什么东西来证明你的价值。其实你不妨观察一下你的同学们,基本上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明确知道自己要什么,以后想走什么样的人生,这类同学一般要么家境贫寒,物质条件匮乏,要么从小家庭教育就很成功,有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还有的是经历过某一个特别事件突然开悟;第二类是懵懵懂懂从小乖巧顺从,听爸爸妈妈的话,走老师希望的路,他们不知道自己要什么,但他们知道家长要什么,而他们这么做可以让家长开心,让家长开心是他们唯一知道的自己存在的价值,这类学生以后进入大学或者社会还是会经历一次迟到的阵痛期,副作用说不定更大;第三类就像你一样,好像知道要什么,但具体是什么又不清楚,也不知道该怎么去要,就像蝴蝶在破茧的过程中一样,当然最后大多数的蝴蝶都能破茧重生,也有极个别的就卡死在这里。
所以我建议你可以梳理一个清单,关注一下自己到底缺什么?比如物质条件上,你觉得你通过百般手段能否从你父母这里得到你想要的,如果得的到,那就说明你不缺,你没有以后要挣钱养家的动力。另外在兴趣爱好上,你觉得自己有没有一技之长或者某一类天赋,可以让你在芸芸众生中鹤立鸡群,得到他人的注目和仰视,如果这个也找不到,那你的心情就会更加低落,好像看不到自己被社会需要。

三、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这个期间需要负起责任来,因为我们现在的教育制度并没有对学校进行法律上的规定,孩子不上学校长要负责,你想想你们学校要是军队你还敢不敢不出操不训练?所以在孩子不愿上学的情况下,家长需要做出更大的努力。
说实话,孩子不上学的原因其实很单纯很直接,前面我说的是理论,具体的就是这三个方面的事情
一是学业成绩搞不定,达不到自己理想的高度。但是这个理想的高度是从哪里发端的呢?其实就是早年甚至到现在父母对孩子过高的不切实际的期望和要求,以及只给孩子这一条路的选择。要知道一个班级能考第一名的就一个人,如果按照“永远争第一”的想法,剩下的四五十人是不是都要被淘汰?孩子成绩不好,不是孩子一个人的责任,起码人和人智商、基因、家庭条件都有明显区别。这都不是重点,重点是家长眼界太窄,只盯着学习成绩一条路,没有培养和发展孩子其他的天赋,比如做家务烧饭做菜、修理电器做手工、体育艺术、甚至会讲话情商高能安慰人也很了不起,但是这些家长没看到,更糟的是孩子自己也没看到。
二是学校人际关系搞不定。在学校的人际关系其实很简单,大部分时间都是竞争关系,学校以考试分数为参照,于是学生们也只有华山一条路在名次上死磕到底。本身这种竞争关系带给人的压力就特别大,如果再加上一些容貌取笑、语言霸凌、身体欺辱这样的行为,就很容易使得一些习惯用顺从、回避策略的孩子感到在这种环境下难以承受,转而选择不去上学。
三是反亲子关系,孩子为了报复父母选择的极端手段。如果家中亲子关系长期不睦,家长对孩子一直是高压控制的手段,当孩子还非常小的时候只能选择逆来顺受,当他长大个子也比父母高了,力气也比父母大了,从生理到心理孩子就会觉得自己是时候可以反击了。父母越想让我做的,我越不去做,反正你打我就逃,大不了离家出走,甚至以死相逼,父母又不敢了。于是孩子就以此为手段要挟报复,以泄过去这些年积累的心头之恨。
可是知道了这三点原因,就能解决问题了吗?显然还是很困难,因为每个家庭都有每个家庭的实际困难,作为孩子有时候你是看不到父母不愿给你看的他们自己的伤疤的。信息不对称,双方互相无法理解,于是分歧矛盾越来越大。
在这一段,我并不是把责任要全部推到父母身上,有时候孩子其实也是知道自己家庭和父母身上的局限的,但是就像“你永远也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一样,大家都不愿去面对,只把眼前的小石块当作高山,一心只想打退堂鼓,自然会过得很辛苦。

