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详情

欢迎来到壹点灵心理咨询服务平台专业的心理服务·放心的隐私保障

客服热线 400-626-0852

EAP热线 0571-28089956

服务时间(早8:00~凌晨1:00)

过年了亲人们家人们之间的芥蒂,我长的很漂...

匿名  

过年了,别人都高高兴兴的过年,而我却不知道为什么,很害怕那些亲戚对我的夹枪带棒。我是比较的敏感和脆弱,但是我真的不想在大过年的受这么多委屈和不公,于是我每天都打算来着上面写一写我的心事,就当是晒晒太阳了。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每天看那些朋友圈,看我那些亲戚晒的图片我感受到的都是他们的嫉妒、怨怼和讨厌。我拿了一个我姑父给我的红包,我一项有点贪心,我是想拿了这个红包我百分之四十的理智告诉我我不该拿这个红包,所以我对于这个红包的态度也不知道怎么说,拿了,也许会伤了我和表嫂之间的和气,可是我已经拿了,现在红包是放在我父母那里准备还给我姑姑家。我不知道我怎么想的,我觉得我的家人亲眷里面全是嫉妒我的,也许是他们觉得我的人生太圆满了,我考上了重点高中人又长的很漂亮。前几天我姐姐回来,我姐姐回家后我弟弟就和我姐姐说了很多的话,我弟弟和我姐夫的关系也很好,而我就总是受委屈的那个。我不知道为什么他们三个总是一起出去买热水器,买钓鱼竿然后一起去钓鱼,从来都没有诚挚的邀请我去,就是有一天吃饭的时候也就是他们掉完鱼那天他们晚上吃饭没有理我,晚上他们聊天看电视也没有邀请我的意思,我和奶奶就被他们孤立了,爸妈也在里面,我一想这样的情亲要来有什么用,不如趁早断了,既然都没有人在乎过我的感受。他们那次的一家子人的聊天大会会成为我终生的噩梦,我再也不想去回想了,一回想也许心里面就会隐隐作痛,难以言表的委屈。我想象的过年是大家都辛苦忙碌了一年回家了可以互诉衷肠的日子,而不是在这里勾心斗角,这样的亲情难道还要用心用生命去维系吗?有什么意义呢?我知道我应该变成更好的人,而不是是在这里抱怨、抱怨、抱怨,可是我真的觉得好难,多少次我都控制不住了自己的委屈,想找个人说话的都没有,爸爸这几天感冒了,妈妈过年了总是忙着做各种美味佳肴,可我碰巧不想加入妈妈的活动因为我觉得那太伤手了,太费劲太累了,我也累了我知道我妈妈很累,可是我很委屈为什么只有妈妈一个人在干,妈妈总有一天会爆发这些委屈的,而我心里就战战兢兢的等着这一天,好害怕,我妈妈很凶的。我妈妈和我奶奶的关系又不好,瞧我们这个家庭过年是如此的悲凉,不团结不聚拢,我不喜欢,我真的好痛苦,没想到奶奶和妈妈会带给我这么大的难过和痛苦真是难受极了,没人支持我没有人帮助我。我也想不到什么办法,也许唯一的办法就是我跟着我妈妈我多做一点总没有错,可是我真是害怕那个累,因为妈妈要求很高

回答
最佳答案
孔巧洁心理咨询师

你能勇敢地分享内心深处的困扰,非常好。春节本应是团聚的时刻,但你的描述中却充满了孤独、委屈和矛盾。这些感受非常真实,也值得被认真对待。让我们从心理学的角度一起梳理你的困扰,并尝试找到一些缓解的方法。

一、理解你的情绪:核心问题与心理学视角
1. 被忽视的伤痛:情感忽视与投射防御
你在家庭互动中反复感到被孤立(如钓鱼事件、聊天被排除在外),这可能是情感忽视的表现——家人无意识地忽略了你的情感需求。心理学中,长期的情感忽视会让人产生两种常见反应:

- 向内攻击:自责(如“我应该变成更好的人,而不是抱怨”),认为问题出在自己身上;
- 向外投射:将内心的不安归因于他人(如“亲戚嫉妒我”“家人故意孤立我”)。
这种“非黑即白”的解读可能是一种心理防御,帮助你暂时回避更深的无力感,但也可能加剧痛苦。

2. 家庭角色固化与代际冲突
- 你提到妈妈独自承担家务、奶奶与妈妈关系紧张,这可能反映了家庭系统中的【角色固化】(如“妈妈=牺牲者”)和【代际边界模糊】(如三代人未处理好情感界限)。
- 你对母亲既心疼又害怕的矛盾心理,可能源于【情感卷入过度】:你潜意识将母亲的疲惫与未来的“爆发”视为自己的责任,这种“过度共情”会消耗你的心理能量。

3. 红包事件:认知失调与道德焦虑**
拿红包后的纠结是典型的【认知失调】:行为(收红包)与自我认知(“不该贪心”)冲突,引发内疚。但你的反思(将红包交给父母处理)恰恰说明你并非“自私”,而是困在道德自我批判中。

二、行动建议:从自我关怀到家庭互动
第一步:停止自我批判,建立情绪缓冲带
- 练习“观察者视角”
当感到委屈时,尝试用第三视角描述事件:“我注意到弟弟和姐姐出去时没有叫我,我感到难过”,而非直接认定“他们讨厌我”。这能减少情绪泛化。

- 设定“情绪急救包”
准备一个清单,列出能快速安抚你的活动(如听音乐、写日记、深呼吸),在情绪崩溃前使用它们。

第二步:重新定义家庭互动模式
- 尝试“温和表达需求”而非沉默或爆发
例如,对弟弟说:“下次你们去钓鱼可以叫上我吗?我也很想参与。”直接表达需求比猜测对方意图更能打破僵局。
- 用“有限参与”代替“全或无”
如果觉得帮妈妈做饭太累,可以主动选择一项简单任务(如摆盘),并明确告知:“妈妈,我来帮你摆桌子,但切菜我可能做不好。”既维护界限,又传递关心。

第三步:处理复杂亲戚关系的策略
- 设定“心理隔离区”
将亲戚的言行分为两类:【事实】(如“姑父给了红包”)和【解读】(如“他们嫉妒我”)。只对事实做出反应(礼貌感谢红包),而将解读暂存(如写下来事后分析)。
- 使用“模糊回应法”应对言语攻击
若亲戚言语带刺,可用中性回应:“这样啊”“您说得挺有意思的”,避免陷入争辩。

三、长期成长:构建内在安全感
1. 识别“过度敏感”背后的核心信念
完成以下句子:“如果我被忽视,那就意味着______。”常见的答案可能是“我不够好”“没人爱我”。这些深层信念需要被觉察和修正。

2. 发展“非家庭支持系统”
寻找家庭外的情感联结(朋友、兴趣小组、心理咨询),逐步体验“被接纳无需完美”的关系,打破“全世界都针对我”的认知循环。

3. 通过小实验验证恐惧
例如:主动在家人聊天时加入一次,记录他们的真实反应(是冷淡拒绝,还是平淡接受?)。多数时候,现实比想象中温和。

四、写给当下的你
你的痛苦恰恰证明了你对亲情仍怀有期待——这不是脆弱,而是未被满足的依恋需求在呼喊。请记住:
- 感受的合理性:即使他人无心伤害,你的委屈也值得被重视;
- 改变的可能性:家庭模式也许难以颠覆,但你可以选择如何回应;
- 自我关怀的紧迫性:那个不断自我批判的声音,需要你先对它说:“我知道你很累,我们可以慢慢来。”

春节的喧嚣终会过去,而你在困境中依然坚持寻找出路的力量,才是真正属于你的光亮。如果需要,随时可以在这里“晒晒太阳”。

如果情绪持续低落超过两周,或出现睡眠食欲改变、兴趣丧失等,建议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支持。你值得被更深地听见。

2个回答
杨橙橙心理咨询师

你好,看了你的回复,先心疼的抱抱你。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不仅你的家庭这样,很多家庭都是这样的。你在家感到委屈、孤独,和你的性格有关系。可能你和弟弟、姐姐、姐夫的三观不是很一致,做不了很好的朋友,所以他们做很多活动,没有邀请你。如果你很想去,你可以和他们表达一下,比如:“我一个人在家太孤单了,你们出去玩儿可不可以带上我?”去问一下他们。在你的委屈、孤独下,其实还有一层,是愤怒,对家人的愤怒。你对弟弟、姐姐、姐夫不理你,不和你分享感到愤怒,你对妈妈总是太凶,要求高而愤怒。你现在要维护好自己的边界,不要被他们侵蚀,做自己的事,过自己的生活。你可以对妈妈他们说,“我希望有自己独立的空间,我希望你们更尊重我一些。”虽然家人里面,每个人都不一样,不是都能谈到一块儿去,但能感受到,你们家人还是很有爱的。你要懂得人性,不要和人性逆着干。每个人有不同的性格,不同的价值观,我们改变不了别人。我们要做的是顺应,是调整自己的状态去适应这样的环境。荣格说:“停止喂养任何人,你连想改变别人的念头都不要有,要学太阳一样,只是发出光和热。”你要像个太阳一样,把你的光辐射到外面。愿你,能保持好自我,找到和家人的相处之道,收获幸福美满的明天。

陈英心理咨询师

您好,我是壹点灵心理服务者陈英,很荣幸回复您的问题。看到您的表述,您所经历的这些感受和困惑是可以理解的。过年本应是家人团聚、分享快乐的时刻,但有时候家庭关系中的复杂情感和矛盾会让人心生疲惫和委屈。你所描述的情况,让我感受到你的敏感、脆弱以及对家庭和谐的渴望。

您很在意亲戚对您的看法,也会害怕他们对您夹枪带棒,您为什么会害怕呢?他们对您的评价和对您的行为真的那么重要吗?您的很多描述中我都可以感受到您希望得到他们的认可,希望融入他们。但是我又能感受到他们的很多行为和想法您是不认可的。似乎您的问题是内在的冲突,就跟您拿红包一样,理智(道德层面)觉得不应该拿,内心真实想法是想拿。

如果您为了得到他们的认同,为了融入他们而变成一个您不想成为的自己,您觉得这样可以得到所谓的快乐,或者幸福吗?您要相信自己的价值,不要被他人的负面评价所左右。您可以尝试用积极的心态看待自己,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成长和幸福上,而不是他人的看法上。

亲情不管好还是不好,我们都是为自己而活,没有他们的支持您也是很好的人,有他们的支持那是锦上添花。也许奶奶和妈妈并没有给您所需要的爱和关怀。但是我们也要学会好好的爱自己。祝您新年快乐,希望您能天天开心!

心理咨询案例更多

相关文章推荐