四、生而为人的意义
前面分享了“存在即选择”,后面还有一句“存在即探索”。我把你现在的状态比作是蹲在墙角的一个人,你觉得你能蹲一辈子吗?显然做不到,时间长了腿会麻,腰会酸,你可能就会起来走一走,走累了找个沙发又坐了下去,然后不断地变化姿势,直到一个你觉得舒服地状态。但是我们知道这种“舒服”也只是相对的和暂时的,时间久了人又要折腾了。你看到过现在的人有一直只持续一种生活状态的吗?就算是种了一辈子田的农民是不是还要换着作物种种呢,明明种玉米已经不挣钱了,大家都种其他的,他还继续种玉米?可能坚持个一年两年,但终究不能长久。
因此,在这个时候,你可以想一想你的意义到底在哪里?有人说反正早晚都有一死,何必让自己这么幸苦。那么这么说的话我们只认结果不追求过程的意义,那么整个生命系统都将没有价值,甚至包括宇宙也是如此,我们为什么又会在这里出现呢?
人生究竟有没有意义,其实在刚出生的时候是没有意义的,但是在成长过程中这个意义慢慢被赋予,比如有些人觉得父母比较功利,希望自己以后给他们养老,指着你给他们改善生活,难道这不是生活赋予你的人生意义吗?然后你慢慢长大之后如果去当兵了,还对国家、民族产生更大的责任感,成家立业后对家庭、子女又有新的期待……这都是人生在不同阶段在你身上赋予的意义,包括人本主义说的个人价值实现目标,慢慢你就能觉察到自己的人生意义对应的是什么。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降大任”相当于给你一个人生任务单,这辈子你要做这些事情,但是有些人现在还没拿到,像大学发录取通知书一样,有些人7月份收到,有些人9月份还没收到,收到早的,就知道自己去哪里报到了,收的晚的只能在那里继续糊涂和困顿了。
关于存在的意义,我们要知道有些人是不困惑的,有些人需要花点时间去探索的。当然还有一些人实现了人生目标也会困惑。人生有两大悲剧,一是你的愿望没实现,二是你的愿望已经实现了。搜狐的张朝阳就很典型,年纪轻轻就挣了很多钱,然后去隐居桃源,玩了很多年出来后发现“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不知道该干嘛了,完了就把物理捡起来和大家讲物理,他还乐在其中。

五、如何探索自己的人生
简单的一句话就是找到你的被需要,如果真的找不到被需要的话,那就只剩下寻找快乐安慰自己了。快乐是让自己多喘口气的理由。抖音上看到有一个老头100多岁了,家里人让他不要喝酒,他就觉得活着没意思,整天躺床上,寻死觅活的,他二字逗逗他,说整点菜,要不喝两盅,老头子就立马乐呵呵地从床上下来了。喝酒就是他生活中最大的快乐,也是精神动力。生活里有一个盼头,才能活下去,这和玩游戏是一个道理。
但是很显然,你还没到只有寻找快乐地阶段。对于现在的你而言,只能从接纳开始,接受现状,调整认知,找到资源和方向,开始新的人生旅程。尤其是在认知偏差的调整中,尽量从多角度去看世界、看父母、看自我,君子不器,别把自己固定在某一种价值体系内。同时也要多理解父母,学会沟通交流,让他们成为你人生道路上的助力而不是阻力。
弗兰克尔在《活出生命的意义》书中提出,人类无论在何种境况下都有选择处世态度的自由和选择自己行为方式的自由。因此你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能摁下人生重启键,重新多角度地来思考人生的意义对你的成长会有帮助。可能你过去的负面经验有时候会固着你的想法使得你认为自己不具备有能力重启,继续活在无意义感之中,找不到方向,也不想去找,就这么待着,活一天是一天,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放弃了生活原本赋予的选择权。这个时候,你就对自己说:相信是一种选择。

我在很多场合下都推荐过“五个一”打卡训练,可以提升能量增强自信探索资源,这里再简单介绍一遍,希望你能坚持训练,从行为的改变促发你认知上的提升。
写一份总结,每天晚上睡前写进步、谈收获,自己和自己的对话,看到成长的点滴。
读一段好文,每天读一些励志名言或者看几页优秀的读本,让精神力量滋养心灵。
做一场运动,每天坚持15分钟以上的体育运动,年轻人更应该多做点,让坏情绪随着汗水排出体外。
干一些家务,每天通过劳动感受自食其力的成就,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得一声感谢,每天做一件小小的善事,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日行一善看到自己被他人的需要。

如果觉得自己的力量还不够,或者还需要一些支持,可以通过心理咨询的方式,由专业的老师帮助你。不管过去如何,未来怎样,希望你首先关注自己的当下,就像有句话说的那样“让人疲惫的不是遥远的路,而是我们自己鞋子里边小小的沙粒”。学习与生命一起流动。

希望我的答复对你有所帮助,如还有疑惑欢迎私信咨询,祝一切顺利,每一天都充满了爱和阳光。

6个回答
阮英心理咨询师

通过你的描述,我能清晰的感受到你对学校和学习生活的抵触和恐惧,虽然你极力克服,但却无能为力。

那你能告诉我你今年多大,上几年级?你是什么时候开始有厌学的这种心理活动的?是什么事件促使你对学校产生了恐惧和厌恶的心理吗?

欢迎你来和我聊聊,走出内心的恐惧,回到正常的学习生活中。

韩宏清心理咨询师

你好!

上学,引起了自己非常大的反抗和不适,带着各种忧虑因素想要逃离上课。听起来,你又种焦虑、痛苦和很大的压力感觉。

非常理解你的心情,包括学校的有形无形的规则让自己有了压力。其实很多学生都会遇到这种心境,所以你有这些感受也是正常的。

我可以感受到你的痛苦。能不能讲讲是什么具体因素让你对上学有如此大的“厌恶”的感觉的呢?

能理解你的焦虑。虽然说学生上学是天职,可是你的那些不适感觉也是真实的,不意味着我们要去屏蔽它。现实的学校的人事物定是让你有无法承受的苦楚,有这些不舒服也是可以表达的。能不能讲讲在学校里发生让你开心和不开心的事呢?

可以理解你的逃避心情。一方面也觉得学生要好好上学,可另一方面自己的厌倦之心却无法抵挡。其实你不必急于定论自己这样做是否正确。建议你可以先想象一下,现在去与不去上学,对于你有什么不同的感受,之后的生活、学习会有怎样的变化?

感谢信任,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邵丽心理咨询师

看到你的留言,出现厌学现象,会失眠,对家人不友好,也就是情绪不好,会请假出现回避行为。感受到你很焦虑和内疚。不想上学是你本能的愿望,但是你会有一些纠结,意识里知道该上学。所以矛盾情绪另你很压抑。

这种情况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呢?
父母对于你的厌学情况怎么看待?
你的年龄多大了?是青春期吗?
你希望有怎样的帮助呢?

如果你是青春期的话不要太担心,这种厌学情绪是正常现象。及时调整自己的状态就可以了。下边分享几条建议:
1.正确面对
青春期会和父母有冲突,有分歧,情绪偶尔会控制不住,比较大,这都是正常的青春期反应。孩子不要觉得过度内疚或自责,需要正确
面对这件事。
2.沟通
如果父母深明大义,那么可以找个时间,要在他们工作不太忙的时候,和他们好好聊聊你心中的困惑和想法,你需要指导和帮助的地方。
我相信每个父母都是爱孩子的,也愿意去了解你,给你的问题解惑。只不过偶尔他们工作的压力使得他们有心无力罢了。
3.耐心
如果父母因为各种问题和原因不能陪你聊天,爱他们的你,可以给父母更多的爱和包容。自己追寻面对青春期各种内心涌动的办法,聪明
善良如你,肯定会找到可行的方式。从你在头条问答里提出问题就能看出,你是一个自强的善于解决问题的孩子。
4.正确的价值观
你有正确的价值观,那么多找些良师益友,和他们交流和沟通,和你的同龄人在一条线上齐头并进,有一个出色的榜样在前面引导你,你的人生也会更精彩。
5. 阅读
书是他人智慧的结晶,看看别人的思想,看看那些你崇拜的名人的传记,对人生你会有更深的认识。

孙亚玲心理咨询师

您好!
从你的描述中了解到每当你面对上学这个问题时,就会让自己情绪波动,内心摆脱不了被学习所困扰了一些问题,导致自己不想上学,可又知道这是不对的,对自己是不好的,每当这时还会家里人发脾气,这让你很不开心。
面对学校的生活和学习你想逃避,抵抗,纠结,烦躁,失眠焦虑的情绪,这些情绪困扰着你,让感觉很不开心。
能理解你心情,当一个人不想做一件事情时,无耐还得坚持去做,的确很煎熬。
可从你的描述中还能感觉到你是很想找一个能让自己更好的提升自己的方法。
任何事情都至少有三个解决办法。现在想想怎样才能让你更好的走出这个困境呢?
一个人心态是非常重要的,成绩=心态✘方法。他们是相乘的关系,心态为0,成绩就会为0。
是否接受自己的不足,提升自己的能力?
目标是成功的基础,可否考虑设立目标并一个一个完成,提升自己的自信。让自己不迷茫,有努力方向,离成功就会更近。

张微心理咨询师

通过你的描述看到上学给你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你因为不想去上学请过两次假,很想知道你没请假的时候在学校是怎么度过的?

看到你也是很想好好成长,一方面你知道不上学会让你沉迷下去,另一方面上学又很痛苦,真的理解你的这种无助感。

在学校有哪些事情或者人让你觉得很有压力,是否跟父母说过你的这些困惑,寻求家人的帮助?

王璇心理咨询师

你好,刚看了你发表的内容,是因为自己内心很抗拒上学,对家里人也不友好,感觉没什么可以让自己开心起来,逃避现实,内心还是很痛苦,不知道这是什么心理,该怎么办,听起来你现在有种焦虑和无助的感觉。

非常能理解自己内心深处抗拒上学,但是又不得不去上学让你感到焦虑,其实在面对学习上问题,很多人都是一样焦虑和无助,所以出现这种情绪很正常。

看的出来你内心是跟懂事,很乖巧的一个孩子。自己也知道这样做不对,那能不能告诉我,在学校什么样的事情让你有这种厌学焦虑

其实你目前这种想法,在心理学上被称为《过度推论》,现在的这种情况,并不代表以后都会存在。其实在学校里面,不光是学习,还有很多事情可以做,比如你的兴趣爱好,和同学之间的相处,包括你自己有什么特长,能告诉我,在学校你都喜欢做什么?

对于现在这种情况,你可以静下心来,好好问自己几个问题:
1:如果现在你不上学,你自己能做什么?内心的感受是什么?
2:在学校里,什么事情让你开心?什么事情让你不来心?
3:在学校给自己定个小目标,达成以后看自己内心有什么感受?
每个人的成长经历都是不一样,只有接纳自己的不完美,才是最真实的自己。希望我的回答能对你有所帮助。

心理咨询案例更多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